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1-2節

1、鄉村洗臉

除了經常舉辦校內的各種活動,學校還經常帶學生走出校門,開展一些活動。

又是一個實踐活動日,在學校少先隊隊部的組織下,所有高年級少先隊員排成一個縱隊,向校外出發。這些統一佩戴紅領巾的少男少女,手上提著鉗子、掃把、鐵鍬、鋤頭之類,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沐浴著陽光,邊走邊與前後同學小聲談笑。各班最前麵的扛著一麵大旗,上麵是黃漆大字:福港小學少先隊第×小隊,紅豔豔、黃燦燦,有些奪目。隊伍邊上是帶隊老師,手中也提著家夥。

“洗臉”,不錯,大家都這麽戲稱,其實就是大掃除,每個學期都會定期進行幾次。

村子還是蠻大的,住著一二百戶人家,有一千多人口。而且因為四周小村裏的人經常過來采購,臨近路邊便有了許多店鋪、飯館,特別是有個買菜賣菜的小集市。人多的地方,衛生也就成了問題,流動人員多的地方問題就更大了。雖然大多數人非常注意自己的形象,垃圾什麽的也會妥善處理,但總有一些馬虎或者圖省事的聰明人。每天丟棄的垃圾並不多,但時間一長,積累下來就很可觀了。冬天還好一些,如果是夏天,蚊子蒼蠅到處亂飛,臭氣熏天。房前屋後的,倒是有人及時清掃,但公共場所,願意奉獻的人實在不多,偶爾有人打掃一下,也隻是明麵上的地方得到了處理。其實也不怪他們,如果每天都清掃地話,也是相當麻煩的。大家都不是閑人,每天都有不少活兒要幹,隻有過年的時候,大家才會把村子徹底地清理一遍,到處幹淨利索,舊貌換新顏。最後還是村委會出麵找到學校,要求由學校出人,村委會出車,每年定期地搞幾次,這才有所改變。

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村街,就按照事先的分工投入勞動。基本上是五個人一組,兩個打掃的,兩個撿拾零散的垃圾,一個則把小堆的垃圾盡可能地集中到一個地方,最後形成一個大的垃圾堆。最後由村委會請來的小三輪車裝走。開始的時候叫的都是農用車,一次就可以把垃圾清理完,隻是農用車太高,把垃圾鏟上去不太方便,還不如三輪車好使。三輪車低多了,鏟子輕輕一揚,垃圾就上去了,隻是要多跑幾次。

村子雖然很大,卻也不是每一個地方都需要處理,對於門前屋後的東西,大家還是比較自覺的,學生要麵對的大多是公共場所,比如公路兩邊、村裏的小廣場、村委會、店鋪飯館邊上,尤其是農貿小集市。即使是這樣,一百來個學生撒出去,也看不到多少人。學生們幹一陣歇一陣,幾個小時下來,也個個滿頭大汗,有些學生手心磨起了水泡,有的水泡又磨破了,滲出絲絲血水,又被鹹鹹的汗水刺激得直皺眉頭,卻堅持輕傷不下火線。這還得感謝他們平日裏的經常勞動,否則絕對沒有如此的堅強。

村民與店老板開始隻是看熱鬧,後來陸續有人加入進來,冬天的時候也有人早早準備了滾熱的茶水,夏天的花樣就更多了,有準備茶水的,有買了西瓜切成小塊分給學生的,有做了冰糖綠豆湯的。隨後的洗臉活動中,那些店老板和賣菜的大爺大媽都會準備些吃喝的東西,有的多,有的少,大家也不在意,盡個心意罷了。學生們邊幹邊吃,覺得這樣的活動也比較的有趣味。

到現在,定期洗臉已經是學校的優良傳統,也是促進學校與周邊村民和諧關係的一種有效手段。

2、沐浴茶香

學校東南有一大片茶山,一部分是廣明村集體所有,種的也都是普通品種,因為不善經營,早已長滿了荒草,甚至是成片的細小竹林,有的樹可能有合抱粗了。當年卻是福港中小學學生們的勞動基地,每個星期都有一個下午在那裏度過。學生們在那裏給茶葉鋤草、鬆土,揮灑著汗水。對於經常參加勞動的他們來說,每人一壟茶葉,真是一點壓力也沒有,他們在那裏輕鬆地邊勞動邊說笑,有時幹脆放下鋤頭坐下來,或者在茶山上滿山遍野地瘋跑。燦爛的陽光下,滿眼的綠色,葉片閃動著晶瑩的光澤,跳動著,**漾著,一陣陣清香彌漫在空氣裏,滋潤著每一個人的肺,神清氣爽!

最讓學生高興的是春末夏初,因為那是野萢兒成熟的季節。野萢兒有很多,我們這裏主要有兩種,地萢兒、樹萢兒。前者草本低矮,果實卻要大一些,大的足有拇指粗細,圓滾滾的,中間卻是空的,可以看見裏麵白絨絨的內壁;樹萢兒應該是木本植物,隻是植株不高,最高的也就兩米左右,果實小一些,量卻很大,一粒接一粒掛滿枝頭,很是惹人垂涎。隻是植株上滿是小刺,采摘的時候要非常小心,這卻難不住那些久經戰陣的吃貨們。學生們在勞動的間隙,三五成群漫山遍野地摘。果實甜甜的,非常受歡迎,有的人吃得太多,就連晚飯也省了。不管在什麽季節,同學們鋤草的時候都很認真,哪怕是躲在茶葉樹叢裏的草也會伸手拔掉,但碰到野萢草、野萢樹卻會很小心地避過,不是怕,而是有意留下一份希望,也是留下一份樂趣。

還有兩大片茶山承包給了私人老板,一片叫澗潭茶場,離學校很近,經常走路的人,十來分鍾就到了;一片叫磨港茶場,離學校卻很遠,需要騎車或坐車才行。采茶的時候為了鍛煉學生,特意步行。頭上一頂草帽,腰間掛個小包,包裏是兩瓶水,還有幾個饅頭——那是中午的糧食。

學校組織學生,基本上是采新茶,再晚一些,或者秋茶,是不會讓學生去的,因為那時的蟲子特別多,也有毒蛇出沒,安全上很難得到保障。采新茶的時候就不一樣了,蟲子很少,蛇也幾乎看不到,隻要稍微留心一些,就沒有太大的安全隱患。出發前還要把學生分成若幹小組,每個小組五到十個人,他們同進同出,是不能分開的,萬一有什麽事情可以有個照應,也便於管理。

原來進行茶山勞動,也進行以采茶為主的勤工儉學,後來有很長一段時間停止了。家長對孩子看得很重,自己尚且不舍得讓他們勞動,學校也沒有更好的辦法。隻是近些年,隨著社會對學生生活能力的看重,家長也普遍認識到孩子需要多多地接受鍛煉,教育部門也有了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勤工儉學便再次提上了學校日程。

學生采茶的量是有規定的,低年級的少一些,而且由老師帶著在較近的澗潭茶場進行,高年級的量要多一些,還被老師帶到了距離學校七八裏路的磨港茶場。學生的采茶收入盡歸學校,學校則為學生免費提供草帽、饅頭和礦泉水。超額完成部分則歸個人,倒是激起了學生的勞動積極性,采茶場麵熱火朝天。對於不缺少勞動的他們而言,完成任務自然沒有問題——學校定的量是偏低的,畢竟隻是為了鍛煉學生而已,並不指望學生為學校掙多少錢——大家比的也隻是超額完成了多少,可以為自己掙多少零花錢。隻見片片茶葉在一雙雙小手下飛進了口袋,不久又流進炒茶車間。

新茶的品質要求非常高,最開始的就是一點茶芽,一小粒一小粒的,一天到晚也采不了多少。炒茶師傅水平相當了得,做成的茶葉還保留著茶葉原來的樣子,上麵的細小絨毛清晰可見,隻是縮水了不少,隻剩一兩粒米的長度。產量很小,價錢卻出奇地高,據說一斤茶葉要賣到好幾千塊。稍微晚一點的,是一個茶芽帶一片葉子,它還有一個形象的叫法:一葉一槍。葉即葉片,槍就是尖而細長的茶芽。這兩種茶草都不重,背在身上幾乎感覺不到它的份量,因此隻需要一天稱兩次就可以了,這還是為了保證茶葉的新鮮度而不得不如此,否則地話,幾天采的茶葉背在身上也絲毫不礙事。因為大人一天也隻能采個一二斤、二三斤,小孩有個七八兩就不錯了,隻有那些放假後經常來采茶掙零花錢的不同,他們與那些大人有得一拚,有的甚至比那些大人還厲害,采茶時,隻見雙手翻飛,猶如母雞啄米,看的人幾乎要晃花了雙眼。

茶山上的空氣異乎尋常的好,看著整齊碧綠的茶園,呼吸著帶有茶葉清香的空氣,一邊采茶一邊與同學大聲說笑,時間便也過得飛快。

來的時候是步行,去的時候卻可以坐車——學校裏安排的——隻是仍然有不少學生願意走回去,年輕的身體似乎不知道疲倦,三五成群慢慢走著,談論著今天的任務完成沒有,又有多少收入。談到高興處,相互追逐起來,沿路灑下歡笑聲一串串。

像這樣的采茶,一般是連續三天,有時候茶場急缺人手,也會請學校幫忙,學校在征求家長委員會同意後才能答應。幸好這種時候不多,畢竟學生還是以學習為主,鍛煉須適可而止,茶園也頗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