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清朝當海盜 第100節 甩你娘的一耳光,分裂者?????1914年8月1日,德國用宣戰答複了俄國的回複!?

同一天,德國向法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法國在十八小時內就德、奧、俄戰爭問題表示態度。?

軍列以每天五百五十列的速度奔馳在德國,迅速地把動員、武裝起來的軍隊運往西線。德國總參謀部認為,隻有以戰爭行動才能在第一時間摧毀法國可以的戰爭意誌。當然,他們的外交使節也奉命在“萬一法國宣布中立的情況下,要求凡爾登和土爾要塞區的控製權。”?

德國發達的鐵路運輸和完善的兵役製度,讓戰爭機器順暢地迅速運行起來。連德國皇帝在8月1日產生的一絲和平念頭也被總參謀長毛奇將軍以“軍事機器已經開動,計劃已經執行,幾百萬大軍的腳步不可能在啟動後停止下來”為理由打消掉了。在這一天,世界大戰的爆發才成為真正的定局!?

德軍總參謀部一直醞釀的就是兩線作戰計劃,無論法國如何選擇,其實都要被迫進行戰爭。不過,德國人給的時間實際上不止18個小時,對於同樣被稱為陸軍強國的法國,德國人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展開計劃,因此,直到8月3日,德國才正式向法國宣戰。而在宣戰前,德國軍隊已經攻擊了法國邊境城市貝爾福的一個檢查站。?

英國人在自身的經濟危機沒有消除的情況下麵對危局,他們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心裏其實沒有做好戰爭準備。實際上1914年的英國與1913年地英國差不多,英國人不想跟德國表親打仗。他們把希望還是象傻瓜一樣寄托在外交調解上。英國政府在這個時候,在外交手段根本無法消餌十多年以後積累的矛盾,阻止戰爭爆發的時候,表現的極其軟弱。他隻會笨拙地用“警告。”“建議”來對付德國和奧匈已經形成實質的戰爭準備,在協約國的條約麵前,英國人甚至在8月3日以前沒有說過一句“支持法國對德戰爭”的話。所謂的老練的政治家、外交家,老牌帝國地虛偽麵具在這一時間被德國人用鐵拳無情地揭露下來。?

俄國的戰爭動員是有效而低效的。俄國在7月29日動員後,四天內登記征召了四百萬農民和工人加入其具有125萬常備軍的軍隊。可惜,這些部隊沒有適當的交通工具從各地迅速地運送到前線。接受各自指揮官的命令。在部隊無法適時到達的情況下,彈藥、物資、糧食、藥品的輸送自然也成了問題。因此,動員較早的俄國在1914年8月3日,在戰爭準備方麵,遠遠落後於德國。?

德國軍隊最高指揮機關——總參謀部執行了被毛奇將軍修改後的史裏芬計劃。軍隊不顧可憐的、弱小的小公國——盧森堡的抗議,在8月2日悍然開進盧森堡。同時。德軍要求比利時開放國土,任由德軍通過。這一行動違反了英國和德國以及其他歐洲國家於1839年就簽定、保證比利時永久中立公約。性格隨和卻充滿榮譽感的阿爾貝國王立即拒絕了德國人的要求並命令全國動員,很快,這個鄙視戰爭、歧視軍人地國度就奇跡般組織起22萬軍隊。其中四萬進駐堅固的要塞城市——列日。?

當然,德國人的軍事行動有一個隱含地政治意義。當荷蘭、盧森堡、比利時還是一個國家的時候,荷蘭人是強大地,強大到可以在全球布下足跡,而分裂以後,就隻能寄希望於中立公約,寄希望於大國的垂憐,應該說,這是對分裂者的必然懲罰!無論其分裂理由有多麽的冠冕堂皇。無論其分裂行為受到多少個國家的所謂支持和認可。實際上,一個民族就隻能有一個國家。或者說一個國家就隻能有一個中心民族。?

在國際上,在國家間,支持分裂的人往往就抱有在某個時候把分裂出去的那一塊玩弄於股掌之上隨意**的想法。沒有民族觀念,沒有中央政府觀念的人,注定沒有好下場。也許,他可以得意地說:“比利時或者盧森堡在離開荷蘭大家庭以後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了。”可是1914年的德軍,無意識地給了這些家夥一個響亮的耳光!(不知道什麽時候有人給東南海峽那邊的無恥家夥們一個更響亮的耳光,無限期待中……)?

北京,頤和園。?

差幾天就滿21歲的秦關穿著深藍色的海軍中校軍服走進了總司令的辦公室。這位有著國王銜頭的親王討厭日本建築,討厭日本地煩瑣禮節,而他本身又狂熱地熱愛著軍隊,因此他根本就沒有去東京或者是京都,而是在帝國海軍學院進修了兩年的高級指揮課程,如今已經成為有戰列艦指揮能力,有航空母艦指揮能力和海軍戰鬥機飛行員資格,熟悉海軍陸戰隊和兩棲作戰的新一代中級指揮官。知識、技術、責任感、榮譽感和堅強的紀律性就是大中華帝國國防軍新一代指揮軍官的共性。?

軍禮過後,兩父子親熱地坐在長條沙發開始了談話,這是軍人之間的談話也是親情的交流。?

“……允子對你的新任務沒有意見吧?說說你們最近過的怎麽樣?”龍劍銘向中校遞去一杯茶後問道。政治婚姻已然成為事實,作為父親,他更關注兒子和媳婦的生活是否如意。確切地說,他是擔心秦關能否排除心理的障礙跟前日本公主,如今的王後過好日子。至於日本政務,那不是他和兒子來談論的,有中央政府和省級政府的管理,犯不著他們在這個時候去操心。?

“很好,父親。我已經做好了去倫敦的所有準備。”秦關用最簡單的話應付了父親對自己私生活的問題,卻準備用更多的時間來匯報自己對新任務的準備和看法。?

“嗯,帶允子一起去吧,過兩年,或者一年後她可以回來,沒有人照顧我始終不太放心。你不是去打仗,現在是以度假的名義,以後是帝國軍事觀察員的身份。我希望你能夠明白,觀察員不是戰鬥員。你的任務是密切地關注戰爭進程、觀察雙方的戰爭持續力,了解當地能夠被國防軍西線軍團使用的設施、資源。還好解決好香港問題。爭取在最近。讓我們的國防軍進入香港,恢複行使主權。其次,你要了解英國皇家海軍對水上飛機母艦“坎帕尼亞”號地使用思想,比較一下他們腦子中地航空母艦觀念和我們現實存在的觀念。密切注視外軍任何的軍事、軍備動向,是觀察員和駐外武官的重要職責。當然,你應該了解你的另外一個身份。這個身份本身就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英國人會明白地,呃,你小子,不談這個了,說說你什麽時候給這個家增丁添口吧。”?

龍劍銘說了一大堆話以後,才發現自己首先要問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回答。他醒悟過來,這小子如今也學會用語言、動作來牽引總司令的思維了。?

“總司令……”中校還在執行他的既定策略,卻被龍劍銘揮手打斷了。?

“說正題。要不待會你自己去後麵跟你三位媽媽說?”?

秦關猛地紅了臉,在他心裏更願意以軍人和上下級的關係為出發點來和父親談話。說到家事。小家庭的事情。還真有點抹不開。?

“很好,允子完全適應了北京和上海的生活。她的漢語也相當流利了。平時,我讓她去大生——通海跟張井香女士學習企業經營管理,進步很大。”?

“慢,慢,慢,這麽說你們很少在一起嘍?”龍劍銘剛一聽還滿意,這一略微想一想,咳!不是那麽回事!難怪快四年時間了還沒有個動靜!算了,隻有交給後麵那幾位來處理這個事情了。中校,不是你地總司令不照顧你喲。?

心裏打著主意,語氣裏麵或多或少地要暴露出一點點來,秦關頓時緊張了,這個時候的感覺怎麽象坐在被告席上似地??

……?

1914年8月4日,德軍前鋒部隊逼近了默茨河(德比邊境)東岸的維塞。他們發現河上的橋梁已經被比利時軍隊炸毀,而大量的比軍已經集結到了西岸。隨即,德國向比利時正式宣戰,而英國也在得到消息後向德國宣戰。?

1914年8月5日,大中華帝國政府外交大臣唐紹儀侯爵召集駐華外交使團發布了聲明。要求交戰各國保持冷靜,積極恢複政治談判來解決衝突。同時,大中華帝國將非常願意以絕對中立國的身份協助戰爭問題的和平解決,同時以友好國家的身份和紅十字公約簽字國的身份向交戰國派遣軍事、外交、經濟特別代表或觀察員……?

中國政府積極的姿態表現的太遲了,實在是太遲了。外交大臣的話雖然沒有遭遇被嗤之以鼻的境況,但是對國際局勢實在起不了一點的作用。不過,各國對中國的表態是非常感興趣的,至少他們都在想什麽時候把中國拉進自己的陣營裏。當然,他們對外交大臣提出的建議回複的熱情度絕對不同。?

德國,從軍隊總參謀長開始,就認為戰爭將在幾個月內結束。因此德國不希望中國突然插一杠子進來,也沒有想到這場戰爭最終成為了曠日持久的消耗戰。在速決的計劃和實際行動中,他們對友好國家的軍事觀察員、經濟代表不太感興趣。?

法國則不同。從8月1日開始,法國政府就覺察到了戰爭始終會降臨頭上,不論法國對德國人的回應如何。鑒於對德國人的仇恨和1870年的戰爭記憶,他們需要在總體防禦的基礎上拖延戰爭,需要把德國人拖進消耗戰。消耗戰是雙邊的,因此法國人很願意接受中國的軍事觀察員和外交、經濟代表。?

英國政府在這一天,下命令編組了遠征軍開赴法國。他們也意識到,在協約國既定的,唯一的選擇的戰略下,消耗在所難免。當然,英國人更多的是認為,戰爭打了不了多長時間,陷入兩線作戰的德軍很快就會失敗。不過,英國人對中國的經濟代表非常歡迎,畢竟英國的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危機還遠遠沒有結束。因此,他們也表示了對中國軍事觀察員和政治、經濟代表的歡迎。?

俄國,則一聲不吭地做了個擁抱的手勢。來吧,盼著你們來呢!?

不同戰略思想決定了各國對中國政府的聲明的不同態度。在戰爭期間,各國軍方的影響力顯然已經放大了頂點,對德國這個實質上的軍國主義國家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同盟國基本上都婉言謝絕了中國派駐代表的好意。而遭遇經濟危機和執行防禦戰略的協約國則全部表示歡迎。?

1914年8月6日,陪同大中華帝國果毅親王夫婦赴歐洲旅遊考察的外交部一等參讚楊蘊春,被任命為帝國駐協約國家全權代表。而此時,他們乘座的商船“快運021”已經駛過了馬六甲海峽。同時被任命的還有親王殿下本人,他被任命為帝國海軍軍事觀察員。?

事實上,中國的中立和友好態度受到了各國的讚賞。誰都害怕在雙方打成一片無法分身的時候,東方那支軍隊突然在某個地方鬧出一點動靜來。當然,他們在不久後就急切地期待著那支軍隊能夠出現在己方的陣營裏……不過有一個事實證明了德國人在外交上的能力是比英國人略微差了一點。英國人即將掌握中國皇子!?

管他們怎麽想,龍劍銘都得意地微笑著移動每一個棋子。海軍軍事觀察員為什麽要是秦關而不是其他級別也許更高的將領?他要給英國人吃定心丸,要讓英國在亞洲的殖民地發生這樣或者那樣的變故後,麵對中立的中國產生一絲幻想,覺得中國最終會站關鍵時刻站在自己後麵,從而安心地去打德國人。這就是送秦關去倫敦的最深層次的意思。?

戰爭,已經爆發,而大中華帝國絕對國防圈的戰略計劃也加速執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