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謀私

?最後兩位議事大臣告退後。天色已經接近中宵。蘇政雅戀戀不舍地不想回寢宮,想留下來陪溫婉。禦書房是有專門供皇帝休憩的寢殿,皇帝夜宿在禦書房也是常事,但如今溫婉新官上任,前前後後有無數雙眼睛盯著,必須謹言慎行,盡量不要讓人抓住把柄,所以還是勸蘇政雅回去了。臨行前,溫婉對他說道:“等過了眼前這陣子,我準備為溫家做點事,你會不會介意?”

蘇政雅說道:“你也是為了我們能在一起,我當然不會介意。”

溫婉點點頭,拉著他的手說道:“我還沒有想好具體要怎麽做,反正這事急不來,我們都耐心一點。現在的情況,對我們已經很有利了,不能因為一時心急,而自亂了陣腳。”

蘇政雅點點頭,說道:“我知道了。”

“對了,需要上朝討論的問題我都已經整理出來了,明天上朝前記得先遣個人過來取。”

蘇政雅一一應了。待他擺駕回宮後,溫婉又將禦書房裏裏外外再收拾了一遍。檢查門窗的時候,發覺外麵有人,從站的位置看,又不像是尋常的大內守衛。猶豫片刻,開門一看,卻原來是司馬嘉。溫婉心中一滯,對於司馬嘉,她始終還是覺得那是個無比危險的存在。強自笑笑,佯作關切地問道:“怎麽還不去休息?”

司馬嘉淡然道:“皇上命我在這裏保護你,他擔心會有人對你不利。”

“大內禁地的,怎麽會有人對我不利?還要麻煩你幫我守夜,真是不好意思。”

“皇上信不過別人。”

溫婉聞言忍不住抬眼看他,月光黯淡,看不清他說話時臉上的神氣。他與蘇政雅也算是出生入死這麽多年,共同曆盡艱辛努力至今。他是蘇政雅的救命恩人,蘇政雅也是將他當成了推心置腑的好兄弟,隻是不知道在他的心底,蘇政雅又意味著什麽。史書上記載的“隻能共患難,不能同富貴”的事例多如過江之鯽,莫非在此還要再一次地重新演繹。

有了溫婉的打點,蘇政雅的日常生活變得井然有序。晨起早朝,有溫婉整理好的清單,上麵將需要與群臣商議的事項,一條一條,列得清清楚楚。退朝後,便到禦書房處理各地方官員呈送上來的奏折。午後開始接待朝中重臣。商議一些相對機密的問題。每天都是工作到深夜,才回寢宮休息。

文武大臣們看到的是一個廣開言路、勤奮理政的少年皇帝,對於一些重大事情的處理上,條理清晰,又肯集思廣議,開明得超乎於眾大臣對他的期望。連太上皇都連連誇獎蘇政雅勤奮,很成器,蘇政雅便說是溫婉經常勸勉他要勤政愛民,還給他說了許多前代賢君的事跡,使他感悟很深,所以理政格外努力。

出於大長公主的原因,大上皇對於有見識、有才華的女子有一股打從心底的排斥。聽蘇政雅這麽說,不僅沒有對溫婉生出些好感,反而多了些警覺。蘇政雅這小子是直性子,放個過於精明的女子在他身旁,隻怕會大權旁落。為此,太上皇在蘇政雅身邊安插了親信,將他與溫婉日常間的對話如實地回傳。

聽了幾天,太上皇發覺對於朝中的大小事情,溫婉從來都不會幫蘇政雅做任何決定。大多時候,都是例舉曆史上相似的事例。當成故事一般說與蘇政雅聽,讓蘇政雅自己去領悟這裏頭的孰是孰非,眼前的事情又該如何處置。

“看來,她真的是在全心全力地輔佐皇上。”確定了這一點之後,太上皇對溫婉放低了警惕。便在偶爾間問起蘇政雅,是否有意冊她為妃。蘇政雅卻還是說不忙立妃,政事要緊。於是乎,太上皇憂切的重心又再度轉回到立妃之事上。

轉眼一年又過,開了春,蘇政雅在位便快有一年的時間了。朝局平穩,邊關和平,百姓安泰。這個大好的局麵,換一角度來看,卻又是一個極為不妙的現象。至少太上皇那邊已經開始蠢蠢欲動了,不時地派人往蘇政雅宮裏送名門秀媛的畫像不說,還籌謀著在春暖花開之時,召開百花盛宴,到時候將大臣家的千金小姐都召進宮,挑選幾個,冊立為妃。溫婉也不得不開始有所行動了。

入春後,京城淅淅瀝瀝地下了幾場小雨,不出意料之外的,江東澇情的急報便接踵而至。溫婉將那份奏折拎出來,讓蘇政雅第二日上朝與百官商議治水之事。自己則告了假,出宮回家找到溫向東,說道:“爹爹位居工部侍郎十餘年,而一直未有晉升,非朝廷不公,聖聽不明。而是因為未有功績。如今工部尚書年事已高,告老還鄉便是在這兩年間。而左侍郎三年前修建風雨橋,功在朝廷,按此下去,爹爹唯恐再過三年,仍然還是工部侍郎。”

對於晉升之道,溫向東自然也是清楚得很。“確實如此。婉兒今日特地出宮,可是有什麽訊息相告。”

溫婉點點頭,說道:“連日下雨,江東又傳汛情。近年來,江東連年出澇情,且久治未有成效。婉兒不孝,想請爹爹明日在朝上自請南下治水。”

溫向東聞言,不由陷入沉吟。他出身權貴,從小順風順水,一路官至工部侍郎。雖然在父兄雙雙殞命之後,進入了人生的低穀,但依然錦衣玉食,不曾受過艱辛。如今讓他南下治水,去與風浪相搏,心中不由起了遲疑。

“婉兒想得是不錯,若能治水成功,確實是大功德一件。隻是婉兒也說了。這澇情年年出,朝廷年年派人去治水,每每無功而返。我即使去,估計也是不外如是。”

溫婉聞言,說道:“爹爹不要先妄自菲薄。我看過曆年來治水的記載,朝廷派遣前去沿水的官員,多是北方人。南水北治,才會問題不斷。而且江東一直被視作蠻夷之地,當地人提的建議也大多不被采用。但是婉兒認為,高人出自民間,而且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婉兒從去年開始,便拜托柴師兄幫忙招募治水能人,如今已經覓得若幹。爹爹明日若能請得此行,有功而返的機率還是很大的。”

聽溫婉說已經覓得治水能人,溫向東的心情頓時大振。治水有功,是功在黎民,非一般功績可比,他自然也是想居這個功的。左右思量一番,還是應了下來,願意一試。

溫婉在說服溫向東後,便回舊時居探望柳氏。柳氏聽聞了溫婉的打算,沉吟一番,說道:“婉兒你這打算是不錯,隻是你爹爹安逸慣了,我怕他會有所怠慢,誤了你的一番好意。”

溫婉說道:“溫家能否重振,就看此行,爹爹不是糊塗人,應該明白的。”

“明白是一回事,做起來又是另一回事了。”柳氏念叨了一陣,在溫婉離家回宮前,她拉著溫婉說道。“婉兒,這事,我看我還是跟著去。雖然或許幫不上什麽忙,但是至少能保證他不怠工。若是你爹爹不同意,婉兒可得幫娘親勸服。”

溫婉遲疑了下,心想畢竟柳氏才是最了解溫向東的人,她既然有此一慮,必有道理,便點頭說道:“隻是要辛苦娘親了。”

柳氏輕撫溫婉的頭,笑著說道:“傻丫頭,你和嫻兒就是娘親的全部,說什麽客氣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