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第一把火(萬字大章 )
在東宮裏休息了幾天之後朱厚照不得已離開了溫柔鄉,沒辦法,孝宗現在不管事了,總不能一直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給內閣來處理吧,那樣的話還要皇室幹嘛。最後隻能朱厚照這個太子上了。
不過此時孝宗即將退位而朱厚照將提前即位的事情幾乎已經成了定局了,幾天來孝宗每天雖說都是以休息為主,但是有時候閑了孝宗也會召集幾個大臣和他們商量一下關於自己提前退位的事情,今天召集幾個大臣,明天再召集幾個大臣,幾天下來朝中的大臣都被孝宗召見了個遍,基本上關於自己退位的事情孝宗已經和朝中的大臣達成了共識。和大臣們達成共識之後孝宗便正式把這件事宣告了出去,一方麵是為了看一下天下百姓的反映,另一方麵是想看一下又有哪個藩王會趁機不老實了。
朱厚照現在和三位內閣大臣的關係看起來一切正常,但是隻有當事人才知道這隻不過是表麵想象而已。對劉健三人特別是李東陽來說,他們不會認為朱厚照對他們一點意見都沒有,表麵上看起來朱厚照似乎沒有因此記恨他們,但是往往越是這樣就說明朱厚照越是對他們記恨,隻不過是現在朱厚照還沒有準備好而已。所以三人在朱厚照麵前也開始變得小心謹慎了起來了。
而朱厚照呢,事實上他也的確在尋找機會來敲打一下這三位大臣。他要告訴三位內閣大臣,同時也是要告訴全天下人他朱厚照在戰場上是一隻凶猛的猛虎在朝堂上同樣是一隻凶猛的猛虎而不是一隻溫順的綿羊。依照正常人的思維,李東陽他們出麵勸阻孝宗不要現在把皇位傳給自己,而自己生氣甚至是記恨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自己相反的沒有因此記恨他們或許會有人認為這是自己寬宏大量,但是更多的人卻會認為你這是軟弱可欺。一旦天下人特別是大臣們都這樣認為了,那麽在以後的執政過程中大臣們就會千方百計的利用你的這一點來打擊你。君臣永遠是既合作有對立的,他們合作起來共同執政,但是為了獲得朝堂的控製權他們又會掙來爭去的。
朱厚照自領兵以來已經打過三場大規模的戰役了,一場是大同守衛戰,一場是在烏斯藏的平叛,還有一場便是剛剛結束的榆林和蒙古的戰役。三場戰爭下來,朱厚照殺人無數最起碼給自己闖下了個鐵血元帥的名號,但戰場上就是戰場上,在戰場上敵人或許會怕你因為在戰場上你已經威名赫赫了,但是在朝堂上朱厚照卻始終沒有什麽威信可言。
就好比一個人在音樂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音樂領域大家都敬佩他,服從他;但是換做其他的領域比如說和音樂領域很近的影視領域,那麽大家就未必看得起他,每個領域都有每個領域的地盤,你在其它的地盤上很牛但是到了我的地盤了你就是條龍也得給我盤著。比如殺神白起,坑殺幾十萬趙國大軍,夠赫赫威名了吧,但是就是白起到了秦國的朝堂上他也得老老實實的,那些朝堂上的文官根本就不怕武官,在朝堂上最厲害的武器是計謀而不是殺人的大刀。太祖皇帝威懾朝堂靠的是把快把文官殺絕了而不是打來天下的威名,太祖很清楚,雖然自己打來了一個天下,但是那些大臣們還真未必就怕自己,所以他隻有用“殺”來建立自己在朝堂上的威信。所以他一生殺了大臣無數。成祖皇帝和太祖皇帝一樣,都是靠著殺了無數的大臣而不是憑借著戰功才威懾朝堂的。說實話有些大臣你不殺他他根本就不怕你。這就是事實。
現在的朱厚照就麵臨這種情況,在戰場上他已經證明了自己,他已經獲得了很多軍隊的效忠,但是到了朝堂上他還是從頭開始。因為在朝堂上他還沒有建立過自己的威信,或許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會因為他的身份而對他有所畏懼,但是如果在朝堂上很長時間裏他都沒有有所作為或者沒有在朝堂上露出過自己的獠牙,那麽等到你的身份的光環已經不再被大臣們畏懼的時候你就等著被大臣們壓的死死的吧。
曆史上的嘉靖皇帝、萬曆皇帝和天啟皇帝為什麽都不喜歡上朝,不要說什麽他們貪圖享受,在這個世上有什麽比掌控天下人生死的皇權更有**。就像萬曆皇帝一樣,他不上朝不是因為他不想上而是因為他根本就掌控不了朝堂,他空有皇帝之命卻無皇帝之實。他小時候的時候有一個張居正把所有的權力都掌控了,萬曆皇帝隻能老老實實的坐在龍椅上點頭就行了。好不容易張居正死了,萬曆皇帝終於能夠親政了,而大臣們開始的時候也的確是很怕他的,所以萬曆皇帝掌了一段時間的權,坐了一回真皇帝。可惜好景不長,當一段時間之後大臣們發現萬曆皇帝也就是那樣,沒有什麽好怕的,於是大臣們卷土重來,聯合起來向萬曆皇帝要權,很快萬曆發現這個皇帝不好當了,你幹什麽都有人出來給你唱反調,你不認同他的話他就罵你是昏君,這樣鬥來鬥去幾年下來萬曆發現自己淨是和大臣們勾心鬥角了,正事沒做幾件。於是心灰意冷的萬曆皇帝老老實實的回到了他的後宮裏,你們想要權,那就給你們隻要不把朕的江山弄沒了就行。
和萬曆皇帝一樣的嘉靖皇帝不是也是一樣,從剛剛登基就和大臣們鬥來鬥去的,後來好不容易在“大禮儀案”中把內閣首輔楊延和給弄下去了,還沒高興幾天就發現沒了楊延和在上麵壓著,剩下的那幫大臣們鬥起來更是肆無忌憚的,各個都想把自己吃了,好吧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於是嘉靖也老老實實的回去煉他的仙丹去了,再加上後來在皇宮裏差點被謀殺的迷案,嘉靖可是再也不出來了。明朝皇帝最不好當,除了老祖宗太祖朱元璋和成祖朱棣外其他的皇帝都或多或少的有一點被臣下架空。
永遠不要以為大臣們有多好,雖然不可否認大臣們也有很多忠君愛國的,他們也想把國家治理好,但是不代表他們不想掌控權勢。古代沒有政治家這一說法,但是沒有不代表大臣們不是職業政*客這一事實,政*客是什麽樣子的所有人心裏都很清楚。
朱厚照要坐穩皇位很容易,孝宗隻有他這麽一個兒子,隻要他即位沒有多少人會反對,但是他要想徹底的掌控這個國家卻很難,那些大臣們是不會輕易的讓他掌控國家的。別看孝宗當了十幾年的皇帝,其實就是孝宗也沒有真正的掌控大明朝。看一下孝宗時期的大臣,首輔劉健當了快二十年的內閣大臣了,李東陽和謝遷兩人也當了十年左右了,劉大夏、馬文升等人也都當尚書十幾年了,可以說孝宗時期的大臣從孝宗初期到末期都沒怎麽變過。可以說這些大臣都已經牢牢的掌控住朝政了,越過他們孝宗什麽事都幹不成。
朱厚照現在不但要坐穩皇位,他還要徹底的掌控這個國家,要不然他的改革就無從談起。所以他現在要立威,不是在戰場上立威,而是在朝堂上立威。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一樣,目的也就是為了立威。朱厚照也要來一個三把火。
他的第一把火就要燒在內閣裏麵,說實話對三位內閣大臣朱厚照並不記恨,對三位內閣大臣的為人朱厚照還是很清楚的。劉健當了內閣大臣快二十年了一直兢兢業業的,雖說權勢大了點但是卻一直比較公正無私,在國家大事上也是從不含糊,和孝宗配合的也比較好一直都深的孝宗的信任。他的內閣大臣當得還是比較稱職的。而謝遷、李東陽兩人雖說現在還比不上劉健,但是也是也差不了多少。謝遷又叫謝侃侃,能說會道的,為人比較正直,在內閣裏主要就是給劉健打打下手。曆史上劉瑾當道的時候就是謝遷寫文章整天罵劉瑾,最後終於惹惱了劉瑾被劉瑾給收拾了。李東陽的為人比較圓滑,或者說是比較識時務。在孝宗朝的時候也大都是給劉健大大下手,到了正德朝當了首輔了,在劉瑾當道的時候李東陽也是充分發揮自己的才略,整天糾纏在劉瑾身邊救出了不少被劉瑾陷害的人,後來整倒劉瑾之後正是李東陽權勢最大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辭官回家了。曆史上給予三人孝宗朝的“三楊內閣”的稱呼就是對三人最好的評價。
不過即便是這樣,朱厚照還是要那他們動刀子,沒辦法誰讓他們權勢最大呢,隻有動了他們才能夠給所有的大臣來個下馬威,告訴他們別看我小,可是我也不弱。惹毛了我雖然我也會下狠手。
(聲明本章寫的大都是個人的觀點,不讚同的可以跳過去或者在書評裏寫下來你們的觀點,算是一種相互探討吧。)
“哦,終於結束了。”把最後一本奏折批閱完,朱厚照放在桌子上輕鬆的說道。這時劉健、謝遷還有李東陽三人走了過來,他們是來向朱厚照告別的,處理完奏折了他們也可以回家了。要是在以前他們也就是想走就走了,但是現在嗎,非常時期。三人都明白朱厚照現在記恨著他們呢,所以為了以後三人也是都小心翼翼的。
嚴格來說現在三人都很擔心朱厚照會對付自己,倒不是他們有多怕朱厚照而是純粹的害怕失敗。如果他們三人能夠齊心合力共進退的話他們一點都不會在乎朱厚照,惹毛了他們三人聯合起來能夠讓皇上什麽都做不了,到時候還是可以逼得朱厚照認輸,就像萬曆皇帝被逼迫一樣,但是現在的情況是他們三人根本就沒辦法齊心合力,背後捅刀子就是好的了,不直接跳出來指責你就很給對方麵子了。三個內閣大臣,一個首輔、兩個一般的內閣大臣,謝遷和李東陽兩人早就想把劉健弄下來了,首輔誰不想當啊劉健霸占著這個位置就是不走他們也升不上去啊。。而劉健呢也早就想把李東陽和謝遷兩人中的一人弄下去換上來一個自己的人。李東陽和謝遷兩人也是齷齪不少。可以說三人的關係是正常情況下以合作為主,內鬥為輔;不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可能有人下台的情況下那就是以整到對方為主,合作就以後再說吧。
現在三人之中謝遷壓力最小了,內閣裏他不是老大,他也沒有直接說過反對朱厚照的話,雖說實際上大家也都知道他的想法,但是隻要他沒有說出來就夠了,朱厚照也不會把他作為打壓的對象的。內閣三位大臣朱厚照不可能把三位大臣都給整下去,那樣的話內閣就廢了,所以謝遷暫時還是很安全的。
最忐忑的就是李東陽了,他可是唯一一個說出來不想讓朱厚照現在即位的話的,其實他說的話也沒多嚴重啊,但是這都經不起有心之人加工啊,事實上經過某些人的加工後他說的話很有可能直接變成他不想朱厚照即位而是想廢了太子。朱厚照這幾天聽到的有關李東陽的壞話也不少了雖然沒有達到謀反的地步,但是也差不了多少了,朱厚照當然知道這些都是假的了,不過這造謠啊就是政*治家的強項。李東陽現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朱厚照能夠看在他沒多大權勢的份上饒過他而把重點放在劉健身上。
劉健現在裝出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其實他心裏也很緊張,他在朝中權勢最大,朱厚照拿他動刀可能性也很大,再加上萬一李東陽和謝遷這兩個人在什麽時候跳出來了背後捅他一刀那就大事不妙了。
朱厚照的打算就是對付內閣首輔劉健,身為內閣首輔,劉健在朝中權勢最大,朱厚照雖然身為太子,但是要對付劉健光靠他一個人還真不行,不過到時候在加上其他人就行了。朱厚照知道朝中對劉健不滿的大有人在,你霸占內閣首輔那麽多年怎麽會不招人嫉恨呢,向李東陽、謝遷還有馬文升、劉大夏這些人都對劉健有意見。到時候隻要朱厚照透露出自己要收拾劉健的觀點之後相信會有人跳出來幫助自己的。
“殿下,老臣告辭了。”
“三位閣老慢走。”向朱厚照打一聲招呼,三人都相繼離去了,內閣裏的其他小官也都知道這幾天好像幾個大佬們在鬥法了唯恐殃及池魚一個個都是整天噤若寒蟬的。
“殿下,該回了。”朱厚照後麵劉瑾出來說道。現在劉瑾也是整天出入內閣跟在朱厚照身邊,儼然像是在為以後的接替成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做準備了。
“走吧。”朱厚照站起身來向外麵走去,“哦,對了倫文敘和郭城這倆人怎麽樣了?”
“殿下,錦衣衛今天剛剛飛鴿傳書說倫大人已經於昨日到了榆林了,郭將軍兩人已經見過麵了。”
“兩人相處的怎麽樣?”朱厚照問到。
“殿下,倫大人謙遜有禮而郭將軍也是豪邁大方之人,聽說兩人相處的還不錯。”
“好啊,記住,密切關注兩人的情況,一有消息立即告訴我。”
“是,殿下。”
榆林,剛剛經過郭城接風洗塵的倫文敘早上再次被郭城請到了府上,“倫大人請。”長得虎背熊腰的郭城站在有點瘦弱的倫文敘麵前都快高出半頭了,不過郭城可沒有因此瞧不起倫文敘,郭城知道自己將來的成就可能和倫文敘比起來就差遠了,武將不比文臣,首先自己武將出身就限製住自己的前途了,本來朝中大臣裏邊可能由武將出任的高官就隻有兵部尚書和左右都禦使,和文官一比可就差遠了。但是實際上武將的生存空間比這還要差。明朝除了明初期之外兵部尚書都是由文臣擔任的,根本就沒武將什麽事。就像現在的兵部尚書劉大夏,人家是天順八年進士,正宗的文官出身。前任兵部尚書現在的吏部尚書馬文升景泰二年進士,也是文官出身。兩個都禦使都是文官擔任的。雖然馬文升以前也領過武職,但是人家是以文官的身份領的武職,在現在的大明文官領武職很正常,但是武官領文職就別想了,由此可見武將地位有多低下。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當年的英國公,人家就是武將出身照樣當了國公爺,可比內閣首輔一點不差,不過郭城知道內閣首輔時時有,但是英國公隻有那一個。至於英國公的後代,雖然人家都有爵位,但是卻一代不如一代了,並且現在的英國公一家子一直比較受皇室忌憚,整天行事都得小心翼翼的。
還有和自己較量了好幾年的張斯任,那廝現在和自己一點不差,但是將來一定比不上自己,沒辦法,誰讓他是英國公家裏人呢,皇室讓你當個提督內臣還行,再升充其量讓你當個總兵就行了。
倫文敘來到榆林之後郭城可是專門打聽過他的消息的,最後郭城給他下了個結論,此人必飛黃騰達。如果在京城的那些當官的要是知道了肯定會說“你這個結論好沒有水平啊,地球人都知道的還用得著猜測。”
不過郭城不知道的是他遇到的是朱厚照,人家是來自後代的,想法比較獨特,所以郭城的很多猜測最後都猜錯了。當然嘛,也有猜測準的。
很快,倫文敘和郭城兩人坐的桌子上就擺滿了酒菜。榆林雖然靠北,但是在朝廷的政策傾斜之下還是比較富有的,基本上什麽東西都不缺。
“來,倫大人不辭幸苦千裏迢迢遠赴榆林為朝廷辦事郭某佩服,來,郭某敬倫大人一杯。”
“哪裏,是倫謀打擾郭將軍了,該是倫謀敬郭將軍才是。”說完倫文敘便拿起酒杯和郭城喝了起來。
“倫謀在京城也是遠聞郭將軍大名啊,郭將軍在榆林一戰、蒙古一戰打下了赫赫威名,現在京城裏婦孺老幼皆聞得郭將軍大名。”
“哈哈,”郭城哈哈一笑說道:“哪裏,我可是和倫大人就沒法比了,那哪是我打的好,分明是太子殿下指揮的好啊,就是換個人他也照樣立大功。我也就是在戰場山殺個把人,但是朝廷治理國家靠的可都是倫大人這樣的棟梁之才啊。”說到這裏,郭城也是不無羨慕倫文敘。
“郭將軍何必如此謙虛,要是沒有你們這些人在邊疆保家衛國何來的我們在朝堂上治國啊。倫謀自小也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夠領兵衛國,隻可惜自小家境貧寒讀書還是家父教的,至於兵書那就更見不著了。”
“對了,倫大人不知殿下現在如何?”郭城他們這些留在榆林的京軍最關注的便是京城的局勢,特別是有關於朱厚照的,前段時間傳言朱厚照皇上向傳位於太子朱厚照的消息他們也聽說了,隻不過一直不敢確信是真的,現在碰到了倫文敘了可得好好的問問,倫文敘現在是東宮詹事,朱厚照幾乎所有事他都應該知道。
“噓!”倫文敘突然壓低聲音說道:“你隻要知道你們聽到的都是真的就行了,不過千萬不要私下裏討論這件事,言多必失啊,說不定什麽時候說錯話了就不好了。”
聽到倫文敘說是真的,郭城心裏一喜,他們這些人現在也算是朱厚照的人了,朱厚照統領大軍半年的時間基本上所有的將士都已經被朱厚照所折服了,特別是他們這些京軍,基本上可以算作是朱厚照的嫡係人馬了,當然和鐵血軍的人一比還是差了點,但是也比其他的部隊好多了,朱厚照一登基最先受益的就是鐵血軍和他們了。
不過倫文敘說的也有禮,言多必失,說不定什麽時候說錯話了就不好了,“多謝大人提醒啊。”
這一頓飯之間,兩人也算是相互的摸清了對方的習性了,默契也慢慢的建立了起來了,一直到筵席快結束的時候倫文敘突然讓身邊的幾個人都出去了隻留下自己和郭晨兩人。
“你們都先出去,我不叫你們都不許進來。”對著幾個下人郭城命令道。
“是,將軍。”很快房間裏就隻剩下了郭城、倫文敘兩人了。
“郭將軍請看。”隻見倫文敘慢慢的從懷裏拿出了一封密信,然後遞給了郭城。等郭城接住之後便轉身麵向了另一邊。
“撕拉”郭城結果信撕開之後拿出了裏麵的信,展開來,郭城看了起來。一封信看完,郭城也由最初的迷惑到稍後的震驚再到最後的狂喜。看完信之後郭城起身走到香爐裏把信丟進去點著燒了。
“倫大人放心,郭某一定全力配合。”
倫文敘這一次到榆林的時候朱厚照給他封的官職非常之高:三邊副總製兼邊貿司司長,從二品。本來大明是沒有這個職務的,隻有三邊總製而沒有副總製,隻不過朱厚照為了讓倫文敘行事方便才故意加上了這個職務。就像楊一清的三邊總製一樣,本來也是沒有的,隻不過後來朝廷為了楊一清便於管理三邊才加上了創造出來了這個三邊總製。再後來三邊總製就慢慢演變成了總督了。楊一清的三邊總製已經從正三品被升為正二品了也算是朝廷對他侯爵爵位之外的獎勵,那麽副總製怎麽也不能太低了吧,於是就被定為了從二品了。倫文敘很幸運的再一次官升一級。
以前倫文敘是東宮詹事,這是一個正三品的官,倫文敘剛到東宮的時候隻是一個府丞,後來表現好被朱厚照提拔為東宮少詹事,再後來朱厚照看他在東宮已經任職了七八年了也挺不容易啊就把他提為了詹事府詹事,正三品官員。倫文敘的這個升官速度可謂是很快了,沒辦法,誰讓人家出身好呢。獨中兩元的狀元,這本來就會給他增加不少升官的籌碼,在加上碰到了一個好的主子,升官不快也不行啊。當然這也和他一直在東宮任職有關,東宮的職務都是屬於高配置低職權。正三品是挺高的,但是隻能管住東宮那一畝三分地而已。
這一回出任三邊副總製也終於是跳出東宮走向正式的仕途了,而邊貿司而是朱厚照最新設置的一個職務,沒有定品階,但是它卻有權管理邊境所有邊市,就像給事中一樣,屬於低配置高權力類型。雖然沒有品階,但是卻沒有人敢輕視這個職務,先不說有權管理所有邊市就有多大的權力,就是邊貿司司長還兼任三邊副總製的倫文敘就沒有一個人敢忽視。
三邊副總製的權力範圍隻是在陝西一帶,但是邊貿司司長的權力範圍卻在陝西、山西和河北三地,倫文敘的職務本應該是邊貿司司長的,但是朱厚照考慮到他將來的工作的終點便是陝西,所以才力排眾議給他弄了兩個職務加在一起。
而郭城的職務呢就是邊貿司防衛副司長兼領果勇營的提督內臣。本來郭城在和蒙古的大戰中立了大功應該升職的,不過後來朱厚照考慮到他距離上一次升職才沒多長時間,並且現在他還要留在榆林而榆林那裏他也呆不了多長時間所以朱厚照便打算等到他回京之後升任兵部或者都察院為官。,
倫文敘到了這裏的主要任務就是督管三省邊市然後增設幾個靠近蒙古境內的邊市,而郭城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倫文敘。 倫文敘督管三省邊市那是要殺不少人的,很明顯倫文敘肯定是下不了手的,這個時候就要靠郭城了。朱厚照給郭城的任務的中心的是“殺”凡是在錦衣衛名單上的都要殺。
朱厚照治理邊市的觀點就是“殺”,殺盡所有參與向蒙*古等北*方民*族販賣違*禁物品的商人,殺盡所有和他們勾結在一起的朝廷命官和邊關將領,殺盡所有與他們勾結在一起的蒙古人。隻有殺盡所有人才能讓其他的人感到害怕,才能讓後來的人感到害怕。等所有的人都怕了之後就是出台進一步規範邊市的措施的時候了。
第二天,倫文敘便離開榆林一路西行到了赤廳。按照大明和瓦剌之間的盟約,大明要在赤廳和亦集乃建立兩個邊市。赤廳在此時屬於陝西的地界,大明在這個地方設立了赤廳蒙古衛專門防備瓦剌人,不過那是以前了現在要被開發成邊市了。赤廳向北靠近瓦剌,向西靠近亦力把裏。在此設立邊市不但可以和瓦剌人交易,也可以聯通大明和亦力把裏。現在袁啟文已經率領大軍打到了亦力把裏的境內了,一旦將來袁啟文徹底平定西疆,那麽赤廳邊市就可以作為一個進入西疆的前站和大明與西疆之間的貿易中轉站。
從小生活在南方的倫文敘到達赤廳之後人生之中第一次見識到了戈壁、沙漠還有零星的草原。初次見到西北美景的倫文敘當即高興的賦詩一首,隻不過他悲催的剛張開嘴還沒來得及說出第一個字嘴裏便被填滿了沙子。
倍受打擊的倫文敘隻得作罷,把滿腔的激動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了。倫文敘先是在軍隊的護送之下到達了赤廳附近的卜隆吉河,在卜隆吉河流經赤廳的地段裏挑選了一塊既有河流又有草原的地界當做邊市貿易地。
選定地方之後倫文敘按照可以通知容納五萬人的規模開始建造邊市。先是兩條寬達八米的大路作為邊市的兩條主幹道,兩條主幹道成十字形排列,將把整個邊市分成四個部分。然後緊靠主幹道建造了三千多間房屋用於邊市的貿易。其中除了一大半都會被用作商店、還有一百多家會被用於酒樓之外,剩下的都會被當做家屬院分發給當地的駐軍。在設計好房屋之後倫文敘有派人依照房屋的規模然後又在房屋之間建造了三十多條聯通兩條主幹道的馬路。
在邊市的外圍又建造了六個軍事堡壘用以防衛邊市,其中北麵兩個、西麵兩個,東麵和南麵各一個。在 邊市的外圍還向四周延伸三十多裏地建造了不下五十個烽火台。
赤廳的邊市是一個大工程,即使是倫文敘已經把當地的所有成年人都發動了起來一兩個月內也別想建造完畢,等不及的倫文敘隻得在赤廳的便是建造出好地基的時候留下幾個副手而自己則先一步去了亦集乃。
按照雙方的盟約,現在的亦集乃海以東、瀚海以南、阿卜山以西全都劃歸大明統治,也即是說整個亦集乃地區全都屬於大明的了。從赤廳出發一路向北倫文敘穿過了馬謖山和合黎山之間的交界處找到了亦集乃地區的唯一一條大河張掖河。張掖河源起於祁連
終結於居延海。匯山丹、梨園、擺浪三河之水,長超八百公
歲越五十萬年,當年霍去病西征便曾飲馬河邊。
“這就是張掖河?”走在大河的岸邊,倫文敘朝著一旁的向導問道。
“是的,大人。這既是張掖河。”向導是個蒙人,不過卻長期來往於蒙古和大明兩地做生意,對蒙語和漢語皆精通。 作為生意人的他知道倫文敘一行要在赤廳和亦集乃開辦邊市的時候生意人的嗅覺讓他知道這幾飛黃騰達的時候來了。在赤廳的時候向導主動找的倫文敘向他表明身份身份之後自薦充當倫文敘在本地區的向導並向倫文敘承諾幫他召集在不下五十家商鋪前來赤廳兩地。而倫文敘看他有點用便把他留在了身邊。
“來人,都下馬,”跳下馬來倫文敘朝著一行的眾人說道,等眾人都跳下馬之後倫文敘指著旁邊的河說道:“知道這是什麽河嗎?”
“知道。”
“那你們知道都有誰在這裏停留過嗎?霍去病,霍大將軍,當年霍將軍北擊匈奴便曾飲馬於張掖河。來人,都把你們的馬牽到河邊讓它們也嚐一嚐這張掖河的河水。”
“是大人。”說吧眾人便都像倫文敘一樣把馬牽到了河邊。似乎張掖河的河水比別的水更好喝一樣,幾百匹馬一到河邊便不舍得走了,一直喝個不停。
經過三天的趕路,倫文敘一行終於趕到了亦集乃。亦集乃以前一直都是漠南的重要地區之一,它南接甘肅東接河套地區,再加上亦集乃由於有著張掖河和亦集乃海的存在有著大片的優美草原。並且亦集乃靠近南方比著大多數的蒙古地區都要靠南所以氣候也比較適中不想其他地方那樣一到冬天就凍得沒法出行。
亦集乃被大明得到之後大明一直都想在這個地方設立州府,不過一直不見成效。最開始倒是派來了一個知府,結果人家來了之後才發現這裏竟然連個人都沒有。原來在亦集乃劃給大明之後本來在此地區居住的蒙古人都跑到了亦卜剌的地盤上。這些蒙古人都大明很是不信任,一聽說以後這裏都歸了大明了全都帶著家人和牛羊就跑了。朝廷派來的那個知府一看自己竟然成了光杆司令了,也不幹了,帶著家當又回了老家。現在的亦集乃除了派了一隻人數不多的軍隊管著之外就再也沒有其他人了。原來的牧民們都跑完了,而大明人也不願到這個地方來。再說他們在家裏還好好的,到這裏恐怕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總不能讓他們也住蒙古人的大帳吧,住慣了瓦房的他們哪能住得習慣呢。
就連倫文敘來了之後也傻眼了,開邊市最起碼也得有人吧,但是現在這裏幾十裏地見不著一個人那還開什麽邊市啊。
沒辦法倫文敘隻好向朱厚照稟報情況了,使用現在最快的飛鴿傳書,才幾天的時間倫文敘的信便送到了朱厚照的跟前。朱厚照看了之後也是一籌莫展,這沒人還開個什麽邊市啊,但是又不能不開,這個邊市在朱厚照的計劃中可是很重要的。沒辦法,隻能強製性的遷人了。想好辦法之後朱厚照便回信給了倫文敘。
得到朱厚照回信的倫文敘很快便行動了起來。這個亦集乃建成之後可是惠及大明、瓦剌還有韃靼的。亦集乃位於瓦剌、韃靼還有大明之間,剛好是一個中轉的好地方。既然對大家都有利,那也不能隻讓大明出人啊,倫文敘一合計大明得出人,那瓦剌和韃靼都得出人。
於是倫文敘先是派人聯係瓦剌大汗阿喇哈青森,把這件事告訴他之後阿喇哈青森派了手下的謀士烏雲來處理這件事。烏雲得到阿喇哈青森的命令之後很快便從瓦剌王庭趕到了漠南。之後倫文敘又派人聯係了亦卜剌和莫日根兩人。
韃靼現在一分為四,暫時都統稱為韃靼。因為朝廷還沒有正式賜予亦思馬因、亦卜剌還有莫日根三人爵位,所以現在三人沒辦法還得以韃靼自居。朱厚照答應他們的是三年內大明賜予他們王爵,就是為了看他們三人這三年的表現如何。表現得好了三年之後給你個爵位,要是表現的不好了,那就等著三年之後等死吧。
巴圖蒙克和亦思馬因因處於北麵和亦集乃不接壤,而亦卜剌和莫日根兩人的勢力範圍卻恰好和亦集乃接壤,因此兩人也是亦集乃邊市的受益者,本著共同投資的原則,倫文敘當然也不會忘了這兩人了,一人送了一封信讓他們派人前來商量有關亦集乃人口的問題。
最終阿喇哈青森派了烏雲前來,而亦卜剌和莫日根由於離得近並且為了表現的對大明的尊敬都親自前來了。
倫文敘、烏雲、亦卜剌和莫日根四人在一起商量之後倫文敘說道:“我大明出兩萬人。”
“我瓦剌出一萬人。”這是烏雲的聲音。
“我和莫日根共同處一萬人。”這是亦卜剌的聲音。
“我支持。”這是莫日根的聲音。
就這樣,四方共同湊出來四萬人遷到亦集乃,這樣沒有人的亦集乃很快就解決了人口的嚴重不足問題。
雖然四萬人也不是很多,但是倫文敘也比較滿意了,按照朱厚照對他的說法,前期隻要四萬人便足夠了,等到邊市紅火起來之後肯定是四周的人蜂擁而來,帶時候就是趕都趕不走。
烏雲、亦卜剌還有莫日根三人都走了之後倫文敘派人到處發布公告稱隻要前來亦集乃定局便可分得住房一套,牛羊各十頭,如果商人前來經商便可半價購得商店一間、免稅三年。
消息發出去了但是倫文敘等了一個月也才來了兩千多人。不行,還得想辦法,倫文敘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