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英雄當烹(二)
美麗的維多利亞港是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一彎海港。由於港闊水深,風景怡人,而曾一度被喻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其總麵積為41.88平方公裏,海域範圍東至鯉魚門,西至汲水門,北至青衣南部海域。海港內擁有青洲、小青洲、昂船洲及九龍石等眾多同樣美麗的島嶼。
作為天然的深水港,維多利亞港灣闊水深,自然條件得天獨厚。港區海底多為岩石星底,泥沙少,航道無淤積。港區水域遼闊,可以同時靠泊50艘*。港區水深大,平均水深為12.2米,萬噸級的遠洋*可以全天候進出港口。港內有三個海灣和兩個避風塘能躲風避浪。另外,由於九龍半島向南伸入海中,消減了風浪,使港區相對平靜。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看中了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的優良港口的潛力,才令不遠千裏浮海而來的大不列顛帝國不惜以一場戰爭來從遠東最大的皇朝手上奪得此土地以作為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事業的基石。如果說香港的繁榮緣自於維多利亞港,這話也並不過。
但是對於香港和九龍之間的交通而言,維多利亞港卻是分隔香港島及九龍兩岸之間不折不扣的天塹。直到1890年代起,香港的居民才能乘坐渡海小輪往返維多利亞港兩岸。
雖然隨著香港經濟發展,維多利亞港的交通設施由原來渡海小輪發展至海底隧道、地下鐵路等現代化設施。但是至今仍然跨海橋梁可以橫跨香港和九龍兩地。
從香港九龍尖沙咀槍會山軍營出發的駐港部隊裝甲營,也隻能通過維多利亞港海底下現時、有三條過海行車隧道,分別是1972年通車的香港海底隧道(紅磡海底隧道)、1989年通車的東區海底隧道,以及1997年通車的西區海底隧道。
槍會山隻是地名而不是一座山,英文為Gun
Hill。槍會山軍營建1860年左右,早在九龍半島割讓之初,英軍已在附近一帶山丘駐紮。現存軍房建於1903年,軍營亦有小型炮台,97年之後駐港部隊在這裏駐紮有駐港部隊的1個裝甲營。
而軍營側加建了駐港部隊醫院。
此刻作為全營先導的““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連,正以排為單位分別通過3條過海行車隧道和1條過海鐵路隧道,全速向香港島挺進。
““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是中國軍工係統在21世紀初推出的4款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之一,一度曾成為中國各大陸軍集團軍近程防空火力網的熱門之選。
““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作為陸軍機動防空力量,采用輪式裝甲底盤,具有較強的防護能力,可伴隨裝甲部隊前出遂行防空任務,可與防空高炮配合作戰。把搜索雷達與光電探測設備整合在一輛車上,故也可作為一個獨立的作戰單元遂行防空任務。
但是在最終的招標
訂購中,““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卻意外的輸給了,有著中國“複仇者”之稱的“獵手-1”型高機動野戰防空係統。
這雖然出人意料,但卻也在情理之中。““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采用“前衛”係列單兵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射裝置和“獵手-1”型相同,都是2組四聯裝,不同的是““前衛-3””型采用**式發射架發射。這一點上顯然較之采用帶有發射箱的“天燕-90”空空導彈的“獵手-1”型略遜一籌。
““前衛-3””型的作戰過程與“獵手-1”型大致類似,雖然““前衛-3””型可以依靠自身車載雷達搜索20千米外的來襲目標;在指定大概的目標區域後,交由車載光電跟蹤裝置跟蹤目標;然後發射導彈攻擊目標。但在強調“大陸軍”配置的中國陸軍中,這一優勢並不明顯。
““前衛-3””型采用中國北方公司出產帶裝甲防護的4×4輪式底盤,是在“紅旗-7”6
6輪式底盤的基礎上簡化而成的,技術成熟、可靠性高,操縱係統智能化程度高。具有兩棲作戰能力,具備在南方水網地形下的機動作戰能力,也可為渡海登陸部隊提供防空保障。
不過中國陸軍顯然要求選擇更小
更輕的底盤,如“獵手-1”型那樣的吉普車
高機動越野車等。
不過處於平衡的考量,中國陸軍還是采購了相當數量的““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用於裝備部署於中國南部陸軍中精銳的獨立機械化步兵旅,或獨立步兵團。
此刻1個防空排的3輛““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正高速前往在維多利亞港海底燈火通明的西區海底隧道。
西區海底隧道簡稱西隧,是香港曆史上第3條過海行車隧道,是全港首條雙程3線行車的過海隧道和全港最大的海底隧道。隧道全長2公裏,連接香港島的西營盤和九龍油麻地附近的西九龍填海區,是香港第1條雙程3線分隔沉管式隧道,並與機場鐵路的第三條過海鐵路隧道同時興建。
此刻香港特區政府已經宣布了戒嚴令,香港警察已經封鎖了這條海底隧道的正常交通。在九龍出入口附設有20個繳費亭的收費廣場上,不等香港交通警察撤去路障,3輛““前衛-3””型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便輕易的撞開脆弱的路障,進入隧道。
這個防空排將通過西區海底隧道進入香港島西部進行布防,已攔截來襲的印度潛射巡航導彈。但就在防空導彈車行駛到隧道中段的時候,2輛日本“黑貓”運輸株式會社的廂式貨車突然迎麵開來。不等駐港部隊的戰士們反應過來,2輛廂式貨車突然轉向,橫在路中間。側麵的車廂猛的打開,6支手提式“米尼米”M134
6管7.62毫米機槍噴射出猛烈的彈雨。
“米尼米”M134
6管7.62毫米機槍是眾多的采用加特林轉管原理槍械中最成功的傑作之一,其主要工作原理和結構都和成功應用於飛機和地麵防空的加特林機炮相同。該槍借助直流電機驅動六根槍管旋轉,依次進行輸彈入膛、閉鎖、擊發、退殼、拋殼等一係列動作,所以射速極高,可達每分鍾6000發。每秒鍾內在200米範圍內每間隔3.14米便有一發彈頭飛過。
而在槍聲大作的西區海底隧道香港一側出口處,值勤的香港警察的屍體旁,數名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所屬特種作戰小組的雇傭兵,正叼著煙看著著火光四射的隧道。
“我們之所以選擇香港作為攻擊的目標,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於—它是一個島嶼。即便是近在新界、九龍的駐港部隊要趕來增援。我們也可以讓他們止步於隧道口上。”在資部利良的計算之中,維多利亞港將成為割裂香港島與外界聯係的最佳天險。
此刻10個以上的日本防衛廳情報本部所屬特種作戰小組,正在圍攻中國人民國防軍駐港部隊位於中環的總部。雖然在兵力和火力配備上,駐港部隊中環軍營的警衛連並不弱於來襲的日本特種部隊。但是在長期滲透潛伏的日本特種部隊麵前,駐港部隊顯然處於不利的明處。手持著AK-74自動步槍的日本特種部隊已經從各個方向將駐港部隊的防線壓縮到了中環軍營的四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