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貢院內的戰爭(上)
但是崇禎帝就因為溫體仁“斤斤自守,不殖貨脯”,所以“始終敬信之”,結果在短短幾年之內將明朝拖進山窮水盡的絕境,可謂罪不容誅。(罪不容誅:罪惡極大,殺了也抵不了所犯的罪惡。形容罪大惡極。易誤解為罪行還沒有達到被殺的程度。)
這樣的兩個昏官庸才,楊廷鑒怎麽可能去投靠他們,那純屬把整個華夏繼續往火坑裏麵推,利用下他們到是可以的。
楊廷鑒剛走出貢院門口,就看到趕著四輪馬車來接他的刁不二:
“少爺,考完了啊!少奶奶已經為你準備了豐盛的折桂宴。”
這九天可是把楊廷鑒給憋屈快了,那狹窄的考舍隻能蜷曲著睡覺,在加上吃喝拉撒都在考舍內,那味道可想而知了,好在便桶上麵有一個木蓋子,不然那屎尿的刺鼻氣味非它人熏死不可。
“先回家在說,實在太累了。”
楊廷鑒一進入四輪馬車,就把裏麵的枕頭找出來,舒舒服服地躺在上麵,結果馬車沒有走出多遠,楊廷鑒就酣然入睡了。
等刁不二把四輪馬車趕到“龍門客棧”門口的時候,刁不二連續叫了幾聲都沒有反應:
“少爺,到了……少爺……”
刁不二連忙打開四輪馬車去查看,看到的是楊廷鑒真在車內呼呼大睡,刁不二知道少爺是累著了,連忙把四輪馬車趕緊龍門客棧的後院,再小跑著去通知金鑲玉。
金鑲玉也以為自己的相公病了。連忙跟著出來,用手摸了摸楊廷鑒額頭後,就對刁不二說道:
“相公是累著了。你快去抱一床被子來。”
金鑲玉作為一個馬賊的女兒,能找到楊廷鑒這種人品才學冠絕天下的青年俊才,那是幾輩子才修來的福分,再說楊廷鑒對金鑲玉也非常的不錯,連情報司這樣重要的部門都交給她在打理。
所以金鑲玉對楊廷鑒那是死心塌地,對楊廷鑒也是極為關愛與嗬護,這不、楊廷鑒在四輪馬車裏麵睡覺。金鑲玉就讓人給楊廷鑒抱來被子,親自給楊廷鑒蓋上,然後就坐在四輪馬車裏守著楊廷鑒。
有平妻如此。夫複何求。
……
貢院內的鬥爭也悄悄拉開了帷幕,本次會試有主一名,副主考一名,分別是首鋪周延儒和次鋪溫體仁。另有通考官十八人。書辦一百多人,書辦的主要工作就是抄錄和校對。
會試的考卷要先糊名,然後再由書辦把考生的試卷抄錄下來,內容必須一樣,但是字體卻是抄錄書辦個人的了,這樣做,當然是怕有人認筆記。
等書辦把試卷抄錄好了,就分別送到同考官那裏去。首鋪周延儒帶一組,次鋪溫體仁帶一組。然後開始評卷。
每一組有九名同考官,一份考卷九名同考官都必須給出自己的意見,可取畫圈,不可取畫叉,等評卷完畢後,就來數圈圈,最後就是周延儒和溫體仁各自複核自己那組的試卷,看看有不有舞弊的地方。
然後就是兩名主副考各選出十份試卷,最後就是這二十分試卷裏麵來確定會試的前十名,這才是主副考官最大的權力。
要知道會試的前十名,一般情況下,會試前十名在殿試的時候都要入一二甲的,一甲就是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六十七名,賜進士出身,三甲那是同進士了,賜進士出身。
隻有進入一二甲的進士,今後才能進入內閣當閣臣,就連六部尚書也必須是二甲出身才行,三甲隻能去地方上當一任縣令,有的三甲還必須等到出缺後才能上任。
溫體仁因為記住了楊廷鑒的試卷,幸運的是在分卷的時候,楊廷鑒又分到了他那一組,而陳於泰也萬幸地分到了周延儒那一組。
周延儒雖然覺得萬分遺憾,楊廷鑒的座師被溫體仁搶了去,但是周延儒那裏是那麽容易認輸的人,他在看了陳於泰的試卷後,當即把陳於泰選為第一名。
吳偉業和張溥也在周延儒的那一組,他們被周延儒選為了第二和第三,周延儒同樣在拉攏比較有名氣的士子,這張溥和吳偉業可是複社的創始人,現在雖然被楊廷鑒的名氣所超越,但這兩人在士林的影響依然不容小覷
而溫體仁隻分到了複社三領袖的魁首楊廷鑒,這已經足夠了溫體仁和周延儒打擂台了,溫體仁想的是:
“你周延儒有陳於泰,張溥,吳偉業,我有文采冠絕天下,武功天下無敵,同時還強軍在手的楊廷鑒,而且楊廷鑒簡在帝心,老子還怕你不成,這會元和狀元不是你周延儒就可以搶走的。”
等各自選好前十名後,就在聚奎堂裏麵集合,同來的還有十八房的同考官,周延儒作為主考官,前二十名的試卷都會交到他手中。
以前都是主考官一言而絕,因為主考官一般是次鋪,其他的考官基本上不敢去得罪次鋪的,這次會試一個主考是首鋪,一個副考是次鋪,兩人本來就是針尖對麥芒,不發生爭執絕無可能。
溫體仁把試卷交給周延儒後,就和其他同考官聊這次的經典文章了,而周延儒就單獨看前二十名的試卷,然後由他先排出一個名次來。
溫體仁仿佛根本就不關心名次一般,而是在一旁大吹特吹楊廷鑒的文章如何如何的精彩絕倫:
“各位同仁,你們不知道嘛,這次老夫可是大飽眼福了,那浙江舉子楊廷鑒的文章,簡直是妙筆生花,字字珠璣,讀楊廷鑒的文章,猶如親臨那滾滾東逝的長江,氣勢之磅礴,意境之深遠,構思之巧妙,老夫有生之年讀到這樣的文章,此生無憾也……”
幾位同考官也一旁聽溫體仁吹楊廷鑒的文章,那恨不得立即就去觀看一番,大家都是讀書人,好的文章對他們的吸引力是相當的大,
一位同考官突然問道:
“楊廷鑒,難道就是寫《沁園春?雪》那首詞的楊廷鑒?”
“當然。”
“那老夫等下一定要拜讀一下此子的錦繡文章了。”
另外一位同考官又問道:
“楊廷鑒,是不是那個一戰而殲滅蒙古鐵騎八千人,逼迫林丹汗的妹妹歸順的楊廷鑒。”
“如假包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