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19世紀下半葉,中國官商界的風雲人物,胡雪岩的一生可以說是極富戲劇性的。他能夠在短短幾十年的時間,搖身一變從一個錢莊夥計成為聞名朝野的紅頂商人,被賜穿黃馬褂,足以見得他為人的道行之深。他強調“先做人,後做事”,以“仁”、“義”二字為經商核心,使得自己成了一個後世商人頂禮膜拜的魅力人物。

同時,胡雪岩其人善於隨機應變,而又不投機取巧,遂使生意日益興隆。他富貴又不忘本,在當時的社會上大行義舉,不但為自己贏得了美名,亦換回了心靈的滿足。

時至今日,人們仍忍不住發出感歎——“為政要看《曾國藩》,經商要讀《胡雪岩》”,足以看出他在商人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他對當代社會的曆史影響。

雖說胡雪岩亦未能擺脫商人“以利為重”的俗套,且生活方麵極盡奢華糜爛,但正所謂“金無赤金,人無完人”,瑕不掩瑜,胡雪岩這位頗具神秘特色的第一紅頂商人身上,畢竟有很多值得世人學習的東西。

【史事風雲】

胡雪岩幼時家境貧寒。為了養家糊口,作為長子的他經親戚推薦,進錢莊學徒,從掃地、倒等雜役幹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

後來,幾經努力,胡雪岩成為杭州的一名小商人,但他非常善於經營,又很會做人,通曉人情,懂得“惠出實及”的道理,所以他常常給周圍人一些小恩小惠。然而,這樣的小打小鬧逐漸不能令他滿足了,他開始琢磨怎樣成就一番大事業。

胡雪岩心想:在中國,一貫都是重農抑商,單靠純粹的經商是不太可能出人頭地的。像秦朝大商人呂不韋,就另辟蹊徑,從商改為從政,不也名利雙收了嗎?所以,胡雪岩最後決定,他也要走這條路子。

當時,正好杭州有個小官員,名叫王有齡,他一直都想往上爬,但苦於沒有錢作敲門磚。胡雪岩與他素有來往,隨著交往加深,兩人發現他們有共同的目的,隻是殊途同歸。於是王有齡就對胡雪岩說:“雪岩兄,我並非無門路,隻是手頭無錢,空手總是套不了白狼。”胡雪岩聽了就說:“這個好辦,我願意傾家**產來幫助你。”王有齡聽了大喜,說:“我富貴了,決不會忘記胡兄”。

就這樣,胡雪岩變賣了所有家產,籌措了幾千兩銀子,送給王有齡,讓王有齡上京求官。王有齡去了京城後,胡雪岩仍然重操舊業,別人都嘲笑胡雪岩,認為他的銀子是有去無回了,但他對別人的譏笑卻絲毫沒有放在心上。

幾年以後,有一天,王有齡穿著巡撫的官服登門拜訪了胡雪岩,問胡雪岩有什麽要求,於是胡雪岩對他說:“我祝賀官運亨通,但我並沒有什麽要求。”王有齡是個講義氣的人,他想報答當初贈銀之恩,於是便利用職務之便,命令軍需官到胡雪岩的店中購物。胡雪岩的生意自然是越來越好,也越做越大,他與王有齡的關係也比以前更密切。

然而,好景不長。後來,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太平軍占領杭州城,而王有齡也因此上吊自殺了。雖然驟然間失去了一個穩固的靠山,但胡雪岩並沒有苦悶多久,他開始尋找新的目標。不久,他盯上了新任浙江巡撫左宗棠,當時,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晌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飽短缺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岩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麵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在深得左宗棠信任後,胡雪岩常以亦官亦商的 往來於寧波、 等洋人聚集的通商口岸間。他在經辦糧台轉運、接濟軍需物資之餘,還緊緊抓住與外國人交往的機會,勾結外國軍官,為左宗棠訓練了約千餘人、全部用洋槍洋炮裝備的常捷軍。這支軍隊曾經與清軍聯合進攻過寧波、奉代、紹興等地。胡雪岩是一位商人,商人自然把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岩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複名寺古刹,收鹼了數十萬具暴骸;恢複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方便了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岩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岩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 ,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已超過千萬。晚清時期著名的洋務運動由 、左宗棠、 三人發起。此三人在同太平天國戰爭中,認識到了西方先進軍事技術的重要性,迫切地要求向西方學習、自強禦侮,但由於他們的特殊身份,不便與外國人打交道。這樣,與左宗棠聯係極為密切,諸通華洋事務的胡雪岩在洋務運動中又找到了用武之地。他協助左宗棠創辦了福州船政局、甘肅織呢總局;幫助左宗棠引進機器,用西洋新機器開鑿徑河。毫不誇張地說,左宗棠晚年的成功中有著胡雪岩極大的功勞。

一代豪商胡雪岩在商場中叱吒風雲,寫盡人間風流,更令人稱道的是,他富貴不忘仁義,樂善好施,做出許多義舉,在贏得“胡大善人”美名、 加身的同時,亦賺取了更多的財富,廣為後人所稱道。

【人物探究】

縱觀紅頂商人胡雪岩的一生,是非功過褒貶不一,這裏且隻分析他安身立命的策略。胡雪岩的成功,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他善於做人、“用人”。

1尋找將來能夠幫助自己成功的人。知道什麽樣的人可以利用,什麽樣的人可以拉來做靠山,並適時地雪中送炭,因而為自己聚集了豐富且極為受用的人脈,這是成大事者所必須具備的一種手腕,很多人做不到,但胡雪岩玩得不亦樂乎,前有王有齡,後是曾國藩,胡雪岩為自己拉攏人脈的技術可謂爐火純青。

2.施小惠而獲大利。其實,真正聰明的人,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盡量“給予”的人。而受到此種看似不求回報好意的人的恩惠,隻要稍微有心,對方絕不會毫無回禮的,也會在力所能及的情形下與你合作。透過這種交流,彼此關係會愈來愈親密,終至成為對你很有用的人。胡雪岩經商之初,便對此了然於心,而後在結交王有齡、左中堂等人時,更是樂此不疲,而這也正是他功臣命就的法寶。

3.“施恩不圖報”。其實,胡雪岩的“施恩不圖報”恰是一步妙棋,既兵法所雲的“欲擒故縱”。當初王有齡僅僅是一介落魄文人,不得誌的小官,而胡雪岩卻毅然決然地傾囊相助。試想,這雪中送炭之舉,怎能不讓王有齡對其感激涕零?不過,胡雪岩並沒有急於求報,倘若如此,恐怕王有齡縱為寬厚之人,也必然暗生厭惡之情。

而後王有齡時來運轉,攀上高位,登門前來報恩,他又想沒事人一樣“一無所求”,更是令王有齡心生敬佩與負債感,這一招看似靜守,實則隱攻,令人叫絕。於是乎,王有齡心甘情願、自發自覺地“湧泉相報”

其實,吃虧與占便宜,正如禍福相倚一般,有時“失”就是“得”,“得”就是“失”。今天你在朋友麵前“吃虧”,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厚報,這些“報酬”有可能是朋友的“還禮”,有可能是朋友的信任與尊重,也有可能是其它不明因素。相反,如果你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心想著占便宜,到最後吃大虧的一定會是你,輕者會朋友盡散、求助無門,重者甚至有可能身敗名裂,遺臭萬年。

【談古論今】

懂得存情的聰明人,平時就很講究感情投資,講究人緣,其社會形象是常人不可比的,遇到困難很容易得到別人的支持和幫助。因此,這樣的聰明者其交友能力都較一般人占有明顯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