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片檔案 ☆

片名:黑客帝國

外文:The Matrix

導演: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編劇:安迪·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主演:基努·李維斯、凱瑞-安·莫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雨果·維文、格洛麗亞·福斯特、喬·潘托裏亞諾

上映:1999年3月31日

國家/地區:美國、澳大利亞

片長:136分鍾

獲獎:獲2000年奧斯卡最佳音響、最佳電影剪輯、最佳音效剪輯、最佳視覺效果獎

1.《黑客帝國》係列與沃卓斯基兄弟

《黑客帝國》係列無疑是世紀之交出現的最具有話題性的美國電影。由1999年上映的首部《黑客帝國》、2003年5月上映的《黑客帝國2: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和2003年11月上映的《黑客帝國3:矩陣革命》(The Matrix Revolutions)所組成的《黑客帝國》係列電影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刮起了一股“黑客風”,所造成的文化影響力不容小覷。圍繞《黑客帝國》舉辦的沙龍會議已經不僅僅局限於美國,而是波及歐亞地區。其中,《黑客帝國2》上映不久後,在法國蓬皮杜文化中心舉辦了一次圓桌會議,其會議的議題便是《黑客帝國》的哲學命題——“真實的荒漠”。對《黑客帝國》係列進行解析、探討、闡釋的書籍和文章更是層出不窮,其中不乏以齊澤克為代表的著名學者所撰寫的嚴肅的學術文章。由沃卓斯基兄弟所執導的《黑客帝國》係列不僅在電影特技上具有炫人耳目的視聽效果,而且影片的敘事提供了諸多耐人尋味的哲學討論話題。

沃卓斯基兄弟出生於芝加哥,哥哥拉裏·沃卓斯基(Larry Wachowski,變性後更名為拉娜·沃卓斯基,Lana Wachowski)曾經在巴德學院學習,但兩年後便退學去做油漆匠和木工,業餘則編寫滑稽喜劇並參與表演。弟弟安迪·沃卓斯基(Andy Wachowski)也從埃默森學院輟學,兄弟倆非常熱衷於進行哲學辯論。他們在1996年推出了兄弟倆共同擔當編劇和導演的處女作《驚世狂花》(Bound),獲得了評論界的肯定和影迷的追捧。受到鼓勵的沃卓斯基兄弟決定拿出他們幾年前就開始醞釀的一個劇本進行重新編寫。沃卓斯基兄弟巧妙地將宗教、神話與人工智能時代對真實與虛幻的思考編織起來,並且在拍攝中引入了大量的高難度動作和特效技巧,成就了一部最“酷”的後現代科幻動作片《黑客帝國》。

2.影像哲學:把“真實的荒漠”哲學命題做到極致

熱愛哲學思辨的沃卓斯基兄弟是法國著名哲學大師讓·鮑德裏亞(Jean Baudrillard,1929—2007)的忠實信徒,《黑客帝國》係列可以說是對鮑德裏亞的後現代哲學觀的形象圖解,這也是影片特別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地方。《黑客帝國》首部講述黑客程序員安德森原本過著庸庸碌碌的生活,但是他漸漸地對這個仿佛一切正常的世界感覺到不對勁,卻又不知道問題出自何處。直到有一天,他結識了黑客崔妮蒂,並且在她的引領下,安德森見到了黑客組織的首領墨菲斯。他們告訴安德森,像絕大部分人一樣,他過去一直生活在一個巨大的計算機“母體”所製造出來的程序中,這個程序創造了整個世界的虛擬影像,並且對其進行係統控製。而真正的世界早已處於核戰後的黑暗之中,人類被“母體”剝奪了思想的自主性,他們身體的機能被用來飼養機器以保證這個計算機世界的運轉。隻有少數幾個人發現了“母體”的真相,他們集合在一起準備發起反抗運動,而安德森便是拯救人類擺脫計算機控製的“尼奧”救世主,隻有他具有打破幻覺,並且在程序設定的虛擬世界中打敗“母體”,引領人類走向解放的能力。從這個劇情編寫,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發現鮑德裏亞哲學的影子:“可以說,世界是一個根本性的幻覺。這是一個普通的假設。但無論如何,這個假設是令人難以忍受的。為了消除它,就必須把這個世界視為實在的,給它以實在的力量,不惜任何代價使它存在並具有意義……”[13]這是波德裏亞在其哲學著作《完美的罪行》裏對真實與幻覺的關係所進行的闡釋。據說,沃卓斯基兄弟在拍攝《黑客帝國》之前,讓影片的所有演員都去研讀鮑德裏亞的代表作《擬像與仿真》,甚至邀請鮑德裏亞本人來擔任影片的顧問,但遭到了鮑德裏亞的拒絕。無論這些傳說是否為真,我們還是可以在影片中的一處細節看到沃卓斯基兄弟對這位哲學家的致敬:安德森把引領他走向真相的非法軟件藏匿在一本書裏。這本書便是《擬像與仿真》,而在他翻開的那一頁上麵,赫然寫著“論虛無”。鮑德裏亞後來在一次采訪中說:“《黑客帝國》把‘真實的荒漠’這一哲學命題做到了極致——機器設備的擴張不可阻擋,人類要麽在數字化的係統裏被數字化,要麽被係統拋離到邊緣。”這算是對《黑客帝國》的影像哲學進行了回應。

在影片中,墨菲斯在引導尼奧參觀真實世界的圖像時說道:“歡迎來到真實的荒漠。”我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幻覺”,而人類的本性中就有著尋求“真實”的渴望,所以當人類意識到了世界的虛幻性質時,就會有探求虛幻背後的“真實世界”的本能。但是往往悖謬的是,當人類終於找到“真實”時,所有的幻象消失了,人類存在的世界也變成了一片廢墟,這便是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那片“真實的荒漠”。又或者,如齊澤克所寫到的:“這個問題回到了柏拉圖的理想國:《黑客帝國》不正重複了柏拉圖的洞穴寓言——普通人成為囚徒,被緊緊捆綁在座位上,強迫觀看所謂現實的詭異影像(他們錯誤地認為這是現實)?當然,《黑客帝國》和它重要的區別在於,當其中某些人從他們的洞穴困局裏逃出後,他們看見的不再是由陽光照射的明媚空間,至高至善的美,而是‘真實的荒漠’。”[14]從柏拉圖到後現代,沃卓斯基兄弟用這樣一部高科技包裝的科幻動作片喚醒了大眾的哲學熱情,一時間,人人都把生僻、艱澀的哲學術語掛在嘴邊,並以從影片中悟到更多的“門道”而獲得樂趣。

3.象征係統:影片中寄寓的符號化的世界

除去哲學的佐料,《黑客帝國》事實上仍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英雄拯救世界的神話通俗劇。而導演也樂於讓這套神話的象征係統一目了然,所以在人物的名字設置上直接以符號的形式昭示了人物的身份。男主人公原名“安德森”,意為“人之子”,而“尼奧”(Neo)表示“新”的意思,也是“one”的錯位顛倒,意為“第一個人”,在影片中,尼奧擔當著類似於耶穌救世主的角色,唯有他能夠帶領人類從機器的奴役中解放出來;女主人公“崔妮蒂”(Trinity)的名字指示著基督教教義中的“三位一體”,崔妮蒂是尼奧覺醒過程中的最重要的人物,她與尼奧在戰鬥的過程中彼此之間產生了真摯的愛情;而黑客組織的首領“墨菲斯”(Morpheus)的名字則是希臘神話中的夢之神的名字,在影片中,墨菲斯擔任著把尼奧從機器帝國的混沌夢境中喚醒,並引導他走向尋求真實的道路的重要任務;代表著“母體”勢力的機器人史密斯(Smith)名字意為“鐵匠”,既指代著鋼鐵塑造的機器人,又影射著他將成為阻撓尼奧戰鬥的鋼鐵般堅固的力量……影片中所寄寓的象征符號可謂不勝枚舉,而符號化的世界也是後現代美學的體現。

4.奇觀效果:在視聽技術上的成功探索

《黑客帝國》係列風靡全球,與其在視聽技術上的成功探索是密不可分的。作為一部動作片,沃卓斯基兄弟特別請來中國香港著名動作指導袁和平參與設計動作場麵。因此,影片中的動作招式充滿著東方的色彩,再加上好萊塢高科技的全息捕捉術,完美地打造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係列奇觀畫麵。在大部分的動作場景中,導演調用了7部攝影機參與拍攝,並且以每秒120格的超常規畫麵剪輯出緊湊刺激的視覺效果,而全片最為精彩的動作場麵莫過於“子彈時間”。“子彈時間”(Bullet time)現在被廣泛地使用在電影、廣告或遊戲中,其製作原理是利用計算機輔助的攝影技術模擬變速特效,例如強化的慢鏡頭、時間靜止等效果。“子彈時間”的特征是極端化的時間和空間,前者如子彈飛過等一些非同尋常的超快速動作的慢鏡頭表現,後者則是在慢鏡頭的同時拍攝的角度也圍繞著動作場景發生旋轉。“子彈時間”的原理來源於電影發明早期攝影師穆布裏奇對攝影瞬間性的探索拍攝實驗。1870年,英國人愛德華·穆布裏奇為了證明馬在奔騰的某一瞬間是四蹄全部離地的,沿著跑道擺了24架照相機,用繩子拴住照相機快門,並將其固定在跑道另一端。當馬沿著跑道奔馳而過時,馬蹄踢斷繩子拉動快門,這樣就使馬蹄騰空的瞬間被依次拍攝下來。在《黑客帝國》中,導演先把計算機設計好的可視化模型用於攝像機的拍攝路徑,在綠屏後,擺放著一台台嚴格按照激光瞄準係統預先設計好的軌道進行排列的攝像機,在空間中形成了一個複雜的曲線。在拍攝時,攝像機的快門以近乎相同的間隔被逐一按下,然後把每一幀圖像掃描到計算機裏進行後期處理,通過特殊的軟件來降低動作的速度並加強動作的流暢性。主人公尼奧躲避子彈時做出了一連串違反地心引力的高難度動作。為了拍攝這段“子彈時間”,導演一共調動了120台固定攝影機,拍出不同速度的鏡頭,再在電腦中進行後期的合成。這種“子彈時間”的畫麵在以往的電影拍攝中是難以想象的。而《黑客帝國》卻將這種超出常規的時空奇景變成活生生的影像,充分體現了後現代電影對奇觀化的時間和空間進行的再創造,從而展示出不同於以往的視聽快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