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窮工人中看看(2)當然,能進入這種小公司的人,僅有公司全員的十分之一。這五百來個職工,其中真正暴富的也就是幾十號人。在小公司的多數人是跟著跑的,實際是打工的。當然,他們的待遇比在大公司時好。叫人同情的是餘下的十分之九,至少有四千多人,卻失去了職業,沒有了崗位,丟掉了先前的技術。有人開飯店,有人擺地攤,有人到洗浴中心為人搓背,有年輕女性幹了桑拿按摩。還有許多人無事可做,成了賦閑遊民。這部分人大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至少有三千多人,他們是堅決反對公司破產的主體隊伍。我終於決定親自下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清楚,盡管這種走馬觀花式的下訪不可能得到實質性的情報。但是,通過與他們有限的接觸,可以看到一種精神狀態,這種狀態,正是我決策的重要依據的組成部分。為了方便,我讓政府秘書長老白隨行。老白是Q市政府資曆最老的人物之一,他是從辦事員,到行政科副科長,又晉升為秘書科科長,之後提為政府副秘書長。先後協助四位副市長工作。抓農業、城建、文教、工業、商貿。曆經政府四次換屆,是在第四次換屆時,晉升為了秘書長。所以在Q市老白不管走到哪裏,沒有不認識他的。政府的人戲稱他為Q市的活字典,外人稱他為活地圖。因為Q市所轄的四市縣五區,不管哪個市縣,哪個區級單位在哪條街、哪條巷,甚至於鄉鎮級及重點村級政府,老白出馬都能一步到位,直奔目的地的院落大門,決不用費口舌問路,更不會繞道走彎路。由老白做向導,我們先走進“迪奧德”公司。據趙镔介紹,自行車公司的精良設備及高級技工都在這裏,公司總經理合達賁直接指揮著這裏的生產和銷售。“迪奧德”公司並沒有另起爐灶建新廠房,或是租賃哪家的地產作為生產基地,它就在自行車公司的一個分公司裏,可謂總公司的一個生產基地,廠房、車間、設備、流水線及各種檢測儀器都是老公司的。一位老工人回答著我們的提問,邊指示一個年輕小夥子去喚和經理。和經理原先就是這個分公司的經理,現在這裏改名叫迪奧德了,他還是經理,隻是大事情要請示合總。老工人說,現在這裏生產形勢不錯,別看總公司不行了,小公司都還行。我問他,這是為什麽?老工人說,他也說不準,隻是覺得總公司那裏的人都沒有啥積極性,生產自行車的成本又高,定價也高,產品也少花樣,管理得又很死板,就鬥不過小公司。現在不比過去,過去生產自行車,全公司就一個渠道出廠。現在是隻要有技術、有設備就能幹。這些自由組合的小團隊,生產效率高,成本低,出廠的自行車定價也低。想想,人家誰不想買便宜的。再說,這些小團隊積極性也高,也靈活。一看市場上有啥產品好銷,立馬就研究上馬。就像咱這“迪奧德”,現在不隻是弄自行車,還生產家用的三輪電瓶車,這東西好銷,利還大。總公司就不行,唉,沒辦法。老工人一臉無奈地說。,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錄新浪原創訂閱更多章節。支持作者,支持正版。新浪原創:http://vip.book.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