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西洋人癡迷於“修仙問道”和“長生不老”,原來是《太乙金華宗旨》隨著蒙古西征而傳到歐洲。

第五章:“回光差謬”。呂祖曰:“諸子工夫,漸漸純熟,然枯木岩前錯落多,正要細細開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則可以言矣。

吾與禪宗不同,有一步一步驗證,請先言其差別處,然後再言驗證。《宗旨》將行之際,予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潑潑地,令氣和心適,然後入靜。靜時正要得機‘得竅’,不可坐在無事中。

所謂‘無記空’者,萬緣放下之中, 惺惺自若也。又不可以意興承擔,凡大認真,即易有此。非言不宜認真,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間,以有意無意得之可也。惺惺不昧之中,放下自若也。

又不可墜於‘蘊界’。所謂‘蘊界’者,乃‘五陰魔’用事,即貪嗔癡慢疑。如一般入定,而槁木死灰之意多,大地陽春之意少。此則落於‘陰界’,其炁冷,其息沉,且有許多‘寒衰景象’,久之便‘墮木石’,幻象頻發。

又不可隨於萬緣。如一入靜,而無端眾緒忽至,欲卻之不能,隨之反覺順適,此名主為‘奴役’,久之落於‘色欲界’,即‘走火入魔’。上者生天(天眾),下者生狸奴中,若狐仙是也(做春夢)。

彼在名山中,亦自受用,風月花果,琪樹瑤草,三五百年受用去,多至數千歲,然報盡還生諸趣中。此數者,皆‘差路’也。‘差路’即知,然後可求驗證。”

第六章:“ 回光驗證”。呂祖曰:“驗證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擔,必思度盡眾生。不可以輕慢心承擔,必須請事斯語。靜中綿綿無間,神情豫悅,如醉如浴,此為遍體‘陽和’,‘金華’乍吐也。

既而萬籟俱寂,皓月中天,覺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為‘心地開明’,‘金華’正放也。既而遍體充實,不畏風霜,人當之興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黃金起屋,白玉為台;世間腐朽之物,我以真炁嗬之立生;紅血為乳,七尺肉團,無非金寶,此則‘金華大凝’也。”這是修煉《太乙金華宗旨》有成的普遍感悟。

第一段是應《觀今》雲:“日落大水,行樹法象。”日落者,從混沌立基無極出。上善若水,清而無瑕,此即‘太極主宰’,出震之帝也。震主木,故以行樹象焉,七重行樹,七竊光明也。

西北乾方,移一為坎,日落大水,乾坎之象。坎為子方,冬至雷在地中,隱隱隆隆,至震而陽方出地上矣,行樹之象也,餘可類推矣。第二段,即肇基於此,大地為冰,琉璃寶地,光明漸漸凝矣。

所以,有篷台而繼之有佛也,金性即現,非佛而何?佛者‘大覺金仙’也。此大段驗證耳。現在驗證,可考有三:

一則坐去,神入穀中,聞人說話,如隔裏許,一一明了,而聲入皆如穀中答響,未嚐不聞,未嚐一聞,此為神在穀中,隨時可以驗證;

一則靜中,目光騰騰,滿前皆白,如在雲中,“開陽”覓身,無從覓視,此為虛室生白,吉祥止止也;

一則靜中,肉身絪緼,如綿如玉,坐中若留不住,而騰騰上浮,此為神歸頂天,久之上升而可立待。

此三者,皆現在可驗也。然亦是說不盡的,隨人“根器”,各現“殊勝”。如《止觀》中所雲:‘善根發相是也。’此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須自己信得過方真。也就是說,修煉效果如何,跟“靈根”資質有關。

先天一炁,即在現前驗證中自討,一炁若得,丹亦立成,此一粒真黍珠也。一粒複一粒從微而至著。

有“時時”之先天,一粒是也,有“統體”之先天,一粒乃至無量是也。一粒有一粒力量,此要自己膽大,為第一義。”在吐納煉氣時,“靈根資質”決定引氣入體並轉化為“真元”的效率,有人吸收快,有人吸收慢。

第七章:“回光活法”。呂祖曰:“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廢棄正業。古人雲:‘事來要應過,物來要識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為物轉,光即自回。此時時無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況有真正著相回光乎?

日用間,能刻刻隨事返照,不者一毫人我相。便是隨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盡諸緣,靜坐一二時最妙。凡應事接物,隻用返照法,便一刻無間斷。如此行之,三月兩月,天上諸真仙,必來印證矣。”

第八章:“逍遙訣”。呂祖曰:“玉清留下‘逍遙訣’,四字凝神入旡穴。六月俄看白雪飛,三更又見日輪赫。水中吹起藉巽風,天上遊歸食坤德。更有一句玄中玄,無何有鄉是真宅?

律詩一首,玄奧已盡。大道之要,不外無為而為四字。惟無為,故不滯方所形象,惟無為而為,故不墮頑空死虛。作用不外一中,而樞機全在二目。

二目者,鬥柄也,斡旋造化,轉運陰陽,其大要則始終一水中金,即水鄉鉛而已。前言回光,乃指點初機,從外以製內,即輔以得主。此為中、下之士,修下二關,以透上一關者也。

今頭緒漸明,機括漸熟,天不愛道,直泄無上宗旨,諸子秘之秘之,勉之勉之!

夫回光,其總名耳。功夫進一層,則光華盛一番,回法更妙一番。前者由外製內,今則居中禦外。前者即輔相主,今則奉主宣猷,麵目一大顛倒矣。

法子欲入靜,先調攝身心,自在安和,放下萬緣,一絲不掛。天心正位乎中,然後兩目垂簾,如奉聖旨,以召大臣,孰敢不遵。次以二目內照坎宮,光華所到,‘真陽’即出以應之。離外陽而內陰,‘乾體’也。

一陰入內而為主,隨物生心,順出流轉,今回光內照,不隨物生,陰氣即住,而光華注照,則純陽也。同類必親,故坎陽上騰,非坎陽也,仍是乾陽應乾陽也耳。

二物一遇,便扭結不散,絪緼活動,倏來倏去,倏浮倏沉,自己元宮中,恍若太虛無量,遍身輕妙欲騰,所謂‘雲滿千山’也。次則往來無蹤,浮沉無辨,脈住炁停,此則真**矣,所謂月涵萬水也。

俟其冥冥中,忽然‘天心’一動,此則一陽來複,活子時也。然此中消息要細說,凡人一視一聽,耳目逐物而動,物去則已,此之動靜,全是民庶,而天君反隨之役,是嚐與鬼居矣。

今則一動一靜,皆與人居,天君乃真人也。彼動乃與之俱動,動則天根;靜則與之俱靜,靜則月窟;靜動無端,亦與之為靜動無端;休息上下,亦與之為休息上下,所謂‘天根、月窟閑來往’也。

‘天心’鎮靜,動違其時,則失之嫩;‘天心’已動,而後動以應之,則失之老;‘天心’一動,即以真意上升‘乾宮’,而神光視頂,為‘導引’焉,此動而應時者也。

‘天心’既升乾頂,悠揚自得,忽而欲寂,即以真意引入‘黃庭’,而目光視‘中黃神室’焉,既而欲寂者一念不生矣。視內者,忽忘其視矣,爾時身心,便當一場大放,萬緣泯跡,即我之‘神室爐鼎’,亦不知在何處?

欲覓己身,了不可得,此為‘天入地中’,‘眾妙歸根’之時也,即此便是‘凝神入炁穴’,吐納煉氣一周天。

夫一回光也,始而散者欲斂,六用不行,此為涵養本源,添油接命也。既而斂者,自然優遊,不費纖毫之力,此為安神祖竅,翕聚先天也。既而影響俱滅,寂然大定,此為‘蟄藏炁穴,眾妙歸根’也。

一節中具有三節,一節中具有九節,俱是後日發揮。今以一節中具三節言之,當其‘涵養’而‘初靜’也。‘翕聚’亦為‘涵養’,‘蟄藏’亦為‘涵養’,至後而涵養皆蟄藏矣。

中一層可類推,不易處而處分矣,此為‘無形之竅’,幹處萬處一處也。不易時而時分焉,此為‘無候之時’。元會運世一刻也。說明打坐煉氣要循序漸進,嚴格按照功法路線來運功行氣,將會獲得滿意的效果。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