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承慶

隆平帝段鈞,皇帝第五子,生於開元六年三月十六,卒於隆平二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於三十六年即位,在位二十九年勵精圖治,文治武功有盛世之象,後人稱之為隆平帝。

————《夏史本紀·隆平帝》

十一月初十那一日是怎麽過去的祈舜已經完全記不得了,他覺得自己的腦子裏像是進了霧,一切都已經看不真切,像是走馬觀花一樣,明明他隻是去開個窗的時間,父皇怎麽就那麽去了。他好像愣愣怔怔的跑到玄瀾跟前,說了些什麽,然後有下人跑進來跑出去,後來母妃來了,鎮定的開始安排這安排那,再後來各位後妃也來了,封了王的皇子也匆匆忙忙的趕進宮,好多人顯得麒麟殿裏又擠又吵。

他好像發了次火,那些人就不敢再說話了,有人嘀咕了兩句,玄瀾就瞪了那人一眼,這之後一直拉著他的手,去哪裏都把他帶著,好多人都過來朝玄瀾拿主意,玄瀾都有條不紊的吩咐下去,拉著他一起守在父皇的榻前。

整個皇宮一直忙到燈火初上,掛著的燈籠一天內都已經換成了白燈籠。

守滿十二個時辰,要收屍入棺了,他才拉著棺木失聲痛哭,此後一切才漸漸清晰起來。

帝王殯天滿朝同孝,但隆平帝遺旨國事為重,國喪之期三月便足,太孫下旨京都宵禁三月不得嫁娶。

收官停靈七七四十九天,祈舜很想天天守在靈前,但他知道這不現實,先帝新喪,整個夏朝最忙的就是玄瀾了。

不到十一歲的孩子,白日處理各種繁雜的事物,晚上和他一起守在靈前,幾天下來就肉眼可見的又消瘦了一圈。

國不可一日無君,先帝即喪,新帝就要立刻即位主持大局。

十一月十一,諸位大人進宮,汪福全在奉天殿宣讀隆平帝遺旨。

隆平帝留下了三份遺旨,一份遺旨令皇太孫即位為新帝,一份遺旨說新帝年幼,著皇九子翊親王為攝政王,輔佐新帝。

當庭宣讀這兩份聖旨,重臣們都沒什麽異議,當然先帝遺旨他們也不敢有什麽異議,新帝年幼立翊親王為攝政王,可翊親王自身也不過是個尚未及冠的十六少年。

有些人不免是失望的,他們就算是顧命大臣,以後頭上也壓了一個攝政王,不過祈舜自康王謀反後在朝中威望漸隆,一時間眾人都還在觀望之中。

第三份遺旨是給安貴妃的——升安貴妃為明仁皇後,新帝即位後當尊為太皇太後,百年後入帝陵,與朕同葬。

安貴妃卻阻止了汪福全念這道聖旨,隻是微笑朝他把這道聖旨要過來,看完之後默默收進了卷筒,放進了經閣。

汪福全不解,她卻輕輕笑道,二十年深宮歲月盡皆湮滅在這個笑裏:“陛下的心意本宮心領了……”東麵是皇陵的方向,那裏有著翠綠的群山五彩的鳥兒,還有潺潺的溪流琤琤流過,嘴角的微笑如煙霧般消散,聲音輕的像風:“隻是,陛下同懿德皇後情深若海……本宮何必去打擾他們?”

待汪福全走後,她又取出那道聖旨靜靜的看了許久,垂著眼睛將其擲進身旁的火爐。

你生前既不願予我為妻,我死後又何必與你同穴。

後承慶二十五年,妃安瑾瑜卒,遵其遺願葬入妃園寢。

曆朝曆代但凡先帝新喪,有正經繼承人的(皇太子皇太孫),都是先繼位主持大局,待國喪期過再另擇吉日舉行登基大典。

玄瀾的情況要不一樣一點,他是太孫,頭頂上的太子老爹還沒入葬,當初在邊關出事後他和祈舜就千裏奔襲回京,而京城的局勢一直沒有定下來,無子嗣守靈,無妻女焚香,一國太子若是死後是這個下場那未免也太淒慘了。他和祈舜略一思索便吩咐下去,在他們離開後太子的棺槨便移到了西北第一寺昭雲寺。

每日一場往生一場蓮華,時刻受梵音護魂,亦有佛門至寶舍利子鎮屍。

玄瀾即位後才發出聖旨:追封昭明太子為昭明帝,將其從邊關迎回,以帝禮葬入皇陵。

他寧願拖上幾天的道理就在這裏,隻待他即位,昭明太子就能夠以帝禮葬入皇陵,獨享一個帝墓,而非是帝墓之下的副墓室。

跟著原昭明太子回來的還有他那個犯上作亂的兄長,段玄河。

段玄河弑父的事情是不太能夠往外說的,這種事東宮的幾個心腹知道就好了,沒有讓天下人笑話的道理。況且這裏麵還牽扯到了勾結外敵,這是有損皇室聲譽的事,那就更加不能往外說了。

如此玄瀾很是有些頭痛,一般的罪名罰不了什麽,罰的了什麽的罪名又不能往外說。

殺不能殺,但看到他這麽好好的活著,他怎麽都出不了這口氣,就怕自己什麽時候一個咬牙就把人給弄死了。

待得見到他這個哥哥,他一身素白的麻衣,清瘦了很多,正在父親的靈位前燒著什麽,走進了才能發現,那竟是一頁頁撕下來,手抄好的蓮華經。

“你讓我去給父親守皇陵吧。”段玄河說,眉目平靜,修長溫潤,沒有一絲戾氣。

“好。”玄瀾想了想便答應了。

第二日便傳出昭明太子自請守皇陵的消息,帝感佩其心特封其為東陵王。

這一年臘月二十七玄瀾的生辰,祈舜根本顧不上準備什麽了,這兩個月兩人都忙的昏天黑地,隻祈舜還記得他生辰到了,親自下廚給玄瀾燒了一碗麵,端去麒麟殿給他吃了。

這一年的除夕也過得比較壓抑,因為還在國喪期內,京城的百姓也不敢大肆慶祝,皇宮裏更是隻所有皇室子弟吃了一頓家宴,連掛著的素白燈籠都沒有摘下來。

這一年的冬天顯得特別的漫長,先帝新喪,朝堂裏頭就不清靜,臨時組出來的中書省必須要他舉行了登基大典之後才能散掉,此前別說顧命大臣,祈舜這個攝政王都派不上什麽用場。後宮裏張氏身為太子妃,理所應當成了最新的太後,安貴妃則被奉為妃。

所有人都在熬,把這個冬天熬過去,熬到新帝登基大典,一切就會順利很多。

終於在二月初的時候隆平帝和昭明太子追封的昭明帝都順利出葬,國喪期一過,就好像春天到了,整個京城都仿佛被壓抑狠了之後反彈出勃勃的生機。

二月十八,登基大典。

禮部為這登基大典籌備了三個月,一切禮儀繁瑣至極,玄瀾一大早就起來更衣沐浴,之前還齋戒了三天,然後去天壇地壇祭拜天地,最後開太廟,祭拜祖宗。意味告訴天地的祖宗,段氏子弟玄瀾承接帝位,必……一堆冗長的豪言壯語。所有理解禮節行完都已日暮西山,回宮後玄瀾正式從碧合殿搬到麒麟殿,入住帝王寢宮。

次日朝會,新帝頒旨,改年號為承慶,是為承慶元年,史稱其為承慶帝。l3l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