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經曆過戰爭的城市——例如70年代的西貢、索爾茲伯裏、羅得西亞,還有80年代的貝魯特和耶路撒冷——總會因為戰地記者的駐紮而湧現一批著名酒店,那是記者們在一起交流、喝酒、相愛或者背叛對方的場所。在西貢有著名的洲際酒店的酒吧,在索爾茲伯裏有奎爾俱樂部,在貝魯特有考曼德酒店,在中國的漢口則有美國海軍的俱樂部和其附近的德明飯店。漢口的近代史與長江上的巡邏隊有密切聯係,美國海軍特遣部隊長期駐紮在那裏保護居住在當地的美國人以及周邊的炮艇艦隊。然而在媒體看來,這個巡邏隊的真正貢獻就是這個俱樂部。根據美國海軍的規定它也是禁酒的,然而漢口的媒體團如此頻繁地在那裏出沒,因此有人懷疑他們想辦法打破了這一規定。
史沫特萊就是海軍俱樂部和德明飯店媒體喝酒、聚會的核心人物,於是,她將喬治·霍格介紹給各路媒體認識,喬治也很快地和大家打成一片。
幾年後,當年也活躍在漢口的新西蘭記者路易·艾黎,一名共產國際的支持者,也是霍格在中國的一個重要朋友,這樣評價霍格和史沫特萊的關係:
喬治為史沫特萊的自由天性、她的社會生活以及她的觀點著迷。史沫特萊也很喜歡他,因為喬治與媒體隊伍裏的其他人不同,除了來自家庭的和平主義理想,他並沒有帶任何成見來到中國。當然,史沫特萊覺得那種和平主義理想有些荒謬,因為中國人的確在為他們的生存而戰;她相信人類必須為生命賦予的一切而戰。喬治讚同她的觀點。他們是朋友,但我相信僅此而已。
史沫特萊喜歡霍格,希望能讓他認同自己的觀點。她還同意喬治用自己的銀行賬戶兌換現金或支票,也經常告訴喬治到什麽地方才可以采訪到好新聞。喬治的生活中一直不缺少,或者可以說他很喜愛那些堅強、不循規蹈矩、有點“難相處”的女人。他的母親和穆裏爾阿姨就是有主見的女人,而史沫特萊則是穆裏爾阿姨的更加危險的版本,隻不過沒有穆裏爾中產階級式的嚴格禮數和道德要求。
在漢口,還有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我們不得不提,那就是賦予漢口勃勃生機的阿基鮑爾德·克拉克·科爾爵士。1938英國駐華大使館從南京遷到漢口不久,阿基鮑爾德·克拉克·科爾爵士就被派來中國,擔任英國駐華大使。他是一位開明、生活豐富多彩的人。他和他美麗的智利妻子琪達無論是在漢口還是在之後的重慶,都熱衷於舉辦由國民黨、、記者、商人等各界人士參加的聚會。他的妻子擁有一頭金黃的卷發、漂亮的五官,嬌小可人,說話的時候可以聽出她的西班牙口音,活像一個洋娃娃。然而,孩子氣外表掩飾不了她是個充滿智慧、見聞廣博的女人。克拉克·科爾和他的夫人是漢口社交圈裏的風雲人物,樂於和各路媒體搞好關係。
和其他客人一樣,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在接到英國大使的宴會邀請後有些驚訝。那天晚上,史沫特萊身穿一件借來的禮服,做好了因為自己對於大英帝國的觀點而受責難的準備,因為她畢竟曾因為印度民族主義運動走私軍火而在紐約坐過牢。然而,阿基鮑爾德先生當晚的表現讓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大為驚訝。因為她發現這位英國人“是位身材瘦弱、皮膚呈褐色的蘇格蘭人,擁有堅韌的精神和卓越的幽默感”;他甚至還和自己在民族政治的問題上擁有相同的看法,實在讓人難以將他的魅力和富有同情心的政治觀點和他的英國大使身份相匹配。因此,史沫特萊得出結論:他是位“不錯的蘇格蘭人,一不小心成為了英國駐華大使。”對喬治·霍格來說,當天晚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克拉克·科爾透露,而後由史沫特萊告訴他的兩個重要信息。這將改變他的一生。
這位大使將他的計劃告訴當晚的客人,即在中國農村組織一個工業合作聯合會,以取代以前存在的簡陋的工業基礎設施,並為抗戰提供武器和裝備。他隨後又解釋說來自新西蘭的路易·艾黎正在勸說政府接受這一建議,他對此印象深刻。此話一出,全場突然鴉雀無聲。
據史沫特萊說,有人認為艾黎是位喜歡追逐奇跡的“魔術師”,而大使認為如果更多的人加入到隊伍中來,那麽“奇跡”就會發生。
克拉克·科爾明確表示他要幫助艾黎,並會將這個主意告訴蔣介石和他的夫人宋美齡。他信守了諾言,而宋美齡也成為了在鄉村成立小規模工廠的熱情支持者和組織者,她也是這個運動早期能夠獲得成功的關鍵人物。
那時,艾黎是一名政府職員,負責檢查上海的大小工廠。1938年,他花了幾個星期來到漢口為工業合作運動奔忙,並結識了喬治·霍格。牽線人也是工業合作運動的熱心者,史沫特萊。她介紹兩人認識,並希望霍格能就此寫篇關於這個項目的文章。艾黎調查了計劃將要複興中國工業的鄉村,隨後就離開了。
在聖公會住下來後,霍格的首要任務就是賺錢繳納房租。吳德施主教是位善良的基督徒,但還不會好心到為來來往往的記者提供免費住所。對喬治來說,錢也的確是個問題。
霍格在範·裏庫姆兄弟公司的工作通常是從早上九點到中午在漢口一家高檔酒店和中國的商人和客戶會麵。他的工資剛好夠繳納房租,沒有多餘的錢購買一輛自行車。而自行車對於一名整天奔波在大街小巷的記者來說,可是必要的裝備。那時的他太缺錢了,甚至連往日兩星期給家裏寫封信的習慣都要改成一個月寫一次,為的就是節省郵費。他還要求家裏用很輕的信紙和信封給他回信,因為他發現如果信件過重會加收額外的費用。在中國的戰爭年代,郵政服務費用計算的非常精細,為的就是能夠維持正常運作。霍格父母寄來的信有些確實石沉大海,但是大部分還是到了喬治的手中。那時從英國到中國的信件要經過海運到香港,再陸運到中國內地。然而,從1941年日軍占領香港後,從英國到中國的郵件甚至要經過俄國這樣漫長且不可靠的行程才能到達中國。
霍格嚐試過教授俄國外交團英語,然後又到漢口大學教書來賺更多錢。他簽訂了從新學期開始教授英語和經濟學的合約——可9月份的時候日軍已經兵臨城下,學校被迫關閉。
後來,喬治得到了合眾國際社兼職記者的工作,這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他的經濟問題,他的生活也發生了一些改變。他當時的工資是每個月80美元,在麵臨急劇通貨膨脹危機的當地來說,已經算很合理的了。霍格很快就放棄了和中國商人在一起的工作,還買了一輛自行車。
合眾國際社的口號是“報道發生在每時每刻,地球上每個角落的新聞”,他們已經在漢口派駐了一名優秀的全職記者——傑克·貝爾登;而且時不時還會有新的明星記者出現,例如報道戰爭衝突的貝蒂·格拉漢姆。貝爾登是艾格尼絲·史沫特萊“漢口幫”的其中一位。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將喬治介紹給他,而他也很高興身邊能有一位新手幫助他做些跑腿兒的工作。
在合眾國際社的工作是幸運之神對喬治的最大垂青,因為這使得喬治擁有了媒體資格,給了他結識更多改變戰爭格局的人和事件的機會,還包括給了他在各路媒體中的地位。總之,這份工作為喬治打下了堅實的新聞報導工作的根基。建立於1907年的合眾國際社和當時的路透社、美聯社之間是競爭對手,且以其更加栩栩如生、更加豐富多彩的報道筆觸挑戰新聞界的霸權地位。在合眾國際社的總編羅伊·霍華德看來,其他的通訊社的新聞報導太過沉悶與無味,因此非常鼓勵他的員工在稿件中注入更人性化、廣大讀者喜聞樂見的內容。
現在,我們已讀不到喬治·霍格在合眾國際社工作時的報道了,但是從日後他為《曼徹斯特衛報》撰寫的新聞稿件以及從他寄回家的信中可以發現,他的寫作風格很好地研習了在合眾國際社時習得的要點。這份新的工作讓他放棄了繼續從事教師職業的計劃。在接下來的18個月中,他努力學習如何成為一名稱職的外國記者。那時的工作很艱苦,且喬治很少得到總編的表揚。然而,他學會了如何編寫一篇短小精悍的新聞,還練就了妙筆生花的本領。
霍格是幸運的,作為記者,他趕上了不平凡的年代。從他踏上中國的土地開始,抗日戰爭愈演愈烈,不斷攀升的傷亡人數、不斷暴露的日軍殘暴行徑都是新聞記者不得不報道的殘酷題材。
1938年5月,日軍控製了鐵路樞紐徐州。中隊則沒有借助台兒莊之戰乘勝追擊,而是從中部繼續向南撤退,在漢口北邊的山區及周邊城市駐紮重整。
日軍則是乘勝追擊,南京大屠殺的殘暴行為並沒有讓這個民族感到一絲羞愧;而國際社會的沉默也助長了其囂張的氣焰,日軍繼續在中國內陸地區實行燒殺搶掠奸的行為,所到之處的很多中國婦女被迫淪為日軍慰安婦。
為了阻擋日軍的南進,中隊在1938年6月初炸毀了黃河花園口堤壩,凶猛的河水衝出河床,堵住了日軍南下的去路,淹死上千日軍士兵,裝甲車也深陷泥沼,動彈不得;鐵路等地麵交通也被迫中斷。當然,由此導致的民生損失也是慘重的,洪水衝毀了11個村鎮,4000個小村莊,200萬百姓無家可歸,生活陷入貧困。那次洪水究竟使多少人喪命還處於爭議中,到目前為止,官方公布的數字是32萬5000人。從軍事策略上看,中隊那次的策略是成功的,使得日軍進軍漢口的日期推遲了3個月。然而,對於這個導致重大平民傷亡的戰略,國民政府則矢口否認黃河堤壩被炸毀是故意所為。
麵對日軍的不斷進攻,總司令蔣介石命令漢口的所有機械製造業停止工作,轉遷中國內陸。從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將大陸沿海城市的大量人口、政府、學校和工廠轉移內陸,免受戰爭傷害的一個方式。這次的大遷移使得形勢發生戲劇性變化。中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從沿海開放的大城市,轉移到中南部的山穀中。四川、雲南、廣西、湖南、陝西和甘肅的廣大省份成為了抗擊日軍的重要根據地。麵對日軍精良的戰鬥裝備和訓練有素的軍隊,蔣介石不得不選擇利用中國廣袤的土地及龐大的人口來抵抗侵略。
1938年春,蔣介石已經50歲了,作為一名職業軍人,他獲得了一些認可。然而,他領導的國民黨和國家政權一直沒有穩固。從19歲參軍,隨著滿清王朝*1911年的衰亡而走向成熟;他也被認定是當代中國之父的孫中山的繼承人。孫中山是一名衛理公會派基督徒,且主要都是在國外的夏威夷接受的教育。1911年,為了推翻守舊的封建王朝,建立新的共和國,他將部份“新軍”編進同盟會的隊伍。第二年,他就建立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然而,在他當權的幾個月後,因為地方軍閥的強大勢力而不得不選擇放棄。
接下來的十年是中國處於無政府狀態、曆史上蒙羞的十年。任何中央政府僅隻是在形式上領導著這個國家,中國陷入軍閥混戰和外國鐵蹄踐踏的兩難境地。有兩個人從黑暗的歲月中浮現出來,走上了領導之路,他們注定將改變中國未來的命運
1921年,一名曾經當過老師、圖書管理員、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在上海參加了一大成為了中國的創始人之一,他的名字叫。27歲的他從那時起就放棄了之前的職業規劃,成為了一名職業的革命家。
蔣介石從莫斯科為國民黨尋找資金援助回國後,報告說俄國隻是在由另外一個沙皇統治。他稱俄國在中國的真正用意是將中國“蘇維埃化”。1924年,蔣介石成為黃埔軍校的校長,為國民黨軍隊培養、輸送高級軍官。不出所料,在1925年孫中山去世之後,掌控了國民黨的蔣介石通過與的決裂鞏固了自己在這個分裂的黨中的權力。為了捍衛他的權位,他在同年迎娶了孫中山的小姨子宋美齡。宋家都是基督教徒,1929年蔣介石也皈依了基督教。但是直到1938年,隨著國民黨在漢口召開大會,蔣介石成為國民黨總裁,他才取得了了對國民黨內——而並不是全中國的,——完全領導地位。
然而,中國政府的政治變更並沒有引起喬治·霍格多大的興趣。他和所有駐紮在漢口的媒體們隻對一個話題強烈關注:那就是戰爭。1938年初夏,這場戰爭步步逼近漢口,但是記者卻仍然無法準確預計戰爭的進程及發展。在日軍展開空中攻勢的策略下,任何地方都成為了戰爭的前線。雖然漢口擋住了日軍繼續南下的路,但是他們仍然可以肆意轟炸。霍格曾經在上海目睹了大炮和各種迫擊炮轟炸後的可怕場景,在漢口,他第一次發現自己真正處於隨時可能被點燃的火線上。
1938年5月到7月,整整三個月,一批又一批的日軍轟炸機編隊在漢口地區的三個城市上空飛過,他們在一萬到一萬五千米的高空飛行,避開了中隊的防空火力。日軍戰機的轟炸十分精準,首先對準漢口的機場,隨後便在周邊城市展開大規模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