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講到“蒙元朝廷”實行歧視性“民族政策”與殘酷的“階級壓迫”,最終百年內而亡,堪稱“短命王朝”。

強大一時的“元朝”過快滅亡,無外乎主要兩點。第一,“元朝”實行了“民族歧視政策”,故意將人按民族分成“四等”,類似於印度的“種姓製度”(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人數最多的漢族被排到底層。

而必“漢人”地位更低的“南人”(南方少數民族)地位恐怕比印度四大種姓中的“首陀羅”地位更低,已經跌到了印度社會中人數最為龐大的“達利特”這個層次了,隻能靠收屍、掏糞、賣**為生,乃“不可接觸者”。

這就好比後世常聽到有人說印度乃“強奸之國”,也就是說“婆羅門”、“刹帝利”等高種姓的“老爺們”可以隨意當街強奸“達利特”甚至“首陀羅”等低種姓的女人,因為她們有其實“達利特”乃“賤民”,沒有人權,不受法律保護。這就是為什麽在“元朝”時期,“漢人”與“南人”女子們習慣於“摔頭胎”了,畢竟不願給仇敵生娃!

其實,當一個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統一華夏,想竭力維護本民族利益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把別的民族尤其像漢族這麽龐大人口數量的民族壓迫得逼急了,那就純屬於自找不痛快,因此才會被朱元璋推翻。

從“朱元璋”的名字由“朱重八”改成“朱元璋”,便能看出當時元朝末年的社會形勢。由於“朱元璋”出身底層且有勇有謀,眼光高,格局大,故在“紅巾軍”裏發展很快,沒多久便建立了一股自己掌控的武裝部隊。

隨著“朱家軍”東征西討,先後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周圍勢力後,“朱家軍”的陣容以及戰力驟然強大起來。這時恰逢“明國”定都“南京”,若最高統帥還叫“朱重八”或“朱八八”等土裏土氣的名字,就不像領導了。

於是,“朱重八”就給自己改名為“朱元璋”。“朱”諧音同“誅”,意思是“殺死”;“元”指代“元朝”即“蒙元朝廷”;“璋”是一種銳利的玉器。因此,“朱元璋”本意就是“誅滅元朝原暴政的璋”,以此明誌利於宣傳號召。

作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出生於社會最底層的“貧農”,曾當過“乞丐”、“和尚”等當時社會上的“低賤職業”,又沒有機會上私墊讀書,甚至連名字也沒有,隻是按“家族輩分”順序為第八,用“重八”之名。

因此,改為“朱元璋”之名,“朱重八”便將自己原意“誅元”的意圖通告天下,即“驅除韃虜,恢複中華”。因此,“朱元璋”這個名字其實就是一個“廣告”,既有宣傳、號召作用,又顯得“得體”而不失威嚴,改的好!

“滿清”雖也是滿族利益至上,但並不是像蒙古人那般刻意地過分歧視別的民族。雖然“滿清”入關後也有“揚州十日屠城”,“嘉定三屠屠城”,“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但統一天下之後的滿人對漢人至少在表麵上沒有像蒙古人那般凶殘變態,且除了“滿漢衝突”外,在“苗漢衝突”、“回漢衝突”中,“滿清”多向著漢人。

隨著時間推移,滿族漢化程度越來越深,以致於從“乾隆”時期開始,很多入關的“滿人”都不再說“滿語”而是通用“漢語”。後來,“滿清朝廷”裏當官的漢人又來越多,職位越來越高,這在“蒙元朝廷”裏根本不可能的!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後世東北地區的“滿族”已經被重度漢化,隻有極少數老人才懂“滿語”、“滿文”了。

第二,“元朝”與其說是一個“朝代”,還不如說是一個“軍事政治同盟”,因為在蒙古的“軍事壓力下”,“漢人”、“女真”、“契丹”、“大理”、“吐蕃”、”畏兀兒”(回回)、“粟特”(突厥)“、大食”(阿拉伯)、“波斯”(伊朗)、“也裏可溫”(十字教徒)等被迫參與成一個軍事政治同盟,經濟上缺乏通融,自然容易解體。

“滿清”則不然,如果說“蒙元朝廷”是在“拌涼菜”,則“滿清朝廷”就是在“熬湯喝”,不僅把整個中國各個地區熬成了“一鍋湯”,而且在經濟、政治、軍事上融為一體,在文化交流方麵也變得頻繁,尊崇“儒釋道”。

這讓漢人覺得天下的主子雖然換了,但是管理方式沒變,依舊換湯不換藥,主體文化還是漢人的文化。因此,漢人對滿人的抵觸遠不及對蒙古人的抵觸強烈,畢竟蒙古人遠不如滿人文明開化,更加野蠻。

在異時空,盡管“元朝”在中國漫長的曆史長河中,是一個為數不多的由少數民族統治的封建大一統王朝,且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和“大蒙古國皇帝”忽必烈帶領下,也曾締造過輝煌,但好景不長,慘淡收場。

那時候的蒙古騎兵,可以說是“天下無敵”。可是到了“元朝”末年時,“蒙古騎兵”卻經常被“明國步兵”輕而易打敗甚至消滅,以至於連蒙古人的老地盤大漠草原都不能守住。這樣反差出現,離不開這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元朝”所謂的“長治久安”,導致了草原遊牧騎兵的戰鬥力大幅下降;第二個原因是“元朝”的殘酷統治徹底失了民心,眾人齊心推翻元朝統治;第三個原因就是“明軍”大規模使用新式的“火藥武器”。

“元朝”和“清朝”一樣,都是遊牧民族在馬背上取得了天下,而後又因為長期安於享樂,丟掉了自己身上最基礎的騎射能力。其實,“元世祖”忽必烈時期的蒙古騎兵戰力十分強大,將其說成天下無敵也不誇張。

可是,到了元朝末年,眾多蒙古族人,尤其是權貴階層因為常年安於享樂,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從前,再也不能像以前那般輕鬆騎跨戰馬,左右開弓,勇猛無敵,掄起彎刀,砍瓜切菜,反而是被欺軟怕硬了。

安逸的環境,容易讓人墮落,同時也容易讓人放鬆戒備。因此,元朝騎兵的戰鬥力,從統治者開始享樂時就已經走向了衰敗。隨著時間流逝,蒙古騎兵戰鬥能力也在不斷衰減,除了偶爾還能一窩蜂地揮舞彎刀嗷嗷亂叫,給自己壯膽之外,可真對上了不要命的“紅巾軍”步兵時,反而被死纏爛打的人海戰術擊潰。

“元朝”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天下的時代,並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展現出很強的社會管理能力,非但沒有做出眾多民族一家親的事情,反倒還將自己看得格外高貴,將其他民族百姓則看得比自己低賤而自喜。

這樣的一種民族歧視製度,必定會引來眾多底層百姓不滿,尤其是漢族百姓時時刻刻都在想著如何反抗“韃子狗官”壓迫,最好是推翻“蒙元朝廷”。再加上“元朝”人為製造了不公平製度,更使得民間積怨太深。

到了元朝末年,統治階級暴行不斷,已徹底失去民心。於是,走投無路的百姓們隻好選擇揭竿而起,反抗朝廷,結果一呼萬應,加速了元朝的滅亡,最終讓“貧農”出身的朱重八撿了個“大便宜”,竟君臨天下。

中國朝代沒落更迭,在悠悠數千年的曆史長河中屢見不鮮。而“元朝”僅經曆了97年統治便宣告結束,緊接著是“朱重八”建立的“明朝”取而代之,充分吸收了“元朝”滅亡的教訓,不僅廢除了“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而且還實行“駐軍屯田”來減輕百姓負擔。同時,“朱重八”還大力整治貪汙腐敗,才贏得了民心。

盡管明朝初建,百廢待興,但“明軍”作為後起之秀,即便騎兵少而步兵多,但他們不僅有英明決策的統帥,而且還有各種新式的“火藥武器”支援,在對抗蒙古騎兵的集團衝鋒時,能屢屢重創之,作用明顯。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首先還是當時“元朝”因為一開始國力還比較強盛,尤其是統一全國了以後,“元朝”統治者對國家大事就開始管理越來越鬆懈了,這恰好給了漢人崛起的機會,畢竟漢人地位太低了。

當時,在中原地區的民間,依然還是漢人主導管理的,很多軍隊也失去了原來的那種拚勁和戰鬥力,一旦發生戰爭以後根本來不及阻擋明軍進攻;其次就是“蒙古騎兵”就算野戰實力再強,但也隻擅長奔襲,至於攻城和守城,則是揚長避短了。而明軍則抓住了元軍的戰術弱點,進行了致命打擊,最後得以取勝。

也有人並不認為“蒙古鐵騎”打不過“明朝步兵”,隻不過由於多重因素共同影響,才導致如此結果而已。

首先,並不是“蒙古騎兵”戰力真的就不如明朝的“漢人軍隊”,而是“蒙元朝廷”對地方的駕馭不力所致。

在南方的“大明”開國以後,朱元璋和大臣們在聊天時,就說到了為什麽元朝會迅速滅亡?經過探討得知,是因為元朝官府確實管理不當,所以才導致“元朝”這麽快就滅亡了,這還得從“元世祖”忽必烈說起呢。

當時,忽必烈統一天下了以後,並沒有第一時間鞏固自己的地位,反而是收縮了戰略規模。比如,本來大部分精銳部隊都調到了長江一帶,後來因北方又出現了內亂,才又將這些主力派重新回到大漠草原。

而中原地區主要的“官府衙門”職位還是由漢人來把持,並負責管理漢人百姓,畢竟很多蒙古人不識漢字,也不懂說漢語。這時,就給了不少漢人官吏到處欺上瞞下,卡拿索要,散播謠言,妖言惑眾的機會。

這也是為什麽朱元璋能夠成功的第一個原因。其次,當時的“蒙元朝廷”也處在權力爭鬥的內亂狀態,根本沒心思和朱元璋的明軍對抗。況且,此時的“元朝軍隊”已腐朽不堪,全是“抓丁拉夫”或“債務奴隸”組成,根本沒法繼續打仗,遠沒有當年蒙古騎兵有我無敵的氣勢,在麵對戰力同樣強悍的敵人時畏手畏腳。

於是,朱元璋的“明軍”在北伐戰爭中勢若破竹,很快入主中原,一舉攻破大都,打得蒙古人沒脾性。

第三個原因就是蒙古騎兵本身的問題了。為什麽當年的“蒙古軍隊”可以打遍天下無敵手,能在戰場上所向披靡?這是因為當時的蒙古騎兵每人幾乎要配有三匹馬來回的騎,而且人又善於射箭,在戰術上采取“群狼戰術”或“蜂群戰術”,隻要將對手的陣型攪亂,便會全力發起衝鋒進行近身肉搏,可用彎刀砍傷敵人。

“蒙古人”不會像“波斯人”、“大食人”或“突厥人”那般喜歡用彎刀大力劈砍割腦袋,而是習慣於憑借自己高超的“馬術”來躲避敵人的致命砍殺,反而在兩匹馬相對錯位的瞬間,反手揮刀砍掉對方的大腿或手臂。

如此一來,對方的騎兵就會重傷落馬,墜地後要麽被摔死,要麽被群馬踩死,最起碼也逃脫不了大流血而死。所以說,蒙古騎兵最厲害之處並非“騎射”而是“刀法”,因為“突厥人”、“女真人”的騎射同樣厲害。

正因如此,蒙古騎兵才是“女真”、“契丹”、“突厥”等遊牧騎兵的真正克星。相反,蒙古騎兵在對抗宋朝步兵軍陣時反而吃虧很大,因為對方已經開始使用“火藥武器”,並習慣於手持長刀、大斧並排專砍馬腿。

這時,遊牧騎兵便會發揮“遊騎漫射”的優勢,將那些沒有盾牌保護的步兵射殺之後,整個步兵軍陣就會混亂不堪,於是趁機全力進攻,一旦突破了宋朝步兵的軍陣後,就開始砍瓜切菜般一邊倒的大屠殺了。

但“明朝步兵”並非“宋朝步兵”,因為兩者士氣不同,裝備不同,戰法不同,根本不需要擔心蒙古騎兵靠近,因為“火銃手”們會用“三段式排槍射擊”將蜂擁而來的蒙古騎兵打得人仰馬翻,在此之前還有火炮伺候。

“明朝步兵”尤其是“神機營”在數量上比較多時,連蒙古騎兵也根本抵擋不住“明軍”推進,但他們適合“野戰”而不適合“巷戰”,適合進攻卻不適合守城。因此,當蒙古軍發現北伐的明軍無法戰勝時,要麽一哄而散兵各自逃命,要麽退回城裏躲著避戰,以為這樣能逃過一劫,畢竟元朝統治不得人心,士兵不願賣命。

這時,明朝軍隊發現元軍總喜歡擠在狹窄的街巷當中,正好用火炮對準他們開始射擊,頓時炸得元軍人仰馬翻。同時,元軍的戰馬受到驚嚇後不受控製,不僅整個騎兵陣型徹底混亂,而且相互踐踏而死的就不計其數。這時,明軍繼續用炮火攻城,一旦破城後就先由“火銃兵”開路,追打砍殺,並迫使元軍投降。

……………………………………………………

哈哈,多謝各位書友關注,收藏,推薦,訂閱和評論本書!身為作者,我很高興也很榮幸能為各位讀者提供一部符合大眾口的“都市異能”兼“修真玄幻”小說。常言道“人生苦短,筆尖修長。”是故,修真路漫漫,何處覓長生?煩惱無去處,且看書中人!願《天地任我行之“係列”》小說能給大家帶來快樂與感悟!

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實屬巧合!道友們,打工辛苦,時間緊迫,創作不易,點讚收藏,順便轉發,欲知情節?下回分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歡迎閱讀我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