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馮嚴答應之後,殿內眾人神情各異。

許一清和裴仁如這些人,臉上有喜有憂,喜的是皇帝對馮嚴沒有絲毫的妥協,而且隻要在這十天內,抓到邢茂勳的把柄,那就可以大大打擊馮嚴的實力。

憂的則是,他們的力量到底是太小了些。

在朝堂上可以仗著皇帝的信任和偏袒勉強和馮嚴打個平手,可是出了皇宮,上下多半都是馮嚴的人,他們想要拿到邢茂軒的罪證,並不容易。

如果十天內不能法辦邢茂軒,那麽……

這個後果,許一清和裴仁如都不敢想。

同樣的,對於馮嚴的黨羽來說,許一清所喜的,便是他們所憂心的。

許一清等人所憂心的,便是他們所喜的。

見馮嚴答應了,秦明低頭看了一眼邢茂勳,對夏陽道:“不管邢茂勳的罪最後到底怎麽定,今日他在含元殿中罵朕的高公公,都是不爭的事實。”

秦明手裏提劍,指著在場眾臣道:“高忠義是朕的奴仆,沒有朕的準備,在這皇宮裏,你們任何人不得為難他。都聽清楚了沒有?”

經過剛才的一番爭執,無論是馮嚴還是其黨羽,對於秦明這有些無賴的作風早已麻木了。

他們實在不想在這件事上和皇帝爭吵,最重要的是,他們和天子爭吵,天生劣勢。

見眾臣不說話,夏陽才領著侍衛,把邢茂勳拖了下去。

邢茂勳被拖出去之前,還高聲喊道:“馮相,您一定要為屬下做主,還屬下一個清白啊!”

馮嚴耳聽著邢茂勳的喊叫聲,卻沒有回頭去看他。

秦明把劍交回高忠義手裏,坐回禦座上,望著馮嚴笑道:“今日馮相應該還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要說吧?”

馮嚴剛要張口,秦明卻先道:“馮相別忙,朕有件事,也要和馮相說一說。”

“陛下請說,臣洗耳恭聽。”馮嚴恭敬道。

秦明笑道:“馮媚兒謀反一事……”

說到這裏,馮嚴臉色微變,以為皇帝要變卦。

好在皇帝下一句話是:“朕知道,和你們相府無關。”

馮嚴鬆了口氣,道:“陛下聖名。臣謝陛下還臣清白。”

秦明笑道:“馮相先別忙謝。馮媚兒謀反一事,除了處死的那個狗奴,當真沒有其他同謀嗎?”

馮嚴張口,不知秦明這話是什麽意思。

秦明繼續道:“別的咱們先不說,隻說從天牢裏逃出來,這可就不是一個狗奴能夠做得到的。”

殿內的大臣們也不是第一天認識秦明了。

過去的秦明上朝的時候,隻做三件事:坐著、打哈欠、點頭稱馮嚴說的是。

哪裏有像今日這樣,有理有據的說話。

不少人心想,當真是上天垂簾,讓一向糊塗的皇帝開了竅?

對於秦明的話,馮嚴也不能辯駁,隻得道:“陛下此言甚是,臣請陛下命令有司調查此案……對謀逆之人,不可姑息。”

秦明就是在等著馮嚴這句話,喜道:“既然馮相也這樣說,朕就放手去做了。刑部侍中柳三變。”

柳三變聞聲站出來,恭敬道:“臣在。”

秦明笑道:“朕想把這件事交給你,把宮裏馮媚兒的餘黨一網打盡,一個不留,你可能辦好?”

柳三變自信道:“陛下放心,若是漏了一個,臣願自革官職,與這些人同罪!”

秦明拍手道:“好!柳三變聽旨!朕特任命你為禦案監察使,可以在告知高公公的情況下,自由出入宮禁,宮裏除了……瑤華殿你不能去,其餘地方,凡是有可疑的地方,可疑的人,你都可檢查提審,不需要向朕通報。”

眾人見秦明竟然給了柳三變這樣大的權力,都有些吃驚。

可是馮嚴卻心裏明白,宮裏哪有什麽馮媚兒的同謀,都是他馮嚴安排的人。

秦明之所以這樣大刀闊斧調查此事,就是想要拔掉他在宮裏留下的一切眼線。

馮嚴給了禦史大夫崔啟元一個眼神。

崔啟元站出來,大聲道:“陛下,禦史台有言要奏。”

不出意料,馮嚴到底坐不住了,秦明哦了一聲,挑眉道:“崔禦史有何要奏?”

崔啟元高聲道:“陛下,柳三變此人品行不端,讓這樣的人自由出入宮禁,豈不引狼入室?”

秦明笑道:“請崔大人說說,柳三變如何品行不端了?”

崔啟元激動道:“滿朝官員誰不知道,這柳三變不學無術,逐日流連秦樓楚館,做些**詞豔曲以愉歌姬。這樣的人,陛下怎麽能把這麽重要的事情交給他?”

崔啟元說完後,有幾個馮嚴手下的大臣都紛紛附和道:“崔大人所言甚是,陛下,這樣品行不端的人,絕不能委以重任。”

有人甚至有些憤憤地道:“依我看,陛下就該罷免了此人!”

秦明望著下麵的崔啟元,冷笑道:“崔大人,朕問你,自柳三變入朝之後,他可還曾去過那些地方?”

崔啟元一愣,沉吟道:“臣和他並無交情,如何得知?”

秦明喝道:“本朝的確有官員不許嫖妓之說,可是……”

說到這裏,秦明望著下麵眾人,道:“柳三變在為官之前,可是白衣……更何況,要不要朕現在把京城裏的老鴇龜公都抓來,細細的審一審,看到你們這些站著的高管們,到底有幾個是屁股幹淨的?”

此言一出,滿朝變色。

要知道,秦國至今立國百餘年,上層奢靡享樂之風日盛。

文人們又以飲酒作詩逛青樓為雅事,他們很多人也許不會碰皮肉生意,可是要說沒去過青樓,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便是許一清和裴仁如這樣的老頭,平日裏也喜歡召幾個歌姬到家中宴客,這被認為是對客人的尊重,是風流韻事。

因此秦明這話一出,原本支持崔啟元的人也不敢說話了,他們知道,眼前這個皇帝說得出做得出。

這種事情就是不上稱,稱不上四兩,可是一旦上了稱,那可就是一千斤也打不住。

即便違反的人很多,可追究起來,國法就是國法。

秦明見眾臣都低著頭,便喝問道:“還有誰對朕用柳三變有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