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第5-6節

5、校外人士的講課與評課

請校外人士來學校講課與評課是家長委員會的功勞。現在的家長委員會可不再是一個擺設,而是實打實可以發揮作用的組織,是學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大臂助。家長委員會的人可能有點少,但他們代表的可是全體在校學生的家長,甚至遠比這個要多。那麽多的人與社會的交接點是非常可觀的,經常可以接觸到對學校教育可能大有用處之人,這時,他們就會想方設法或者軟磨硬泡地把人請到學校。幹什麽?上大課,不上課,聽課也行。聽課當然不是目的,評課才是。

要說,這些家長為什麽會如此熱情,甚至不遺餘力?道理其實很簡單:自家孩子在學校呢,幫學校也就是幫自己,有什麽比讓自家孩子有出息更值得操心的?

被請到學校的都是人才,各行各業的都有,隻要他們認為確實有才,就會心動,而不用在意他們讀了多少書,在哪所名牌大學畢業。顯然,這些被社會錘煉了多年的業界精英,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因為機會難得,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停課前往階梯教室,老師也會去,那才是真正的大課。講課的內容不受限製,可以談營銷,可以講理財,可以說人才觀,甚至可以聊自己的從業經曆……倒也不是真不受限製,而是在他們準備的時候就已經有過交流的。之所以說不受限製,隻是因為內容實在太過寬泛,隻要覺得對孩子成長有啟發、有幫助,他們就樂於接受。

他們的講課水平大多不及真正的老師——術業有專攻嘛——所以,在他們準備的時候通常會安排一個老師跟著,以便隨時提供參考。

大家之所以都很看重校外人士的講課,隻是大家覺得任何人都應該經常接受新鮮事物的刺激,否則知識、思想都容易老化、固化,因循守舊的結果就是退步。學校畢竟不比校外,它還是一個相對純潔而簡單的地方,容易與社會脫節。天天呆在學校裏也許不會察覺,等到發覺,情況已經不太妙了,這一點在老師們經曆過暑期社會實踐之後就有了深刻的體會。雖然現在還無法做到與社會親密無間,但經常讓老師和學生對社會進行了解,想必心裏就會有一個比較準確的定位,這對教與學都是很有幫助的,因為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是社會的一分子,他們都應該生活在社會裏,絕不可能超然於社會之外。否則,他們就有可能在以後不適應,甚至可能栽跟頭。這是大家絕對不希望看到的。

如果該人士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或者沒有太多時間準備,也可以去聽聽課,然後與老師交流看法。如果是老師之間,大家會更多地著眼於課堂設計、知識點的講解和課堂效果。可是現在大家談的會更多地集中在授課內容的實用性,而且會有意無意地讓對方就此談論有什麽可以改進的。

雖然因為表達能力,或者係統性不足,或者其他的什麽原因,不是每一次都有大的收獲,但總體來說,大家還是比較滿意的。事實上,學生對這種另類的課堂很喜歡,或許是年輕人的好奇心太強的緣故吧。這恰恰證明了活動的意義,隨著經驗越來越豐富,這樣的活動仍然有很大的改進空間。可以預料,未來,社會行業裏的精英會有更多的人走進學校課堂,有長期的,有短期的,而且肯定會是一個常態化的亮點。

因為,教育是學校的教育,更是社會的教育。

6、家校教育網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也不僅僅是父母的事情,而是需要合多方力量參與的綜合活動。

由最開始的家訪,到後來的電話訪問,老師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係變得越來越快捷。雖然後者得到的信息量遠沒有前者豐富,也沒有前者那麽直觀,卻仍然不失為一種比較有效的聯係方式,尤其是當學生家長常年在外的情況下。隻是通訊開支就明顯增加了,尤其是打長途電話,時間受到一些限製,交流就無法痛快自如,畢竟,老師的收入並不算高。所以,有重要事情的時候就聯係一下,沒有什麽大事就懶得費心思了,這往往耽誤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教育的效果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

後來,又有了校訊通,學校可以把學生的信息或者提醒以手機短信的方式及時向家長反饋。隻是因為其中需要一定的訪問資格,通常情況下,隻有學校領導和班主任可以使用,普通老師卻不方便接觸。操作起來也不太方便,還是單向的,作為學生家長除了每月扣除一定費用之外,就隻能被動接收信息。所以,它並沒有起多大的作用。這也是學校強勢時代的產物——準確地說,是城市學校強勢時代的產物,因為城市教育發展的步伐沒有跟上城鎮化進程而誕生的畸形——在家長們沒有發言權的時候,學校如上級領導下發文件似地發點信息,而家長則如乖巧下屬似地老實受著,不準,也無法有不同想法,要想教育達到理想的效果,顯然是剔頭挑子——一頭熱。

再後來,便有了家校平台。雖然也需要一定的準入條件,卻是比較寬泛的,隻要是和某個班級有關的老師與家長都可以進入,大家可以方便地交流信息,暢談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有什麽不方便向其他人透露的內容,還可以進入私聊室。如此一來,老師與家長互通有無,信息共享,力量便合到了一處,教育的效果也就一天天地顯露了出來。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家長與老師終於可以平起平坐,不用有什麽顧忌。這樣說似乎有些矯情,事實卻是如此,平等是真正對話的開始,沒有平等,任何交流都不會有什麽實質性的效果。老師與家長這樣,領導與下屬這樣,大人與小孩這樣,即使是夫妻之間也沒有什麽兩樣。弱國無外交,國家尚且如此,更何況其他?

家校平台因為得到了學校與家長的共同承認,其數量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規模也漸漸大了起來,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局域網,學生也可以加入其中,以匿名或者署名的方式發表著成熟或者不成熟的看法和建議。似乎遙遠的網絡卻拉近了成人與孩子之間的距離,許多原來無法進行的溝通奇跡般地順暢,許多有意無意忽略地隔閡被無限放大而引起重視。家校平台因為有了學生的參與而顯得意義非凡。最後教育部也參與進來,花費大力氣建立了一個規模更大,參與人數更多的教育交流平台——家校教育網。細分成不同的省份,又細分成不同的城市,再細分為不同的學校。每一所學校的活動都可以呈現出來,既可以在自己的圈子裏活動,又可以共享其它學校的信息,以此吸取寶貴的經驗。參與的人也增加了熱衷於教育事業的人士,尤其是人數眾多的教育專家團隊。裏麵的資料、信息分門別類,使用起來非常便捷。已經有不少學校的老師開始嚐試使用家校教育網布置作業,而學生也可以在完成作業後在網上提交,老師批閱後直接在網上反饋,省卻了許多麻煩。當然,並不是所有的作業都使用這樣的方式,因為大家對電腦的使用時間都有一個大體的限製,否則對視力、對健康都會造成一定的損害。

家校教育網漸漸成為教育口不可缺少的一個網站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