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與生俱來的性格使然,有人外向,有人內向,也因此造成了每個人在外在行為上的差異,這便成為誤解的根源。“同事們都這樣。要是我整天捧著書本不和他們閑聊,顯得我清高、不合群,多不好啊。”

不久以前,一位剛從學校畢業工作的小師弟跟他的一個知心朋友說了上述一番話。

的確,誰不希望能夠在單位中培養良好的人際關係,和大家融為一體呢?尤其是剛畢業參加工作的學生,好像不和大家打成一片就不會獲得大家的認同,工作起來就沒有底氣。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不對,但絕對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萬不可一概而論。

就以上述的這位小師弟為例吧,他畢業於上海某警官大學,學的是道路交通管理,畢業分配去了沿海的一個中小城市。他每天的工作是上街值兩小時班後休息幾個小時,然後再去上崗。工作壓力不大,閑暇時間很多。但是他周圍的同事們每天值勤回來後就是聊聊天、打打牌,晚上下班後也經常是出去吃吃飯、喝喝酒、跳跳舞。小夥子每次和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覺得時間都浪費了,有一種愧疚感。他喜歡讀書思考一些問題,並想考研究生接著深造。但出現了本文開頭所提到的問題。他不和同事們一塊兒聊、玩,又怕人家說他假清高、不合群等。

基於這種情況,他的朋友對他說:從你所講的話來看,你的這些同事可能安於現狀,沒太大的追求,他們也許能夠做好目前的本職工作,但再有什麽發展和進步的可能性很小。你的這種顧慮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如果隻有同他們一起虛度光陰才算合群的話,那你必須以犧牲自己的愛好、前途、追求為代價而去合群,必須以提高自己思想境界為代價才不會顯得清高,按他們的標準去要求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這種“就低不就高”的合群、不清高,實際上是媚俗,是完全錯誤的一種想法。

不合群的現象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因為性格孤僻、封閉自我,或是人品道德上低劣而讓大家疏遠;另一種則是因為某個人的才能出眾,或者是追求的目標高於眾人之上,不迎合眾人的口味或疏於處理人際關係等,從而不被大家理解或受人妒忌。

我們應努力處理好周圍的人際關係,這是為了發展自己的事業,讓自己做得更好,而絕不應該犧牲自己的追求和理想,隨波逐流。要擺正心態,雖然你優秀出眾、超凡脫俗,很容易會被人認為是清高、不合群,但這卻勝於隨波逐流後的自我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