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話題很長四
1977年間,西班牙經濟連續四年陷入經濟危機,增長率很低,貿易赤字增加,失業率從1973年的2.7%增加到1977年的6.3%,通脹率增加。
西班牙經濟的結構特征包括能源高依賴率,替代能源種類少,工業上對外國競爭過度的保護主義,長期貿易赤字和嚴格的勞動力市場。
但是,1937年到1977年間,由於在政治改革的背景下,不同的政府很難采取措施,修正這些問題,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經濟癱瘓,由於西班牙社會不同領域的挑戰,到了進行決策的時候。
1977年6月15日,舉行了佛朗哥去世後第一次全民選舉,新經濟內閣最主要的政策就是將西班牙比賽塔貶值20%,增強國家競爭力,政府在處理主要經濟問題上需要更廣泛的支持,政府準備了一份草案,想在議會上宣讀,並引發各方討論。
會後的幾天內,在1977年10月25日,各個黨派就《蒙科拉協定》取得共識,除了人民聯盟黨缺席,各黨派就各項措施同意和批準。
《蒙科拉協定》包括一係列經濟政策,關於財政政策,一個選擇是采取財政緊縮政策,消除公共支出,增強成本控製機製,同時,稅務和稅務機構改革,也同時開展,建立更加完善的機製,增加稅收,減少逃稅。
另一項決議是改革國有企業,建立財務控製係統,在供方政策上,新的勞工法通過《工人憲章》確定,允許臨時雇員,並對工資進行了更嚴格的規定。
另外,金融係統改革有三個主要目標:持續和積極的貨幣控製、金融係統自由化以及信貸機構流動性和償還性監督。在外匯領域,比賽塔貶值,增加出口競爭力,平衡對外貿易,增強私有企業投資,恢複生產,引入新科技,增加生產率和勞動效率,恢複從1974年開始就一直下滑的經濟盈利能力,不同的經濟措施對經濟帶來了明顯效果。
在西班牙國內,通貨膨脹被控製住,這對新條約對後續運行的影響,以及防止由無法控製的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動亂,都有重要效果,消除通貨膨脹中,同樣重要的是,通過勞工集體談判,消除通貨膨脹預期。
另外,通過《個人所得稅法》、《公司法》和《財產法》等一係列法律的通過,穩健的財政改革帶來了通過直接稅的稅收的顯著增長。
在外貿領域,比賽塔的貶值引發1977年和1978年外貿赤字降低,一直減少的國際收支增加,所有這些因素,都降低了匯率的壓力,這些經濟指標,都同時伴隨著社會穩定,或者說,增加了社會穩定,政治改革最終得到西班牙憲法規定的不同政治團體的廣泛同意和批準,在1978年12月6日獲得人民備忘錄批準。
當時,早期的阻力已經越來越少,政府的得意洋洋和反對派的一係列失誤,導致了不同政治團體間的不信任,《蒙科拉協定》的基礎削弱。
反對派認為民主改革的危險越來越清晰,反對派開始更加活躍,並動搖了早先的信任,同時伴隨的,還有新一次的石油危機,始於1979年下半年,所有《蒙科拉協定》獲得的進步,都在逐漸的滑坡。
西班牙GDP停止了增長,外貿赤字又開始增加,通脹率和失業率開始增加,然而,政治改革繼續著它的步伐。
1980年,加泰羅尼亞和巴斯克自治區人民公投,通過了自治法案,成為了自治區,由溫和的國民黨領導,一些忠於前政權的人將此視為對國家的威脅,人們越來越覺得政治開始不穩定,前幾年的那種團結也慢慢消失。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政治狀況越來越不穩定,發生了恐怖襲擊,甚至有謠言說要政變,最後,總理辭職了,在權力真空的狀態下,1981年2月23日發生了一起政變,是由軍方國民自衛隊的特急若將軍領導的,西班牙國王反應及時,讓政變最終流產。
索托羅成為了總理,他的目標就是想通過頒布法律,幫助西班牙進入北約組織,但由於當時各黨派和工會組織的反對,最終沒能成功。
在這屆政府的最後幾年中,經濟政策不持續,發生了一係列不可預期的政治事件,加上第二次能源危機的影響,發達國家反應遲緩,缺乏解決方法,都導致了對西班牙政府執政能力的削弱。
上述四個因素的綜合影響,讓人民不再追求《蒙科拉協定》中的那些宏觀經濟目標,有一次,政治不穩定和政府領導的臨時當政,讓原先那麽成功的改革陷入穀底。
然而,在這個四年期間,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比如金融體係的改革,自由化增加,放寬了設立銀行分支,逐漸消除了強製投資因素,部分批準了一些外資銀行等。
在勞工方麵,《工人憲章》在1980年獲得了通過,最初的機構改革啟動,所有這些,都是在與工會的談判和協議過程中完成的,當歐洲正在努力擺脫經濟危機的影響,西班牙的國內外情況都在加劇惡化,努力降低通脹率、高失業率,從而又引發了一次工業危機,很多企業倒閉,關門,生產部門減少,很多公司裁員。
公司複興計劃開始出爐,西班牙遲遲沒有采取有效的措施,但是,和當時的歐洲經濟委員會(EEC)的談判卻在如火如荼的舉行,入會協議半數以上的條款都獲得了通過,其他一半也取得了積極進展。
1981年末,主要由於第二次石油危機,經濟情況更加不景氣,西班牙GDP已經兩年微弱增長,現在更加下降,貿易赤字再次上升,國際儲備下滑,失業率和通脹率達到曆史最高點,由於閑置生產力、工資和金融成本增加,工業部門的情況危急。
這個時候,西班牙社會工人黨的總統候選人菲裏-岡薩雷斯贏得了大選,新政府的經濟狀況境況相同,隻是和上屆政府在1977年麵臨的情況稍微有些改變。
經濟在1981年萎縮了0.2%,通脹率達到14%,比歐洲經濟委員會平均高6個百分點,失業率達到15.4%,現期賬戶赤字增長了百分之三十,工業轉型計劃還沒實行。
到80年代初期,西班牙的經濟陷入深刻的危機之中,由於1979—1980年第二次石油衝擊引起貿易條件的惡化及隨後發生的國際經濟衰退、旅遊增長的趨於平緩、以及比塞塔升值的延遲影響,都導致了1980—1982年期間經常帳戶每年都出現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5%的逆差。
由於經濟衰退深化,使1980—1982三年時期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率平均不到1%,公共部門的赤字急劇上升,達到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5.15%的水平,為70年代後期水平的5倍,西班牙與其工業國家的貿易夥伴之間的通貨膨脹差距也急劇地擴大了。
在這種日益失衡的背景下,當局著手進行一項調整努力來改善對外形勢和控製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