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存金和他的《金梭和銀梭》

民師,對一般人來說,不過是共和國教育史上的一個普通名詞,但對存金來說,卻是不會隨時代消逝的真實存在,是令他終生難以釋懷的生命曆程。

民師:這一特殊的階層,從社會地位來說,不過是“摘掉草帽,放下鋤把,捏起粉筆”的農民。他們承擔著和公辦教師一樣繁重的教學任務,然而工資卻比公辦教師少得多。即使這少得可憐的工資,也難以及時到手。生活困窘、愛情失意、情感破裂、家庭解體,往往與他們結緣,他們最大的“私欲”就是有朝一日能轉成公辦。

生存的壓力給民師帶來了極大的痛苦。痛苦,對常人來說,也許意味著不幸,但對存金來說,卻是一筆彌足珍貴的財富。正是這些痛苦凸現了存金對民師命運的深切感受。

存金做了27年的教師,就有11年的民辦生涯,他由民辦而公辦,由教師而領導。如今已是學區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的存金,總喜歡在工作之餘,回眸那漸去漸遠的民師歲月。在一個又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演繹一個又一個民師故事。我今天捧讀這些故事的時候,存金作品中的那種強烈的命運之感和心靈的隱痛,就輕而易舉地擊中了我的心靈。

這就是令我感喟、令我扼腕、令我擊節的存金的《金梭和銀梭》。

《金梭和銀梭》是一部小說和散文的合集,小說是對民師的群體反映,散文則是自我情感經曆的真實寫照。

存金的小說繼承現實主義傳統,把民師置於當時整個社會背景、時代潮流之中,圍繞人物的生存危機而展開,從老人有病、孩子上學、人際關係、繁重的社會負擔、異常困難的居住條件等方麵,反映民師生存的艱難困苦,情節一環扣一環,環環相加,步步緊逼,扣人心弦。作者不作簡單的主題楔人,而是通過故事的逐步推進,揭示人物的命運,昭示人物的靈魂。在眾多人物的長廊裏,成功地塑造了劉建新、劉洪民、安靜、文哲媽媽、鄭天偉、老葛、魏教師、劉霞等一大批頗具現實品格的鮮活、淳樸、生動而又有一定代表性的人物形象。這些小人物雖然平凡,甚至有些瑣屑,但卻掩飾不住他們崇高的品格。他們有愛、有情、有信仰,痛苦不但沒有壓垮他們,反而讓他們的人生閃爍出靈光。《紅燭情》、《紅玫花兒開》、《女教師日記》、《老葛》等作品從不同角度揭示出了農村教育戰線廣大民辦教師高尚的精神風貌。作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另外,濃鬱的生活情趣、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曲折跌宕的故事情節、撼人心魄的靈魂傷痛、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隱而不發的藝術手法,使存金的作品透出一種強烈的藝術魅力,讓人一讀,就不願釋手。

當然,存金的小說也存在著人物形象平麵化、故事情節套路化、語言表述直白化的傾向,是今後創作需要注意改進的。

再說說存金的散文。《金梭和銀梭》中的散文篇什,都是存金情感經曆的記錄。存金遵循真善美的原則,以自己的親曆反映時代的嬗變,著力於美的張揚。縱然是民師時代,有那麽多的痛苦、磨難、屈辱,都在美的過濾下得以淨化,我們讀到的不是沉悶、不是悲觀、不是涕淚,而是豁達的胸禁、執著的追求、高潔的品格。存金並不缺少批判的精神,然而,散文不是政治文章,它拒絕“重大”,有時也拒絕“深刻”——深刻是哲學的任務。存金在極力捍衛散文概念的純潔性和質的規範性,但這並不是說存金的散文沒有深度,而是讓深度隱藏在美的背後。存金的文章處處洋溢著美:美的文筆,美的構架,美的意境,美的情韻,美的感性,美的哲思,使散文的美文特質得到充分展示。《老宅》是那樣地簡陋,《造屋》是那樣地艱難,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可存金卻以生動幽默的筆調,娓娓道來,使人不但不以其苦,反而能在得到美的享受的同時,多了一種對社會、對曆史、對人生、對人情、對人性的曠達的感悟。存金曾在小說《女教師日記》中借安靜之口,憤怒地抒發心中的委屈:“多少年來,光榮二字喊得山響,當教師光榮,掃大街光榮,挖廁所光榮,就沒有聽誰說過當縣長光榮,當市長光榮,當省長光榮。地位的低下,經濟的貧困,心靈上的痛苦,全讓這兩個字給抹平了。”而在散文《悠揚的鍾聲》中卻這樣寫道:“在那愁雲籠罩的日子裏,我沒有被**所動,守一份寧靜,掬一瓣心香,念著‘風雨中這點痛怕什麽,至少我們還有夢’,固守這方淨土。”仿佛一泓靜謐的湖水,痛苦的魚兒潛在深處,湖麵隻有美麗的漣漪。能達此境界,不僅是一種學識,更是一種修養。

《金梭和銀梭》有一些反映農村生活的篇章,也相當精彩,這裏不再贅述。

最後要說明的一點是,本文題目“民師一首歌”,原是存金寫的一篇小說的文題,我借來一用,一是說民師經曆本身就是一首可歌可泣的歌;二是說存金的文章像歌一樣美,做個比喻,隻是不知恰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