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又是一聲哭喊,南歸不知何時已立在廳門。
原來,近日裏發現月娘有異,總是躲躲閃閃,南歸便跟上虛真人言明情形,去的勤了些,當然,也是為了能夠見到晴兒。
且說這日晌午在鳳鳴山上轉了一圈也沒尋到月娘,這才想到了員外府,一番打探,得知月娘並晴兒來到天照寺去見無望大師。
之前隻是聽月娘有意無意的提到過這位無望大師,於是便想著一並拜會一番,結果卻看到了眼前一慕。
南歸幾步奔到麵前,長劍落地,搶過月娘摟在懷裏,“娘,今日是怎麽了?”自是淚如雨下。
“歸兒,你來的正好…咳咳…以後飛兒便交於你和亭兒照顧了,”說著又看了一眼晴兒,“晴兒是位好姑娘,我知你倆心意,你要好生待她,莫要相負…咳咳…”
“娘,你不要說了,我這就帶你去尋醫師!”說著就要起身,被月娘用盡力氣拽住衣袖,隨即搖了搖頭。
“不必了歸兒,你且聽為娘囑咐…這位無望大師,便是你的生父,也一直是為娘心中的大英雄…你們如何相認,為娘無力再見了…咳咳…”
“啊!”南歸紅著眼,抬頭看著麵前的大師,心中五味雜陳。
“千尋…不要糾結於過去的恩怨,放下了便放下了…”強撐著抬眼,看著心愛的戀人,依依不舍。
接著月娘又呢喃了幾句,“飛兒…亭兒…都要好好的,你便替我照顧好這幾個孩子罷…”
無望大師重重的點點頭,早已說不出話來。
末了月娘使出最後的一絲力氣,“千尋…千尋…”含笑而去。晴兒哭的最是傷心,陳媽媽在一旁自責的安慰著。
慢慢的廳內安靜了下來,都在等著南歸的舉動。
“你為何這般待我娘!”終於,南歸輕輕放下月娘,起身轉頭質問。
“老衲欠這位姑娘一命,月娘執意相還,僅此而已,僅此而已…”再也無力敘說當年的經過。
“大師實非惡人,晴兒早已知曉,故未執意尋仇,此番前來,本意是探知當年血案的主謀,晴兒誓要討回公道!可惜陰差陽錯,誤了月娘的一片癡情,以至於此…晴兒…晴兒賠罪了。”說著跪了下來,陳媽媽也跟著跪了下來。
“你當年究竟犯了何事?又為何二十年不歸?”南歸有些激動,“你可知我們母子三人是如何活下來的嗎?你可知我娘她受了多少罪?”果真少年一怒。
無望大師無法回答,欠身將晴兒兩人扶起,隻等南歸痛痛快快的發泄完。
晴兒緩步上前拉了拉南歸,“大師自有他的難處,你就別再逼他了…”
聽出了晴兒的聲音,南歸果然舒氣平複了下來,“今日你便說明白了,也好讓我娘走的安心些,至於你我之間,等妹妹回來我會跟她言明,看她如何想法。”
無望大師先是俯身看了一眼月娘,終於起身,一抖袈裟。
“是非曲直,自有公斷。罷了,當年的血案也該到了明了的時候…”無望大師說著,抬起滄桑的臉,似是下定了決心一般。
“孩子,月娘一去老衲再無塵念,況且我一旦說出當年的真相,以他的手段,怕也必死無疑!”
“啊!”沒料到後果竟會如此嚴重,南歸與晴兒麵麵相覷,有些左右為難。
大師看出了兩人的心意,雙手合十,“但老衲還是決定告訴你們,隻是不要想著去尋仇,老衲希望你們能如月娘期許的那樣餘生安康…”
“既是知曉了仇家是誰,哪有不報之理?”
“飛蛾撲火、蚍蜉撼樹,乃是自尋死路,他的勢力遠比你們想象的強大。”
“無論如何,我也要替晴兒報仇,也算是…為…為我贖罪!”南歸眼神堅定。
大師聽了頗感欣慰,“小子有誌,老衲便直言了,當年引我歧途誤入之人便是今日的…”聲音戛然而止,隻聽得頭頂的琉璃瓦上一陣腳步聲由近及遠。
南歸暗叫不妙,隨即閃出廳外,一個縱身躍了上去,可惜隻是瞭見一個背影,隱隱感覺有些熟悉,欲追卻是不及,隻得悻悻的返回廳內,對著晴兒搖了搖頭,“那人是個高手,應是潛了多時了。”
再看無望大師,已然氣絕,當年的真相再次塵封,一時無法知曉。
“究竟是何人有這麽大的能耐,就差這麽一點兒!”南歸有些懊惱。
接著看著廳內的兩具屍首,月娘的自不必說,倒是無望大師,南歸內心有些糾結,“他便是我未謀麵的父親,又是害死我母親的魁首!”
“公子…這都怨我…”晴兒一旁自責道。
“跟晴兒沒有關係,這是母親自己選的,她應該早就想好了,唉…”思慮再三,南歸最終決定將二人合葬在天照寺,為了心安,更是為了月娘。
一切安排妥當,又聽晴兒講明此事的個中緣由,南歸一陣糾結。
看著晴兒,終於狠心說道,“我既是你仇家的兒子,此生便不能在一起了,但害你我父母的凶手我一定追查到底,到時自然給你一個交代,萬望珍重!”言罷轉身而去,留下淚眼婆娑的晴兒,在夕陽的籠罩下顯得格外的憐人。
武當紫霄大殿內,上虛真人拿著南歸從無望大師頭頂取出的鋼針,端詳了片刻,“此乃狼毒針,細若發絲,卻堅韌無比,端淬狼毒,觸之無藥可救,當年華山之上,師尊元虛真人因此殞命。”
“可這本是南蠻梵羅僧不傳的貼身密器,怎會又出現在這小小的天照寺?難道…當年的血案跟暹羅還有關係?”不論事實真相如何,南歸都要南行一趟,上虛真人自知拗他不過,也就不再強留,隻是囑咐一切小心。
幾日後正要出發,趕上雙飛回來求援,明白原委自然先是大哭一場,不想當日一別竟是永別,又去天照寺祭拜一番,女人的淚雖不如男人的珍貴,亦是至情至深。
末了端坐在石碑麵前,將七弦夢瑤置於膝上,然後左手抑揚,右手徘徊,琴曲淋漓,琴音絲毫不亂,激烈處高亢悲壯,抒情處婉轉低回,聽者落淚,鳥自不鳴,一曲方罷,餘音繚繞,《憶故人》自此傳世。正是:
再見匆匆,淚垂絲斷,花謝簾空。
當年秋水一瞥,誰料想,這般癡情。
長逝入君懷中,此景夢中同。
緊相守,不負來生,妾當拂麵借南風。
孤寺透夜衾正冷,心黯黯,涼壁伴枯燈。
今宵人醒月明,不及觸,玉麵已冰。
終無他念,追月化作點點繁星。
留待後人長相憶,唱與何人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