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荏苒,我從教已近23年。其間,雖曆經湖南汨羅、海南海口、重慶沙坪壩三地,扮演教師、校長、院長等不同角色,但追尋理想教育的癡心未改。尤其是在到重慶市沙坪壩工作的五年之間,承蒙領導厚愛和同事垂青,我先後擔任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校長和重慶市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積澱有機結合,親身經曆了一所中學的“以學為中心的魅力課堂”和一個區域的“學本教學”破繭成蝶的過程。下麵,我主要從現實依據、理論基礎和探索曆程三個方麵,概要闡述學本教學的產生與發展曆程。

(一)現實依據

1.落實教育相關政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義務教育各學科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要引導廣大教師嚴格依據課程標準組織教學,合理把握教學容量和難度要求,調整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重視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重慶市教育委員會關於印發重慶市義務教育“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的通知》(渝教基〔2012〕53號)指出:“建立和完善課堂學習小組,引導學生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大組交流和教師點評中有效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研究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課堂結構,構建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學段及區域‘卓越課堂’教學模式。”2012年7月,組織上任命我為區教師進修學院院長。上任伊始我就告誡自己,作為區域教育行政部門決策參謀和中小學校服務機構的教師進修學院,一定要有主動落實教育政策的責任感,自覺成為區域推進課程改革的主力軍。

2.傳承本土教改經驗。沙坪壩區一直是重慶市科教文化中心區,素有以教學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傳統。20世紀90年代開始啟動的目標教學改革實驗,前後持續10餘年,提出的目標導教、目標導學、目標導管“三導合一”體係,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積極影響。新課改啟動後,先後開展了以校本教研與教學優質化、中小學教師STM體係、特色學校建設、學校內涵發展等為主題的研究與實踐,促進了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和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2012年年初,我區“區域性推進義務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的實踐研究”課題組專項調研顯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指標A等所占百分比為61.7%,說明新課程理念在全區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課堂得到體現。2010年,我剛從海南省海口市教師培訓學院副院長調任重慶市鳳鳴山中學校長,就搶抓沙坪壩區啟動以“課堂教學方式變革”為重點的高中新課程實驗契機,提出並實施了“以學為中心”的魅力課堂改革,短短兩年間就實現了學生綜合素質發展與高考升學雙豐收。2012年,麵對重慶市卓越課堂五年行動新任務,我和我的同事們決心充分發揮研修機構的研究、指導、服務功能,進一步傳承、創新和發展全區30年來教學改革積累的寶貴經驗,深入推進區域教育內涵式均衡發展。

3.解決教學現實問題。2012年夏秋之交,區教委為製定區域教育內涵發展第二個三年規劃,加快建設重慶市教育現代化強區,責成區教師進修學院牽頭開展專題調研。通過近三個月的調研,我們基本掌握了中小學課堂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具體表現在幹部教師的課程規劃能力、實施能力、評價能力整體水平不高,學校課程的係統規劃不多、實施力度不夠、評價機製不優、發展水平不一,課堂教學的校本管理製度滯後、研訓機製陳舊、導學資源虧缺,致使不少常態課仍然存在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現象。尤其是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還沒有得到足夠重視,且缺乏操作技術與行為規範。站在新的曆史起點,如何傳承本土經驗,借鑒區外成果,走出一條以教學改革為中心的課程改革新路,提高每一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業務能力,確保每一個學生的主動學習和健康成長,促進每一所學校的內涵發展和特色形成,成為當時亟待我們研究解決的重大問題。

4.順應教學發展趨勢。我認為,我國的教學改革大致經曆了四個發展階段:一是傳授型教學。傳授型教學就是通常所說的以講授為中心的課堂,學生主要通過聽教師講的方式進行學習,其基本模式是原蘇聯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顯著特點是教師“滿堂灌”和學生“滿堂聽”,這是一種新課改致力於改變的教學形態。二是導學型教學。導學型教學比傳授型教學有所改進,由教師的單向灌輸變為師生的雙邊互動。但這種教學其實還是“以導定學”,學生沒有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學習自由和思維自由。三是學導型教學。這種教學的基本特點是“先學後教”,承認學生是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和主動建構者,課堂已經擁有學生充分的“自學”和“展學”。如果鼓勵學生充分“先學”,那麽學生可能產生很多真實的問題,由於一個老師無法當堂解決全班學生的所有問題,致使老師隻有依靠課外時空予以補救,不利於“減負提質”,因此,這種教學還需要繼續變革與發展。四是學本型教學。在“先學後教”的條件下,基於學生學習問題當堂解決的需要,建立起大量的學生學習共同體,學生不但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自學”、“展學”等學習方式主動學習,而且還要開展大量的“合作互學”,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相互解決問題,在合作互助的過程中一起成長。學本教學符合當今國際課堂教學由“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的變革趨勢,是全區課堂教學的發展方向。基於以上認識,2012年9月,我們初步提出了“學本教學”概念,並牽頭製訂了《沙坪壩區中小學“學本式卓越課堂”五年行動計劃》。2012年10月,區教委在重慶市率先啟動了學本教學的實踐探索。

(二)理論基礎

1.教學論。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學生有兩個發展水平,第一個是現有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能夠獨立地、自如地完成學習任務;第二個是潛在的發展水平,表現為學生不能獨立地完成學習任務,而必須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模仿和努力才能完成任務。這兩個水平之間的幅度則為“最近發展區”。教學應著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超越其最近發展區。讚科夫在繼承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學說基礎上,提出了發展性教學理論,他認為,“一般發展”是教學的目的,包括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全麵和諧發展;隻有當教學任務落在“一般發展”的“最近發展區”,才能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2.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非指導性教學”理論認為,人人都有學習動力,都能確定自己的學習需要;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是幫助學生探索生活、學業的促進者;教學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非指導性教學”的八條教學原則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教師提供的是“學習資源”;讓學生獨自或合作計劃自己的學習;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創造一種真誠、接受、理解的心理氛圍;學生學習的重點是怎樣學而不是學到什麽;學生的訓練是自我訓練而不是外部指導的訓練;學習評價主要是學生的自我評價;鼓勵學生更快更深刻地學習。

3.學習理論。布魯諾的發現學習理論指出,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發現的過程,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奧蘇泊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其自主性和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強。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提出,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和探究,發現新問題,並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出新的結論。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和機械的記憶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以先前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通過意義建構將其內化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

4.社會互賴理論。戴衛·約翰遜、榮·約翰遜兄弟的社會互賴理論認為,課堂教學中存在著合作、競爭與個人單幹三種目標結構,並由此構成三種不同的教學情境。在合作的目標結構下,個人目標與群體目標是一致的,個人目標的實現取決於群體其他成員目標的實現,個人目標的實現與群體的合作相聯係;在競爭的目標結構下,個人目標的實現與群體目標的實現是負相關,若某一成員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其他成員就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在個人單幹的目標結構下,個人的利益與他人沒有關係,個人目標的實現不影響他人目標的實現。

(三)探索曆程

1.理念萌芽階段。1992年,我進入湖南汨羅一中任高中語文教師,在此期間,我提出了“焦點式”語文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學生本位,以“疑”激“思”,引導他們圍繞問題質疑解惑。運用這樣的教學方法,我從1994—1998年連續5年獲得汨羅市高中語文教學質量評價第一名;1996年,我執教的完全以“學生為中心”的高中語文《石鍾山記》被《人民教育》作為落實素質教育的典型課例予以推介;1998年,我參加湖南省嶽陽市舉行的“素質教育課堂模式建構”優質課教學競賽,獲得全市一等獎;2000年10月,我代表嶽陽市參加湖南省首屆高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獲得全省一等獎。在這期間,我升任學校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開始引領全校所有學科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探索構建“教學互動、分層遞進、整體優化”教學模式,從而大麵積提高了教育質量,課題研究成果於2002年獲湖南省科研成果一等獎。2004年,我被引進到海南海口任教育研究培訓院副院長,繼續強調學生立場,逐步形成了“語根教學論”,提出了思維是語言之母、思想是語言之根、文化是語言之魂的觀點,構建了“語言、思維、思想”三位一體的“焦點教學”操作方法和“語言聚焦思維沉潛”的操作範式。指導普通高中學校創造性地推進高中新課程改革,特別是指導不少普通高中學校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有效教學實驗,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相關經驗寫成了論著《普通高中新課程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在汨羅與海南近20年的教學改革經曆,使我堅定了“學生本位”的教育立場。

2.理念形成階段。2010年,我到重慶沙坪壩任鳳鳴山中學校長後,就自主設計並實施了涵蓋全校80個班的“魅力課堂”改革。這次全校性的大規模改革與過去不同,我先做好改革的頂層設計,製定了《鳳鳴山中學關於“魅力課堂”教學改革的指導意見》,然後再實施改革的工程。《指導意見》明確了“學習中心”的改革方向,形成了比較清晰的學本立場的改革理念,基本思路是從教師知識傳授型向學生自主探究型課堂轉變,即通過激活思維,誘導自學,先學後教,不教而教,讓課堂回歸學生的世界,讓課堂變成陽光燦爛、靈性生長、青春飛揚的舞台。短短兩年間,我和全校教職工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麵依靠學生”為根本宗旨,根據學校的“鳳文化”辦學理念,探索構建“情景自學——雛鳳輕聲;合作互學——群鳳和鳴;展示激學——鳳舉鸞翔;提升領學——鳳翔九天”教學模式,引導教師在“點化”學生的精神生命中“點化”自己,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開放地、自主探究地學習,讓師生在魅力課堂中共同提升生命質量,實現了學生高考成績和素質發展的雙豐收。2013年,其成果《重慶鳳鳴山中學“四環導學”魅力課堂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第二節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鳳鳴山中學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使我更加堅定了學本立場的教學主張。

3.概念提出階段。2012年上半年,我剛調入沙坪壩區教師進修學院任院長,就搶抓重慶市啟動卓越課堂行動計劃契機,和新同事們一起研判區域課堂教學改革方向。經過深入討論,我們達成共識:從“以教為本”走向“以學為本”,是當今課堂教學的共同價值取向。2012年9月,我們正式提出了“學本教學”概念,明確了其“以學生學習為本、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核心內涵,構建了“先學後教互助展評”的基本模式,引導全區各學校和各學科建設“學本式卓越課堂”。從2012年9月開始,我們先後以市級規劃課題“區域性構建學本課堂的實踐研究”、“學本課程構建的區域行動研究”為載體,引導中小學係統實施“導學資源開發”、“教學方式變革”、“課程能力提升”、“課堂教學評價”、“教學活動展評”、“研修文化重構”、“教學管理創新”等行動,努力探索學本教學的理念係統和操作技術。目前,全區中小學課堂普遍呈現自主、合作、探究的特征,相關改革經驗2014年獲得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並多次在市級及更高級別大會上做交流發言,出版《學本課堂案例分析與問題解決》《學本課堂問題導學模式研究》等論著,接待全國學習考察人數創曆史最高頻次,我本人講學覆蓋全國各省,並應邀在湖南長沙市、湖南湘潭市、陝西渭南市、陝西西安市、河北石家莊市等地舉行“學本教學”專場報告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