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雅姨娘這話,說得倒比大夫人劉氏要深幾分。

聽起來似乎是在幫著莊眉寧與莫慎兒,可實際上,卻是將莫慎兒抬到了一個眾矢之的的位置。

今日可是莫慎兒的及笄禮啊。

誰人都能誇莫慎兒!

哪怕是長房和三房的人想要恭維,也不會有人在意。

但偏偏,她們二房的人不能開這個口。

莫慎兒就是二房所生。

若二房的人還將莫慎兒讚成一朵花兒的話,那麽豈不是自賣自誇了?

如此一來,不僅太顯小家子氣兒,更丟盡了二房的臉麵兒。

“沁雅姨娘這一張嘴啊,可真會說話。”

大夫人劉氏深深看了沁雅姨娘一眼,便道:“我本還以為,這誇讚人的功夫,我是最厲害的。卻沒想到,咱們沁雅姨娘的嘴,甜過蜜餞兒呢。”

“大夫人說得哪裏話?”

沁雅姨娘垂頭微笑:“沁雅不會誇人,隻會說實話。沁雅方才所言,皆是因六小姐擔得起……”

“好了,誇得這般過分,也不害臊。”

莊眉寧心裏明明對沁雅姨娘惱火得很。

可當著眾人的麵兒,又不好發難。

畢竟沁雅姨娘如今身懷六甲。

而今日,又是莫慎兒及笄的大喜之日。

她身為北定侯夫人,莫慎兒的嫡母,自不能太過掃興。

於是,隻得背地裏牙癢癢,表麵兒上和和氣氣:“慎姐兒雖及笄了,可到底也隻有十五歲。很多人情世故,她都還得去學呢。”

說罷,又意味深長看了沁雅姨娘一眼,道:“今日諸位夫人都在,好與不好大夥兒都看在眼裏,哪裏用得著你們這般誇獎?”

言畢,便端起酒杯徑直起身,衝著熹妃娘娘道了句:“熹妃娘娘!臣婦代替遠在邊疆的侯爺,敬您一杯。謝您今日不辭辛苦出宮,做小女的正賓,為小女的行笄禮費心。”

“客氣兒了。”

熹妃娘娘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道:“慎姐兒是本宮的親侄女。她及笄,本宮自是要親自祝賀的。”

眾人見熹妃娘娘與莊眉寧你一言我一語,有來有往,倒漸漸忘了方才的尷尬。

是啊。

好與不好,都在大家眼裏呢。

熹妃娘娘是什麽人物兒?

既親自出宮為莫慎兒舉行了行笄禮,那麽不管莫慎兒是頑劣也好,俏皮兒也罷。

光憑著她行笄禮正賓乃是當今熹妃這一點,便足夠讓京都男子為之瘋狂。

北定侯嫡女,莊丞相的外孫。

熹妃娘娘行笄禮時親自梳的發髻,給的教導。

當今女子,誰人能有莫慎兒這般的好福氣兒?

嗬……

權勢啊。

最是撓人心了。

有了如此顯赫的家族,如何多的權勢。誰還會在乎,莫慎兒的品性呢?

人們所瞧見的,隻有利與弊,不是嗎?

“二嫂……”

付四小姐性子雖溫雅嫻靜,但卻還是個好奇的年紀。

論起來,她其實比莫慎兒大不了多少。

再加上初入北定侯府時,太夫人曾親自為她引薦了沈扶搖。在這府中,她與沈扶搖關係最好。

所以,此刻心中有了疑問,自然最先衝沈扶搖開口:“你說,熹妃娘娘好端端的,怎麽就出宮了呢?”

當日熹妃娘娘的生辰宴,付四小姐也是一道去了。

對於儲秀宮所發生的一切,自然也看在眼裏。

“按道理說,前些日子才舉行過生辰家宴,見過母族眾人。哪怕再聖寵,也難求得恩典出宮。更何況,此番熹妃娘娘出宮,隻是為了六妹的行笄禮。”

“熹妃娘娘是天子的妃嬪,算君。咱們是臣子的夫人,算臣。君要做什麽,動機為何,臣子怎可妄自揣度?”

沈扶搖對付四小姐從一開始,便不討厭。

故而,對於付四小姐的提問,自然也耐心回答:“或許,她當真就是心疼六妹,所以才特地出宮來當六妹行笄禮的正賓呢?

又或許,是上次生辰家宴時,試毒太監中毒一事兒,讓祖母受了驚。熹妃娘娘素來孝順!想出宮探探祖母的身子,也不是不可能。”

再說了……

每個人的人心,都是深藏在皮肉底下的。

眾人表麵上所看到的事兒,未必就是別人真正的動機。

就譬如這熹妃娘娘。

她以參加莫慎兒行笄禮為由,出宮回了北定侯府。但沈扶搖卻知道,咱們這位熹妃娘娘的目的,不過是為了安撫莫家人心罷了。

生辰家宴那日,當著眾人的麵兒,她不好深究太監中毒一事兒。但眾人走後,聰慧如她,又怎會不知曉誰才會幕後黑手?

倘若她什麽都不知道,三皇子殿下後來為何兩次三番前往北定侯府?為何在見不到太夫人之後,卻還拚了命將好東西往北定侯府搬?

熹妃娘娘隻得了這麽一個兒子。

兒子就是她所有的倚靠。

如果沈扶搖沒猜錯的話,熹妃娘娘隻是為三皇子殿下著了急。瞧見太夫人多次將三皇子殿下拒之門外,故而特地回府。

而莫慎兒及笄,便成為了熹妃娘娘回府的唯一理由。

不僅可以借著行笄禮安撫莫家人心,更能以此討好太夫人,好讓太夫人消氣兒。

畢竟母女本就沒有隔夜仇,再加上伸手不打笑臉人。莫慎兒是太夫人唯一的嫡出孫女,她回來給莫慎兒的行笄禮當正賓,太夫人哪裏會拒絕?

果然。

太夫人笑臉盈盈的迎接了熹妃娘娘。

對熹妃娘娘來當莫慎兒行笄禮正賓的事兒,坦然接受。

如此,彼此也算給了彼此一個台階下。

隻是看得清歸看得清。

沈扶搖身為晚輩,總不好賣弄自己的聰明,將這一層關係細細分析給付四小姐聽。

付四小姐本隻是因為好奇,也沒特地往深處想。

如今見沈扶搖所言雖然有所保留,但也不無道理。

於是,終是點了點頭:“說得也是。熹妃娘娘素來孝順,而祖母也心疼這個女兒。

且不管熹妃娘娘是如何求得恩典出宮,出宮後真正的目的是什麽。隻要她們母女得以相見,便都是好事兒。”

言畢,又笑了笑:“不過話說回來,今日的六妹還真是溫柔可人。與以往,大不相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