第四一零章 真情
科舉之事也因李世民要禦駕親征而草草結束,新科仕子們的認命也被拖延到征戰之後再說。
李世民爽爽的帶人親征不聽話的薛延陀去了,將國事全都丟給了留在京城的人。
本該在過完年,開科考試之前趕到京城的百濟、扶桑、倭國三國使者,不知道為什麽竟然也是拖延到了李世民禦駕離京之後一個月,才堪堪抵達長安城。
不隻是房遺愛一個表示深度懷疑,懷疑這些人早就知道薛延陀在西北的異動,所以沒有如約的進京,而是拖延了形成,一直在觀注事態的進展。
若不是這次李世民禦駕剛到西北,就取得了一次大捷的話,相信這些人也不會如此爽快的進入長安,去鴻臚寺報道。
對於這些人如此“務實”的舉動,負責監國,暫時代理國事的李承乾,自然是不待見這些人,將這些人全都涼在驛館,讓他們好好反思反思自己的錯處。
也因著這些使臣的舉動,讓儲君李承乾更加確信了強悍武力的重要性。
武安邦文定國,老祖宗千百年來因為血的教訓得出的總結之語,並不是一句空泛的話。
沒有武力威懾的國家,即便文風昌盛國家富足,也不過是如狼的鄰國所圈養的屬於殺取的牲畜。
隻有在強悍武力保護下的昌盛富足的國家,才是真的國富民強!
一國的安定,基業的穩固。絕對離不開文治武功的合力配合!
文治武功於國而言,就像人的兩條腿,兩條腿任何一條有毛病,都會讓人變成坡子。行路艱難,不可能前行長久,國之亦然!
想到大唐現在有專門的培養文士的學校,卻沒有任何專門為國培養有潛力將領的地方,老一輩跟著李世民征戰出來的將領們,一個個都麵臨老邁,而年青的將領,將來有望獨挑大梁的也就這麽僅有的幾個能夠叫得上的人而已。
戍守邊關和拱衛京城。安定國家,都少不了能挑梁的將帥之才,就這麽有限的幾個人,邊關各處都戍守不過來。更不要說京城和大唐上下的安危了!
處理完一天的政事,李承乾想到李世民還有意想要再次延長武舉的時間,將五年延長為八年,不由的有些發愁。
將來若是出現強兵無數,卻沒有能統帥兵卒的將領。這樣的局麵,對大唐來說,無疑更是一場災難。
李唐兵卒的管理,延續發展了隋楊留下的府兵製。各州府都有隸屬的兵卒將領。
李世民是怕武舉舉行過於頻繁的話,招上來的有本事的武將苗子過多。朝廷安置不過來的話,這些人在被各大世家或者是各州府有野心的刺史給挖走。可能將來有一日會對李唐不利。
可他有沒有想過,民間有言“學會文武藝,貨與帝王家”。但凡有本事的人,又有幾個是真心甘於平凡的?
何況有不少人都是春秋鼎盛,帶著一身本事,想要闖出一番頂天立地的事業,好光宗耀祖,封妻蔭子,錦衣還鄉。
而且有本事可以統兵打仗的人,又是有血性有衝勁,有房遺愛說過的那種險中求富貴的性子的人,既然朝廷不給他們機會,他們自然要去別處尋求可以給他們想要東西的機會,又豈會淡淡困頓於朝廷的政令?
這樣一來,反而使得朝廷流逝更多的良將能帥之才,甚至給了那些有野心的人機會,讓他們可以籠絡更多的人才,將來好尋機與朝廷做對。
這個問題他不是沒和李世民、長孫無忌,旁敲側擊的提過,可他們一個二個的全都主張禁武之舉,覺得別的提議都不好,不等人張口,全給否了。
李承乾一直覺得,這整治武者,就像治理河水一樣,禁武無疑等同於堵塞河道,卻往往使得河水更加的泛濫,給百姓和國家帶來更大的災難。
隻有用梳理河道的方法來整治武者,是武者為國所用,造福國家百姓的同時,也為自己掙取自己應得的榮譽和地位,這樣才能真正的兩相得意,或者是朝廷、武者和百姓,三方全都達到各得其所的滿意。
想到這些,李承乾長噓了口氣,這件事情還是先跟房遺愛幾個好好商量一下,要說服父皇和舅父等人的道路,還有待徐徐圖之,任重而道遠啊。
不過倒也能夠理解李世民和長孫無忌等人的想法,他們征戰多年,可是被那些高來高去的遊俠兒給害的苦了,心下早就惱恨滿滿了,巴不得一棍子將那些不聽話添麻煩的遊俠兒全都給楔蒙,好讓他們隨意擺布,或者徹底將習武一途全都統歸朝廷管理,也省的在朝廷的眼皮子地下養出來一些不聽話的煩人跳蚤。
西征大軍的捷報傳來,衣不解帶的伺候進氣沒有出氣多的馮鐵匠的房遺愛,並沒有將懸著的心放下,隻是挑了挑眉,表示自己知道了,再無多餘的表情奉送。
去小院送消息的房崎,覺得房遺愛應該是憂心於馮鐵匠的病情,並不是關心國家大事。
馮鐵匠現在的境況,真是的已經似那缺了油的燈,燈蕊上飄搖的火苗,隨時都有熄滅的可能。
房崎張了張嘴,看到房遺愛的神情,勸慰房遺愛放寬心的話,終是沒能說出口,無聲的歎口氣又閉上了。
隻轉身叮囑跟著房遺愛身邊的兩個隨從,讓他們照顧好房遺愛的身子,別讓房遺愛累垮了就是,平日裏機靈些,房崎這才安房遺愛的吩咐,回去尋找西北的地圖。
自從十天前馮鐵匠昏迷被救過來之後,房遺愛就將兩個孩子交給了淑兒照看,自己帶著兩個貼身伺候的隨從搬到了小院,又向李承乾告了假,專心在小院侍奉馮鐵匠,寬慰自馮鐵匠病後也跟著消瘦虛弱的孫芸娘。
房遺愛和孫芸娘兩個都心知肚明,錦麒和錦麟兩個是房遺愛的孩子,房遺愛必然不會虧待兩個孩子。所以,自從馮鐵匠意識不清之後,孫芸娘也跟著消瘦虛弱的厲害。
房遺愛真的很怕,怕帶著自己前世感情寄托的孫芸娘,也會跟著風雨飄搖的馮鐵匠一同逝去。
什麽叫做蝶鸞情深,什麽叫做相濡以沫,什麽叫做生死相隨,什麽才是真正的情比金堅。
看到矢誌要陪著馮鐵匠,不想讓他落單,不想然受了大半輩子苦楚的他,在黃泉路上孤單,孫芸娘的心早就隨著馮鐵匠生命的慢慢流逝而漸漸枯萎。
饒是房遺愛想盡辦法,也無法給孫芸娘留下任何生的牽掛。
房遺愛忍不住氣惱,卻又不忍心埋怨已經逝去的金鈴兒,為什麽會讓孫芸娘猜測到錦麒錦麟兩個是自己的孩子。
若是孫芸娘不知道錦麒錦麟兩個是自己的孩子的話,是不是就可以憂心一下兩個孩子的將來,這樣是不是就有了讓孫芸娘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房遺愛很想昧下心來,對孫芸娘說,她難道就不怕淑兒有了身孕之後,將來會苛待兩個孩子?又或者,淑兒知道兩個孩子是自己的之後,會虐待兩個孩子?
可是看看來來回回,淑兒這些日子都是親自照料兩個孩子,並帶著他們天天來小院探看馮鐵匠和孫芸娘兩人,著實是將兩個孩子照顧的不錯,完全擔得起母親的稱謂。
那些睜眼瞎說的誆人之語,房遺愛著實是沒辦法昧著心說出口,說了孫芸娘也不會相信。
正是因為知道勸說無效,明白孫芸娘跟馮鐵匠共生同死的執意堅決,房遺愛心裏才更加的酸苦難過。
在前世繁華繚亂的世界裏,所謂堅貞的愛情,不過是大家吃飽了撐的,閑著無事打發時間的無聊遊戲而已,談情來說愛去,又有幾個人真的得到過如馮鐵匠和孫芸娘這邊的堅貞之情?
漫天亂飛的感人愛情故事,還有電視上滿是宣示愛情美好的電影電視劇,無一不是在彰顯著現實中這種可遇不可求的感情是多麽的缺乏,人們對這種感情是如何渴望。
看慣了身邊人不拿愛情當回事兒,還有影視上的有些讓人不恥的愛來愛去的不恥故事,房遺愛本身也並不多麽相信愛情,
也正是因為相信現實生活的滿足重過情感上對愛情的需求,這才使得他上輩子一直年到三十,都沒有嚐過談情說愛的滋味。
寧肯將空閑的時間都奉獻給圖書館裏的書,也懶得跟異性玩這種浪費時間,卻不能有任何物資感情回報的荒唐遊戲。
看著馮鐵匠和孫芸娘兩個人之間的感情,房遺愛沉默了。
當年在利州找到孫芸娘之後,房遺愛是因為查證過,這才完全確認馮鐵匠並未去世,而孫芸娘,在沒有任何消息來源的情況下,僅憑著心中的感覺,就肯定的斷定馮鐵匠並未死去!
而馮鐵匠,也是因為心中執念於孫芸娘並未死,這才一路不畏艱辛的躲到了江南,偌大的年紀又在軍中支撐了好幾年!
這得多深的感情,才能讓兩個沒有血緣的人,心念中的感應如此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