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的行刑現場,盧青沒有去圍觀。

前一天趙匡胤臨走時說的那番話,已經足以說明趙匡胤的態度了。

兩人之間不可能成為朋友。

但也不至於就此老死不相往來。

因為,行刑之後的第二天,趙匡胤依然如常來到了客棧,專門向盧青請教有關手語方麵的技巧。

在盧青看來,趙匡胤某些行事作風倒是和他有些相似。

隻不過,趙匡胤顯得要更加沉穩內斂一些而已。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對於趙匡胤的請教,盧青沒有半點藏私的意思,除了沒有把彎刀七十六騎之間的手語內容傳授之外,基本上可以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他倒不怕有一天和趙匡胤反目成仇會給他帶來什麽麻煩。

就好象柴榮所說的那樣,如果趙匡胤真的發展成了敵人,大不了到時侯再去解決一個比較麻煩的對手罷了!

早在石守信和劉守忠二人被押解回京之前,京城之中就已經有傳言,官家已經完全恢複了健康!

不隻如此,而且還有傳言,晉王柴宗宜,官家的親生兒子也已經獲救回京,不日即將被冊封為太子!

這兩個消息,在穩住了京城百姓民心的同時,也讓滯留京城的各種使節心中忐忑不安了!

前來大梁的使團,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一是高昌,於闐,歸義軍,甘州回鶻,以及南方的吳越和荊南這幾個勢力,是抱定了依附於大周的心思進京朝貢的。

大周在短時間內收複燕雲之地,強勢逼走了遼國在關內的影響,讓高昌,於闐,歸義軍和甘州回鶻這幾個勢力堅定了依附大周的決心!

而吳越和荊南這兩個地方一直都對大周俯首稱臣,經過燕雲一戰之後,更是第一時間就派出了使團加強與大周的聯係。

因此,在得知大周皇帝從燕雲之地抱病歸來時,深恐柴榮一病不起,中原再啟戰端,讓他們陷入左右為難的地步!

好在年關之前,傳出了柴榮病愈的好消息,總算讓他們安心了。

第二個群體的使團,則是抱著試探大周態度的心思,比如後蜀,南唐和南漢這三個地方。

後蜀南唐雖然之前已經被大周打趴下了,但隻要柴榮病重甚至一病不起,那麽,剛剛興起數年的大周必然會再起內亂,那樣,無論是南唐還是後蜀,就都有了扳回一局的可能!

而南漢雖然久居南方,與大周相隔數千裏之遙,可一旦大周有了統一中原的決心,南漢早晚要麵臨著艱難的抉擇!

因此,南唐,後蜀和南漢這三個地方的使團,是最希望柴榮一病不起的。

然而,天不遂人願,柴榮不僅恢複了健康,而且強勢誅除了反叛的趙普等人,穩定了局勢。

這樣一來,他們最後的一點希望也破滅了!

接著來,恐怕就要看柴榮什麽時侯心情好,挨個的解決他們了!

最後一夥使團,就是北漢降臣劉承鈞了!

北漢覆滅,楊業等一幹降臣揭杆而起,自然受到了大周的優待。

而北漢最後一任皇帝劉承鈞卻整日如坐針氈!

六年多的時間,從大周立國之初,北漢就是大周的死敵,與契丹和南唐屢次三番勾結在一起,南北夾擊,讓大周疲於應付!

劉承鈞清楚的很,大周可以饒過北漢所有降臣,卻唯獨他劉承鈞別想有好日子過!

北漢覆亡之後,劉承鈞被迫跟隨郭從義和史彥超等大周將領來到大梁城送上降表,正趕上傳出柴榮病重的消息,劉承鈞一度心中狂喜!

這倒不是他盼望著還有恢複北漢的希望,而是臨死也要拉一個墊背的病態心理!

從大周立國之初,北漢與大周就已經水火不融了!

這是兩個家族之間不死不休之局,如果不是楊業主動打開了太原城門,即便北漢隻剩下太原這最後一座孤城,劉承鈞也不會主動投降的!

可惜,最終還是讓劉承鈞失望了,柴榮的病,來的快,去的更快!

處決了趙普一幹人犯之後,就在臘月二十二這一天,柴榮高調在紫宸殿西側的垂拱殿大宴各路使團!

高昌回鶻使團代表副相隆吉首先向柴榮表達了慶賀收複燕雲之地外,特地提出了請求大周駐軍高昌的提議。

柴榮當即回複,年後派出韓令坤帶領一兩千騎兵前往高昌別失八裏負責重建安北都護府事宜。

而於闐,歸義軍以及甘州回鶻也同時表示協助大周保證通往西域的商貿往來便利!

後蜀與南唐使團除了先前允諾的年貢之外,再次進獻了大量財物,南漢使團則正式向大周稱臣,並承諾每年三十萬緡的歲貢。

柴榮同時接受了荊南高保融提出的荊南節度使建議,並且答應接收荊南所有戰船。

吳越錢氏同樣自請降為節度使,卻被柴榮委婉拒絕。

畢竟在所有地方政權之中,唯有吳越由始至終年年奉中原政權為正統,並且治理吳越政績斐然,同時加封吳趙錢氏為天下兵馬大元帥.最後,輪到了北漢劉承鈞。

柴榮降劉承鈞為澧國公,安置於平盧節度使淄州。

同時,北漢各州降將各歸本位。

唯有楊業,之前因為盧青的舉薦,被柴榮特意安排到檀州,專門負責針對北方契丹的防務。

垂拱殿朝會結束之後,眼看著到了年底,各路使團在大梁過了新年之後,方才啟程離開。

顯德四年元月初十。

赫連神都接任建雄節度使,前往隰州赴任。

與此同時,駱羊寨孟飛和蒙女二人返回大梁,與趙匡胤帶領的五千殿前軍,借道荊南,開赴南楚境內,幫助百越族人抵禦處敵入侵!

燕雲十六州收複之後,契丹再無南侵之慮,北漢也已消亡,大周在北麵的國境線,以長城為界,全麵與遼國接壤。

到了這個時侯,一直兩麵三刀,盤踞在夏綏五州的定難軍,對於大周來說,就有如一顆毒瘤般,讓柴榮如梗在喉!

因此,趙匡胤與赫連神都赴任之後,柴榮即刻開始布局,下旨召回朔方節度使馮繼業。

自此,在靈議處經營了近二十年的馮氏家族,在大周強勢收複燕雲之後,黯然離場,舉家遷入大梁。

原朔方節度使馮繼業,以左驍衛大將軍的身份,閑居大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