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什麽弓箭,好好呆著,過些天要是確定有了,你敢亂蹦我都打你的小屁屁。”張墨笑著在李巧兒的鼻子上輕輕的刮了一下。

“嗯,人家聽郎君你的。”李巧兒就撒嬌而已,真的讓她去學弓箭,她就不會去了。

“郎君,明天我的小姐妹們來家裏玩,到時候我介紹給你認識啊,你們比一下弓箭,看誰厲害一些。”李巧兒起身坐到張墨懷裏,摟著他的脖子說道。

張墨笑道:“要來就來,不過就不用給我介紹了,你們玩就好了,我跟她比什麽弓箭?”

兩人正說著,就聽到外麵李大誌的聲音傳來:“二郎回來沒有?”

李巧兒忙從張墨的腿上跳下來,坐到一邊去。

張墨一邊應了,一邊迎了出去。

李大誌見到張墨,便說道:“跟我到書房裏來一趟。”說完背著手就走,也沒跟李巧兒打個招呼。

張墨見李大誌的臉色不是很好,進到書房裏他便問道:“阿耶,這是出了什麽事了?”

李大誌歎了一口氣,自己在榻上坐了下來,靠在軟枕上,讓張墨也坐了,這才說道:“長安城裏的盧安王派人拿著帖子找到了馬前鋒,讓馬前鋒把太白酒在京畿道的統銷權給盧安王派來的人。

馬前鋒派人來說了,讓我們趕緊想辦法應對。他們每月要三千壇啊,我們在整個山南東道每個月放出去的酒也不過就是三千壇而已,這已經是極限了。”

盧安王?張墨沒有聽說過,也沒有一個這麽個王爺在曆史上有記載。但是從名字上就知道這個一個郡王,是不是宗室就不知道了。

“馬前鋒有沒有說這個盧安王是什麽人?”張墨問道。

李大誌眉頭緊鎖,說道:“沒說,那是個王爺啊,不管是什麽人,隻要開了口了,咱們就不好拒絕,若是他要得少,咱們擠一擠也能湊出來,但是三千壇怎麽可能呢?”

也難怪李大誌憂心,對於他這樣的商賈來說,王爺就是天一樣大,他見了太守都戰戰兢兢的,現在冒出一個比太守還要大上許多的王爺,怎麽能不讓他擔驚受怕的。若是能夠供應得上,這件事情對李家來說也是好事,畢竟能夠與一位王爺搭上線,這也算是好事了,可現在供應不上啊,這就要得罪人了。

張墨笑道:“阿耶您也不用擔心,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件事您就別管了,交給我去辦好了,不就是盧安王嘛,一個郡王,又不是什麽魏王齊王什麽的,沒準就是一個空架子郡王而已,拿著自己的名頭嚇唬咱們這些鄉下人而已。”

“再是空架子王爺,也不是我們這些升鬥小民可以抗衡的啊。”李大誌說道。

“阿耶,咱們可不算是升鬥小民了。”張墨笑道:“您老人家可是這商州城裏排得上號的富豪了,小婿我很快就是宣節校尉,實領折衝府旅帥了,他如果是一個空架子王爺,咱們也用著怕他們。你在家裏安心歇著,我這就去馬太守那裏打探一下消息,看看來的是個什麽人物。”

李大誌點了點頭,見張墨要走,又提醒了一句:“見到人千萬要謙恭一些啊,這些長安城裏來的人,說不定後麵的背景都大的嚇人,何況還是盧安王派來的人。”

張墨笑道:“阿耶您就放心吧,我心裏有數呢。”他走到門口,想起李大誌憂心忡忡的樣子,心裏一動,又轉回身來,對李大誌說道:“阿耶,您讓阿母帶著巧兒找城南的那個女大夫去看看吧,巧兒估計是有喜了。”

“你說什麽?”李大誌蹭的跳了起來。

張墨哈哈一笑,說道:“巧兒估計是有喜了。”

這下子就讓李大誌把那些煩心的事一下子就拋到了腦後,欣喜若狂的原地轉了幾圈,然後鞋子也不穿,就朝著後院跑去,口中還喊著:“你去忙你的,巧兒的事我讓你阿母帶著她去,現在就去。”話音未落,人已經沒了蹤影。

張墨笑著搖了搖頭,轉身出去,讓人牽了馬來,帶著幾個人直奔馬太守的府邸。

這段時間張墨與馬前鋒之間也是時常走動,現在他去馬前鋒的府邸,也用不著先投拜帖,然後再去拜訪,而是直接上門,讓人報進去,若是馬前鋒不在,他就走,若是在的話,馬前鋒總會抽出時間來見個麵。

“我家老爺請張大人到書房等候,我家大人還有一個客人在,打發走了就來見您。”這次張墨在門外沒等多久,進去稟報的門子很快就出來了。

書房相見,這是已經表示出兩個人的親近之意了。古人在這一點上把握得很好,從接待人的地方就能表現出兩個人關係如何。客廳相見,也就是一般的關係;書房相見,已經不是一般的關係了,至少有利益上的糾葛;若是花廳相見,那就說明已經是通家之好了,跟兄弟一樣親近了。

張墨還真的是第一次進到馬太守的書房。所謂的書房,有書是必然的了。馬太守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也算是飽讀詩書的人了,因此書房裏的書籍倒是真的不少。

張墨等著馬太守,閑著無聊,便在書房裏的書架上巡視著,他現在沒事的時候最大的消遣也是看書,這倒不是說他有多麽的喜歡書,而是如今這個時代,除了看書以外,能夠消遣的方式也是十分的少了,要麽是賭,要麽是嫖,就算是想玩出什麽新花樣,也是不可能的,唯有看書來的最方便實惠。

《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等等這些常見的書在書架上都有,張墨的興趣不大,倒是有一些兵書讓他很感興趣,李大誌鬥大的字不識幾個,家裏自然也沒有什麽書,張墨要想看書,都是自己去買來的,但兵書又不是一般的書鋪可以買到的。

而馬前鋒書架上的兵書幾乎囊括了所有知名的兵書,《孫子兵法》、《六韜》、《吳子兵法》《司馬兵法》、《尉繚子》、《三略》、《李衛公問對》等等都有,而張默對《三略》的興趣最大,因為《三略》又叫《黃石公三略》,他跟李大誌他們吹出去過,黃石公是他的師父。

這徒弟沒有學過師父的《三略》,這也算是一個笑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