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常贏與顧婉兒在叱吒商場多年。
趣兒所言究竟是真是假,他們一眼就能分辨。
縱使這兩年來,沈家夫婦一直在為沈扶搖的親事兒著急。為了能讓沈扶搖尋到如意郎君,也沒少將她趕出去,讓她增長見識。
夫妻二人,對沈扶搖,素來是灑脫教養,從不會對女兒有半分拘束。
言語之間,更是時常打壓嫌棄。
身份是母女,卻像是冤家與姐妹。
對於沈扶搖的親事兒,他們極為上心。
然而現在,當真正聽到消息,知曉女兒很有可能就要出嫁時。這一顆心啊,卻怎麽都不是滋味兒。
女兒尋的那位如意郎君,是否真的如意?他的家世如何,家裏人好不好相處?女兒若真的嫁過去,能不能過得開心快活?那男子,是真的喜歡自家女兒,還是因為另有所圖?
諸多擔憂,隨意挑一個,就夠沈常贏和顧婉兒焦心了。
沈扶搖心大,卻不代表著她感覺不到顧婉兒高興之餘的那抹擔憂。
為了緩解氣氛,她並沒有立即回話。而是分別給沈常贏和顧婉兒夾了菜,穩住了自己的情緒,才俏皮兒道:“趣兒的話,爹爹與娘親就這般相信嗎?不知道的,還以為趣兒才是沈家的閨女呢。”
言語之間,醋意十足。
“以前,爹爹和娘親總嫌棄扶搖在家吃白食,說扶搖是個大……大齡剩女,這輩子恐怕都難出嫁了。如今,扶搖恐怕是要讓爹爹和娘親失望了!這沈家的白食啊,扶搖可不吃。
至於你們那未來的女婿秉性如何,家世如何,你們過幾日便知。總而言之,你們盡早給我準備嫁妝就是!”
言畢,沈扶搖微微垂頭。
眼眶,早已泛紅。
北定侯府提前製定新衣,本就是一個借口。
莫家想法子讓沈扶搖前往北定侯府真正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給太夫人對眼罷了。
太夫人相看了沈扶搖,對她印象極深。
不管是樣貌還是言行舉止,都挑不出錯來。
而莫止湛的親事兒,早就迫在眉睫。
原本,太夫人和莊眉寧那頭,倒還想著該如何與莫止湛開口,好讓他心甘情願定下這門親。
卻不曾料到,僅僅是太夫人相看了沈扶搖的當天晚上,莫止湛便前往了世安院。主動提出,要迎娶沈家女兒沈扶搖進門為正妻。
如此,太夫人也省了滿腹的勸言。莊眉寧那頭,也得償所願,鬆了口氣兒。
侯夫人莊眉寧,將所有的功勞都歸到了六小姐莫慎兒身上。
故,對莫慎兒諸多誇獎不說,還賞賜了這個女兒不少的私己。
而太夫人那邊兒,原本拖拖拉拉難得見好的身子骨,終是好徹底了。
孫兒要成親了!
如此大的事兒,她這個當祖母的,自然得親自操勞一番。
在北定侯府裏,太夫人是唯一的祖輩。
下頭的長房與三房,都是庶出。唯一與太夫人有著血脈的,隻有二房這頭的北定侯爺。
而北定侯爺下邊兒的兩兒一女,也隻有莫止湛的血脈最濃,身份最為正統,高貴。
老四莫皖北和老六莫慎兒雖也是嫡出,但到底是續嫡。他們的母親莊眉寧入北定侯府的門時,還是一個妾侍。縱使如今貴為侯夫人,可在娘家那頭,到底是庶出。
莫止湛不同。
他是北定侯爺的嫡長子,是太夫人王氏的嫡長孫,生母又是丞相府的嫡出小姐。
可見,太夫人多年來對他的偏愛,究竟有多濃。
哪怕在明麵兒上,太夫人總是一碗水端平,對所有的子女和孫輩都極為親近與疼愛。但若真正計較起來,誰又能比得上莫止湛呢?
如今莫止湛要成親了,太夫人比誰都上心。
媒人張阿婆,是太夫人親自選的。
這個張阿婆,來頭可不小。
據說,當年太夫人和老北定侯爺的親事兒,是張阿婆說的。後來現任北定侯爺與其原配夫人的親事兒,也是張阿婆說的。
張阿婆今年已有八十六歲了。
這一輩子做媒人,共說成了九百多樁姻緣。這九百多樁姻緣之中,鮮少聽聞有夫妻不和的傳言。
反而,對對都能舉案齊眉,琴瑟綿綿,恩愛有加。
除去一些現任北定侯莫昌海與原配夫人莊莞惠這樣,一方早逝的情況外。其餘的夫妻,大多都能白頭偕老。
不過話說回來,莫昌海與莊莞惠雖沒能相守到老,可二人卻是恩愛得很的。
哪怕莊莞惠已去世多年,但在莫昌海的心裏,卻依舊還活得鮮明。
再加上,張阿婆曾做過莫家兩代人的媒。
如今莫止湛要成親,張阿婆自然是最好的媒人人選。
縱使張阿婆年歲已大,髻發雪白,早已兒孫滿堂,盡享天倫之樂,不再做媒人這一行當。可太夫人依舊親自出馬,將張阿婆請出了山。
至於聘禮那一塊,更是隻往厚的準備。
自那日沈常贏生辰過後,沈扶搖便再也不肯提起自己的親事兒了。
未來夫君是誰,究竟是如何私定的終身?饒是顧婉兒逼問得再緊,她也隻字不提。
倒不是沈扶搖長了本事兒,故意在父母麵前賣關子。
而是她與莫止湛之間,本就是各取所需。
說多錯多,不如不說。
更何況,她雖相信莫止湛的為人,卻拿不準北定侯府是否會真的同意這門親事兒。
當初,若不是因為趣兒嘴快。那麽她與莫止湛的這一樁事兒,她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透露半點風聲兒的。
給自己留餘地,是商人的本能選擇。
所以,沈家夫婦隻知道,自己女兒尋了個如意郎君。卻根本不知,對方是何人,是何底細。
哪怕顧婉兒聰慧,曾聯想過沈扶搖去過北定侯府。也猜測過,那人是否出自北定侯府莫家。但最後,因著地位的懸殊,門第的高低,她依舊搖了搖頭,打住了念想。
故而……
當張阿婆在一應子孫的攙扶下尋上門時,沈家夫婦的神色,用驚世駭俗來形容,怕也不算過分。
哪怕沈家遷移到京都的年頭不長,但京都第一媒人張阿婆的名號,他們還是聽說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