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佑三年(公元950年)冬月十五,宋州城。
莫三娘帶著商隊,包下了整個福來客棧,在煎熬不安中度過了一天一夜的時間,終於盼來了盧青一行人。
“盧郎!”
見到盧青,莫三娘便當著眾人的麵,撲到了他的懷裏。
“妾身以為,以為——”話還沒說話,莫三娘就已經淚流滿麵了。
一旁的莫虎解釋道,“青哥兒,東家擔心你有事,昨天晚上就派人到城外打聽消息去了。”
盧青心中一暖,笑道:“三娘多慮了,我說過要陪你一起回江寧府的,就絕對不會食言。”
“咦?青哥,小結巴怎麽也跟過來了?還有,這個小妹妹是誰家的呀?這小圓臉蛋兒,真可愛!”說著,李鳳兒走到小晴兒麵前,伸出一隻手,在小丫頭的臉上捏了一下,晴兒則畏怯的躲到了柴宗宜的身後。
柴宗宜上前一步,走到莫三娘的麵前,恭敬的跪在地上,“小徒柴宗宜,給師娘行禮了。”
“嗯?”莫三娘疑惑的看了眼盧青。
“哦,三娘,宜哥兒一家人在開封城被害,看著挺可憐的。
而且他死活都要拜我為師,我一心軟,就答應了。
那小丫頭叫晴兒,是我給宜哥兒找的一個侍女。”
莫三娘意味深長的撇了撇嘴,接著將柴宗宜扶了起來,“宜哥兒,快起來吧,地下有雪,著涼了可不好。”
李鳳兒跑過來上下打量著柴宗宜幾個來回,有些不太滿意。
“青哥,你收留小結巴我不反對,不過他這身子也太弱了點吧?收他當弟子——你到底怎麽想的?”
“鳳姑娘,老大這樣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一直沒有說話的巴圖,眨著精明的小眼睛,打量著柴宗宜,就好象看一件難得的藝術品一樣。
“如今這世道,身世可憐的人到處都是,老大不但收留宜哥兒,而且還收為弟子,並且還給宜哥兒安排了個小丫頭在身邊。
莫非——”
說到這裏,巴圖又看向了柴宗宜的兩隻手,頓時眼裏放出光芒!
“咳咳——”盧青見狀,重重的咳了兩下,沉著臉說道:“巴圖,做好你的本份!不該你過問的少插嘴!”
“是是是!”見盧青臉色不對,巴圖連連稱是,忙不迭的退後數步,隻不過,他那雙小眼睛,卻仍然不停的在柴宗宜的身上來回打量著。
“三娘,這邊的天氣越來越冷了,咱們稍事歇息,還是盡快趕路的好。”
“嗯。”莫三娘依偎在盧青懷裏,向房間走去。
吃過午飯,商隊啟程離開了宋州,繼續向東南疾行。
莫家商隊和盧青的毒刺小分隊一行七十餘人,趕著四十多輛馬車,經過永興和開封兩地,車上的貨物,基本上僅剩下玉器和紅鹽這兩樣了。
而這兩樣相對比較貴重的貨物,在中原地區,基本上都屬於民間禁賣品。
可到了江南就不一樣了。
因為周宗在南唐的特殊地位,這兩樣商品不但不受限製,而且還能賣出相當高的高價。
莫三娘和盧青兩人的貨物,加在一起也不過十車而且,因此,趕路的速度也相當快。
到了十二月初,就趕到了漢唐兩國的邊境地區——淮河北岸。
盡管漢唐兩國邊境一直小有戰事,但打仗打的是錢糧,這一點,兩國都清楚的很,所以兩國之間的商路一直保持著暢通。
雖然已經是十二月初了,不過淮河岸邊氣侯相對要曖和多了,大抵相當於開封地區的秋季氣溫。
商隊總共雇傭了十條中型漕船,順流而下。
盧青,李錦,莫三娘,侍女彩兒,李鳳兒,柴宗宜,晴兒七人共乘一條船。
船後倉裝的是貨物,前麵住人。
從上船的第一天開始,盧青就讓李錦針對柴宗宜柔弱的體質開始進行訓練。
柴宗宜的體質太差了!
僅僅是最簡單的伏地挺身,一次連十個都沒有做完,就累得氣喘籲籲,旁邊的小晴兒則體貼的拿著手帕,幫他擦汗。
李鳳兒性子本就跳脫,好不容易身邊來個比她小了四歲的丫頭,拉起晴兒就向船艙裏跑。
“我不!我要給小哥哥擦汗呢。”晴兒叫著表示反對,可惜,她那點力氣,哪裏是李鳳兒的對手,連拉帶扯的就被李鳳兒給拽走了。
“咯咯——”坐在船邊的莫三娘見狀,笑得合不攏嘴。
“三娘,往裏坐些,小心別掉下去。”盧青關切的勸道。
“盧郎難道忘記了?妾身可是自小就在江邊長大的呢。”
莫三娘毫不在意的笑著,一隻手端著酒杯,朝盧青晃了晃,一隻手在江水中來回劃了劃。
盧青仰頭一飲而盡,深深吸了口氣,極目遠眺,感慨萬分。
“還是江南的景色好啊!”
上一世的盧青是北方人,大學時期卻是在南方,各處風景名勝走了個遍,最愛的就是江南地區的小橋流水人家。
淮河水麵平靜無波,旁邊的幾條漕船劃過水麵,就好象一幅靜止的山水畫般好看。
興之所至,盧青突然想起一首詞來,禁不住開口吟誦起來。
“碧雲天,黃葉地。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
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來到這個時代已經一年半了,不知為何,向來很少感傷的盧青,看到眼前的江南景色,卻回想起了上一世大學時代的生活,以及那道在他腦海中越來越模糊的倩影。
轉身之際,盧青卻發現,莫三娘正癡癡的看著他呢!
“盧郎身手不凡,想不到還有這麽好的文才呢!
妾身雖然隻是粗通文墨,但卻非常仰慕文采風流。
盧郎能不能再吟一遍,妾身,妾身非常喜歡這首詞。”
說完,莫三娘希翼的看著盧青,眼神楚楚動人。
盧青聞言,哭笑不得。
這不過是他一時感懷,把大文豪範仲淹的詞吟詠了出來,莫三娘卻以為是他本人所作。
不過,看到莫三娘那動人的神情,盧青也沒有過多解釋,順從的又吟詠了兩遍,直到莫三娘完全記下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