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徐州大突圍及戰後的華東1 第1頁
一七七徐州大突圍及戰後的華東1
(嗯,實在寫不下去了,每天辛辛苦苦的寫,掙的錢,隻怕連吃頓飯都不夠,所以,隻好完本。 但是寫了這麽長時間,總不好連徐州會戰都寫不完,所以,會大略的把徐州會戰的情況寫完。就是這樣。)
此時,由各戰區增調至第五戰區的部隊已有第46軍、第60軍、第22軍的第50師、第69軍及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等。第五戰區根據統帥部攻勢殲敵的精神調整了部署,將所屬部隊按作戰地區分為魯南兵團、魯西兵團、淮南兵團、淮北兵團及戰區總預備隊。重點是魯南兵團。魯南兵團的軍隊區分為:右翼軍,軍長樊鬆甫,轄第46軍;中央軍,軍團長湯恩伯,轄第20軍團(欠第110師)、第27軍團(第92軍仍屬之)、第50師、第139師;左翼軍,總司令孫連仲,轄第2集團軍、第51軍、第60軍、第75軍(欠1個師)、第110師、第93師;挺進軍,軍長石友三,轄第69軍、騎兵第9師、騎兵第13旅(第69軍進出郯城以北後歸石軍長指揮);韓莊守備軍,代總司令孫震,轄第22集團軍(第51軍之1團仍屬之)。4月25日,第五戰區下達了“作命”第6號命令。其主要內容為:〔68〕臨沂、嶧棗之敵合約兩師團,其主力似已深入我四戶鎮、台兒莊間地區。(2)戰區以消滅敵主力之目的,擬以魯南兵團向左旋回攻擊該敵,並與魯西兵團相策應,圍困之於嶧縣附近山地而逐次擊破之。第一攻擊目標為向城、傅山口、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開始預定27日早。魯西兵團(以孫、曹、劉三部編成,由李副司令長官品仙指揮之)以全力西出津浦線,阻止敵南下之增援及遮斷其補給,並以有力之部隊南下與魯南兵團策應,夾擊嶧棗附近之敵。(3)挺進軍應速集結於沭河、沂河間隴海(路)沿線地區,向郯城、臨沂方麵挺進,掩護兵團之右側,阻止敵之增援,並切斷其後方之交通。(4)右翼軍應集結於運河以東、隴海線北側地區,速進出於馬頭鎮、後湖以北之線後向左旋回,即向向城、青山之線攻擊前進。(5)中央軍速夾擊、驅逐正麵之敵後,與右翼軍聯係,向傅山口、鵝山之線攻擊前進。左翼軍集結主力於其右翼,與中央軍聯係,向響連屯、獐山之線攻擊前進;其左翼應保持現在之線,施行佯攻。……(8)韓莊守備軍固守韓莊附近運河之線,阻止敵之突進。戰區總預備隊(約三師及炮兵若幹)分置於徐州、歸德間,策應兩兵團之作戰。統帥部對第五戰區的部署及預定作戰行動基本同意,但在集中使用兵力及控置機動兵力方麵稍作了一些補充指示。蔣介石於4月26日致電李宗仁:“部署適當,希堅決實施。(2)須著眼求敵主力包圍於戰場而殲滅之,勿為作戰地境及到達線所限製,以免樊軍撲一大空再回轉攻擊之煩。(3)外翼如有少數敵人,須由石軍驅逐,勿分割樊軍兵力。(4)馬頭鎮及其以南之敵,須由張自忠及吳良琛部阻止之,攻擊軍應果決向敵側背邁進。(5)須盡量由左翼於孫軍抽出有力部隊以供機動使用。”在戰略上,中日雙方雖然完全不同(日軍是進攻,是企圖消滅徐州附近的中**隊,從而攻占徐州;中**隊是防禦,是企圖消滅進攻徐州的日軍一部,從而保衛徐州)。但在戰役上,雙方的作戰指導都是企圖以攻勢作戰、以迂回包圍行動殲滅對方。(二)徐州外圍作戰及棄守台兒莊戰鬥後,中國追擊部隊與日軍瀨穀支隊、阪本支隊相持於嶧縣附近的期間,日軍第2軍得到了加強。西尾壽造將第114師團的約4個大隊及第16師團的約1個大隊等配屬給第10師團,將獨立混成第5旅團的約2個大隊等配屬給第5師團,並令第114師團接替了第10師團第8旅團的後方警備任務,從而使第一線的兵力大為增4月10日,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由兗州進至棗莊指揮作戰。18日開始轉為攻勢,使用於攻擊的部隊為:以瀨穀啟步兵第33旅團為基幹的瀨穀支隊,以長瀨武平步兵第8旅團為基幹的長瀨支隊和由第5師團轉隸的、以阪本順步兵第21旅團為基幹的阪本支隊。磯穀廉介的部署是:瀨穀支隊在右,沿棗台鐵路向台兒莊進攻;長瀨支隊在中,先向蘭陵鎮、甘露溝,再向禹王山進攻;阪本支隊在左,先向向城,再向四戶鎮進攻。3個支隊並列攻擊前進,我第2集團軍及第52軍、第60軍等部隊堅決抗擊,不斷反擊。至4月底時,雙方激戰於蘭城店、禹王山、泥溝一帶,對當地的一些要點均進行多次的反複爭奪。日軍不僅難以進展,而且3個支部隊基本上均陷於被圍的困境,後方聯係常被切斷。日軍第10師團師團長磯穀廉介為援救處境危急的瀨穀支隊,4月28日將剛剛由第2軍增加配屬的步兵第16師團的草場辰巳第19旅團(以步兵第20聯隊、野炮兵第22聯隊第1大隊為基幹)編為草場支隊,令其由瀨穀支隊右翼投入戰鬥,向台兒莊地區進攻。但進至金陵寺、白山西附近即遭到第110師、第30師的頑強抗擊,被迫轉為守勢。
臨沂方麵,日軍在阪本支隊西去台兒莊戰場後,第5師團師團長板垣征四郎立即於3月31日進至湯頭鎮,爾後又至義堂集指揮作戰。當時青島及膠濟鐵路等後方警備占用了大量兵力,一時無力發動大規模的進攻。4月中旬,因得到獨立混成第5旅團第17、第20兩個大隊及第114師團步兵第150聯隊第1大隊的加強,遂用這些戰鬥力較差的部隊接替警備後方,以戰鬥力較強的國崎支隊進攻臨沂。該支隊是以第5師團的國崎登第9旅團為基幹的一支部隊,淞滬會戰時由華北調去華中;占領南京後,1937年12月31日受命歸還第5師團建製;1938年1月14日在青島登陸歸建,並擔任青島警備。下屬有步兵第41聯隊(欠4個中隊)、步兵第42聯隊(欠1個大隊、2個中隊)、野炮兵第5聯隊的第2大隊、第3大隊及工兵第5聯隊等。國崎支隊於4月16日開始向臨沂外圍陣地進攻,激戰至19日夜,攻占臨沂,24日占領郯城、馬頭鎮。但當繼續前進時遭到我第52軍及剛剛調來、位於澇溝的第46軍的猛烈抗擊及反擊,不但毫無進展,而且被切斷後方聯絡,彈藥、糧秣缺乏,士兵傷亡極大。從進攻臨沂始至4月底,“各中隊傷亡累計達60—75,聯隊實力還達不到1個大隊”。日軍“華中派遣軍”根據徐州會戰計劃派出兩支先遣部隊,以策應“華北方麵軍”的作戰,並掩護本派遣軍主力的開進及展開。第6師團第11旅團旅團長阪井德太郎率以步兵第13聯隊、騎兵第6聯隊、野炮兵第6聯隊的第3大隊為基幹的阪井支隊於4月23日從蕪湖出發,24日在海軍協助下從和縣以東新河口渡江,占領了和縣,26日占領含山,30日占領巢縣;第101師團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