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1-2節
1、遊戲衝關的快感
遊戲讓人又愛又怕,愛的是玩著遊戲的人,怕的是看親人玩遊戲的人。
是什麽,讓遊戲具有如此的魔力?
有人戲言:遊戲無批評。的確是的,遊戲裏麵的獎勵頻頻且花樣繁多,可以是一句話、一朵花、一束燦爛的煙火,也可以是闖關關數、分數或者經驗值,還可以是寶貝、兵器或者是超能力。即使再蹩腳的遊戲新手也可以輕鬆獲取,而不用擔心被人訓斥、被人罵“你真笨”、“知道他是怎麽死的嗎?蠢死的!”、“看看某某,你連給人提鞋都不配!”……有心理專家說:批評伴生自卑,鼓勵催生勇氣。遊戲把一個個玩遊戲的菜鳥變成了勇士。
軟件開發者喜歡把遊戲設計成無數的關卡,難度與新奇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和調整,玩家就在一次次的衝關過程中得到巨大的成就感,並抖擻精神繼續衝擊下一個關卡,並以此作為炫耀的資本,這也可以稱之為比較的動力。
遊戲情境當然必須精妙絕侖,但它的**在於伴隨的未知,未知的精彩等待自己欣賞,未知的挑戰等待自己征服,玩家便會聚精會神應戰,充分調動起各種感知,反應能力超水平並不是什麽稀罕的事情。當大家對遊戲的方式漸漸失去新鮮感的時候,它很快就會走向沒落。一個遊戲絕頂高手完成了最頂峰的衝刺之後,很難想象他還有興趣再去進行第二次,即使無聊到那種時候,其中的緊張與刺激肯定不複從前那般模樣。
與真實的生活最不一樣的,可能就要屬:可以重來。累了,可以重來;失敗了,可以重來;不小心掛掉了,還可以重來……這其實就是給了玩家無數次嚐試的機會,隻要不放棄,就終有成功的一天。雖然現實世界裏,死人無法複活,但犯錯的機會卻可以給。敢於犯錯是人類賴以進步的優秀品質,譬如孩童學步,無不是從一跌一撞開始的,沒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的失敗,怎麽可能迎來第一萬次的成功?可我們如處女座一般完美的要求——實際上是苛刻——讓許多人謹小慎微,坐失了無數的成功機會。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勇氣嚐試失敗,或者不允許有失敗,就自然無法擁抱成功。
遊戲玩家的無師自通,可能有兩處地方功不可沒。一個是提示,鼠標輕輕一點,旁邊浮現的細小文字,指引著、提示著,由生疏到熟悉。想看就看,不想看也行,絕不強迫。還有一個地方是遊戲交流群,無數遊戲困惑在這裏迎刃而解,無數神秘麵紗緩緩掀開。你不需要的時候,我不打擾你;你需要的時候,我無處不在。遊戲心理把孔聖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精神運用到了極致,而且免去了強給而對方不收的尷尬與抵觸。如果教育界能早明白這些,改革的時間還能夠提前,改革的步子還可以再大一點。
這裏,還必須說另外一點,那就是水到渠成式的酣暢。隻要你的能力足夠,就可以一往無前,向前、向前、再向前,把別人遠遠地拋在後麵,而不用等人到齊了再衝關。這種一騎絕塵的快感是我們原先的教育很欠缺的,我們習慣了工廠的製式生產,什麽都是一批批的,千人一麵。學生哪怕再聰慧、再努力,也得老老實實地等著別人,一起考試,一起升級。當然,我們也有跳級製度,卻是如同傳說般的存在。你能想象一匹千裏馬,渴望著酣暢的疾馳,卻要求它緩步徐行,日久天長,恐怕連普通馬也不如了。所以說,眾多的千裏馬不是跑死的,而是平庸死的。
有了這些優勢,遊戲或是可以益智,或是可以培養能力,或者什麽用處都沒有,它的威力,恐怕也足以摧枯拉朽,橫掃一片了。因為,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可以輕鬆自由,可以充滿享受,如此,足矣!
2、山雨欲來風習習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這句話傳唱多少年了,讓人歡喜讓人恨,以前這樣,現在依然這樣,對於考試與分數的重視並沒有因為教育改革的順利推進而變得可以漠視。
據說人人身上都有惰性,絕對的無壓力,隻能讓人慢慢消磨,很難激起奮鬥的欲望。生活告訴我們,保持適當的壓力是非常有必要的。當然,凡事不可走極端,平衡就好。壓力太大,於進步無益,倒是對人心理的畸形發育推波助瀾,而且,經常處於焦慮狀態的人,身體也會受到影響。教育改革前的那段拚命追求升學率的日子裏,什麽“開學恐懼症”、“厭學症”、“考前綜合症”等等層出不窮,就是明證。
分數依然受到重視,如果沒有達到基本的分數,是要懲罰的,小到失去許多自由時間,大到留級,這是學生所不希望看到的,也是老師家長所不希望看到的。教材更新經常進行,部分晦澀的內容刪除了,部分不適用的也刪減了,當然也增加了不少內容——與時代密切聯係的內容。雖然內容的多少與內容的難度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卻也因課本更貼近生活而顯得更有趣味,學生理想分數的獲得似乎也沒有原先那麽困難。
以前,大家隻重視期中考試與期末考試,尤其是學年末的那一次,考試成績將直接關係到自己是否有一個比較好的名次,進而有一個好的座次,關係到是否受老師重視,關係到是受家長獎賞還是粉條炒肉(農村常用的一種家法,細竹條抽在身上肉多的地方,故享此等美名,現在倒是不常用了)伺候,甚至關係到以後零花錢的多少。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有些學生不惜鋌而走險,千裏眼、彈指神功、回眸凝視,甚至調包計、高科技,手段層出不窮,考場中上演著一出出沒有硝煙的戰爭。而現在,每次的考前準備都很重要,因為每一次考試都很重要,這是與以前完全不同的。所學科目太多,這樣的考試就經常進行,考前的準備工作自然也要經常進行,或者說是每一天都在進行。以前誇讚成績特別優秀的人懂得學習“小考小玩,大考大玩,不考不玩”,是說他們平日裏勤奮學習,到了考試時反而不緊張了,甚至可以適當放鬆放鬆,調整自己的臨考狀態。其實,道理也挺簡單的,善於自控,把每一天學踏實了,結果自然不會太差。如今的考試製度改革卻也迫使每一個學生不得不這樣做,也許這樣做是比較理想的狀態。學校的宣傳就是如此簡單:抓住每一天。事實上也確實如此,隻要學生每一天勤奮刻苦,基礎自然踏實堅固,對於考試成績自然也就沒什麽好擔憂的。
而且,老師們還會根據考試內容的難易與多少安排一定的複習時間,少則一天,多則三天,再多就沒有了。期末考試前的複習時間則更多一些,會有一到二周的時間,甚至會更多——如果課程結束得比較早地話。但是課程結束得太早,老師常常會繼續教學下一年級的課程,所以即使如期末考試,複習時間也通常不會超過二個星期。
複習時間主要是交給學生自己的,老師們要求學生通過不斷熟悉內容,繼而整理歸納,建立前後內容之間的聯係,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也就是大家平日裏所說:把書讀薄。能夠達到如此程度,想在考試時取得一個理想的分數,肯定是屢試不爽的。
複習的時候,老師主要是隨時為學生提供火力支援,在他們進入困境的時候指點一番。他們講題目,也進行內容的歸納,但時間都很短,唯恐幹擾了學生自己的探索,隻是題目雖少,卻是精心設計的典型,是老師費盡心思的產品,常讓學生眼前一亮,或者掩卷沉思,卻不會過於依賴。這正是老師所希望看到的,“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能否投入,能學到什麽程度,關鍵還是看學生自己。
如果在沿海,台風來襲,也罕有如臨大敵者;如果是西北,塵土飛揚,也沒人大驚小怪;如果是江南水鄉,山雨欲來,人們照樣淡定從容,因為早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