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康熙帝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先驅者,堪稱當時自然科學的專家,而康熙帝對於西學的興趣是從一場天文爭論中開始的。在這次爭論中,他被西學所深深吸引。
在順治帝時,曾經采用以西法修訂的《時憲曆》,這一措施引起了當時保守派強烈的不滿,大臣們紛紛上書反對。康熙三年(1664年)十一月,鼇拜集團下令逮捕擔任欽天監正的德國傳教士湯若望,還包括其助手外國傳教士南懷仁等,湊巧的是,此時京師上空出現了一顆彗星(古代稱為掃把星),被視為不祥之兆,彗星過後,出現了一場席卷全城的沙塵暴,就連刑部也到處都是沙塵。
看到彗星和沙塵暴帶來的影響,刑部為了迅速處理,於是命南懷仁等在獄中從牢窗小孔計算下下一次日食的時間,並令不同學版運用各自的方法來計算,進而看看哪種方法更為精準。
當時,中國天算家給出的預告是兩點十五分出現日偏食,而阿拉伯天算家則說是兩點三十分出現日偏食,而耶穌會神甫則說是三點出現。聽到三種預測不通的結果,朝內的一些官員們都感到很好奇,他們聚在天文觀象台上,都想弄清楚到底誰的計算方式更先進。
大家都屏氣凝神,隻見天空中的影子越來越大,慢慢地整個太陽都被遮住了,正好在三點鍾的時候日全食發生了,看來是歐洲神甫的預測是對的,他們發出的預報正是日全食,而其他學派發出的預告則是日偏食,大統曆和回曆的預報結果都是錯誤的。於是,康熙請求孝莊出麵幹涉,讓鼇拜集團釋放了湯若望等人。
這一事件讓康熙對西學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後來,傳教士南懷仁等應召覲見。康熙在政務繁忙之餘,會抽出一些時間與他們討論問題,康熙還向歐洲傳教士們係統地學習數學、天文學、曆法、哲學甚至炮術實地演習。
康熙對西學表現出極濃厚的興趣,他認真聽,且不斷練習,甚至親自繪圖,傳教士們也對康熙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折服。曾在一位傳教士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評價康熙學習西學的文字:
“他閱讀了我們用韃靼文寫出的定律,令我們解釋給他聽。皇上在透徹理解之後,把我們所講,親自動筆寫了一遍,竟與我們的口授相符,隻有名詞和文理稍微變動。”
在數學方麵,他有自己的獨著《禦製三角形推算法論》,並且在這部著作中闡明了自己的觀點:西學中源。盡管康熙非常愛好西學,且學習各種西學知識,但在康熙看來,西學隻能作為一種業餘愛好,西學不過是業餘消遣,而且他還堅持認為西學的諸多成就來源於中國。
地理方麵,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編繪,讓傳教士率隊進行全國地圖測驗,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方式進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繪製,比例為四十萬分之一,完成了《康熙皇輿全覽圖》,這是我國首次在實測基礎上繪製的全國地圖,此圖曆時近十載繪製精細,測量準確,是當時我國一幅最精確的全國地圖。
幾何學方麵,據傳教士白晉記載,康熙先後把歐幾裏得的《幾何學原本》前前後後熟讀了12遍以上,把巴蒂氏的《實用及理論幾何學》讀完之後,就基本掌握了幾何學原理。
此外,康熙還編撰了集當時的天文、數學、樂律的大型巨著《律曆精蘊》,集地理、生物知識等多學科為一體的《幾暇格物編》,該書記載了康熙對於樹木、藥材、物產資源、山野動物、江河魚類、風雲雷電等自然知識的了解和研究。
他的老師白晉對康熙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生來就帶有世界上最好的天性。他的思想敏捷、明智,記憶力強,有驚人的天才。”
而以上這些學習任務都是他在繁忙的政務之餘、利用閑暇之間完成的,可見其學習之勤奮,同時還能有這樣的研究興趣和實證精神,將所學付諸實踐,那麽,對於如此熱衷於西學的康熙,為什麽沒有讓西學為己所用,也沒有帶領中國走向繁榮富強呢?
下麵這段話可以說是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內心對西學真實的態度:
天文曆算,為王朝定鼎製曆之所需;西洋銃炮軍器,為護衛王朝“百年之國祚”之所需;鍾表器物,則為聖躬賞玩之所需。
也就是這些“技能”方麵的東西,都是可取的。但是學習他們一方麵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趣,另一方麵是為了從中吸取相關的維護統治的知識,技能背後所隱藏的學術成分,是不被允許傳播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我國古代有四大發明,但卻沒有看到四大發明最後應用到生活中的原因了。
因此,我們可以說,盡管康熙是西學的愛好者和追求者,但他並沒有將西學發揚和推廣到社會中,他隻是閉門造車,隻是在業餘研究他的個人興趣愛好,這也使整個中國的近代化比歐洲列強要晚了兩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