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作
[1]論語.嶽麓書社,2000
[2]孟子.嶽麓書社,2000
[3]荀子.嶽麓書社,2000
[4]朱熹.四書集注.嶽麓書社,2000
[5]高時良編著.學記評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6]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7]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編著.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8][法]保羅·朗格朗.終身教育引論.周南照,陳樹清譯.王遵仲校.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5
[9][伊朗]S.拉塞克,[羅馬尼亞]G.維迪努.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馬勝利,高毅,叢莉,劉玉俐譯.周南照,桑新民校.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
[10][德]M.蘭德曼.哲學人類學.閻嘉譯.蘇克校.貴陽: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2006
[11][德]恩斯特·卡西爾.人論.甘陽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12][法]埃德加·莫蘭.複雜性理論與教育問題.陳一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13][德]O.F.博爾諾夫.教育人類學.李其龍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4][匈]茨達齊爾.教育人類學原理.李其龍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15]福爾邁.進化認識論.舒遠招譯.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1994
[1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論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1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8]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19]袁貴仁.馬克思的人學思想.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20]楊適.人的解放——重讀馬克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21]張世英.進入澄明之境————哲學的新方向.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22]桑新民.呼喚新世紀的教育哲學——人類自身生產探秘.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3
[23]黃濟.教育哲學通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4]張楚廷.教育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25]張楚廷.課程與教學哲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6]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8]王坤慶.精神與教育:一種教育哲學視角的當代教育反思與建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9]劉鐵芳.走向生活的教育哲學.湖南: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30]柏拉圖.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31][德]卡爾·雅斯貝爾斯.什麽是教育.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32][德]康德.論教育.趙鵬,何兆武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3][印度]克裏希那穆提.一生的學習.張南星譯.北京:群言出版社,2004
[34][美]莫裏斯·L.比格.學習的基本理論與教學實踐.張敷榮等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5][美]詹姆斯·H·麥克米倫主編.學生學習的社會心理學.何立嬰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36][美]喬治·雅各布斯等.共同學習的原理與技巧.林立,馬容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1998
[37][美]約翰·霍爾特.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Learning All the Time——如何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學習和認知世界.李頌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8][日]佐藤學.學習的快樂——走向對話.鍾啟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39][美]約翰·D.布蘭斯福特,安·L.布朗,羅德尼·R.科金等編.人是如何學習的——大腦、心理、經驗及學校.程可拉,孫亞玲,王旭卿譯.高文審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0][美]萊斯利·P.斯特弗,傑裏·蓋爾主編.教育中的建構主義.高文,徐斌豔,程可拉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1][美]J.萊夫,E.溫格.情境學習: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王文靜譯.高文審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42][美]雷鈉特·N.凱恩,傑弗裏·凱恩.創設聯結:教學與人腦.呂林海譯.高文審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43][美]戴維·H.喬納森主編.學習環境的理論基礎.鄭太年,任友群譯.高文審校.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4][美]R.麥克考明克,C.帕依科特主編.學習與知識.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45][美]Linda Campbell; 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多元智能教與學的策略.王成全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1
[46]林崇德.學習與發展——中小學生心理能力發展與培養.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47]陳建翔,王鬆濤.新教育:為學習服務.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48]王敏勤編著.國內著名教改實驗評介.青島:青島海洋大學出版社,1993
[49][美]Barbara L. McCombs, James E. Pope.學習動機的激發策略.伍新春,秦憲剛,張潔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50]董奇等.腦與行為——21世紀的科學前沿.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51][美]珍妮特·沃斯,[新西蘭]戈登·德萊頓.學習的革命.顧瑞榮,陳標,徐靜譯,劉海明校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8
[52][美]R.賴丁,S.雷納.認知風格與學習策略.龐維國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53]R.M.加涅.學習的條件和教學論.皮連生,王映學,鄭葳等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54]張大均主編.教與學的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5]周軍.教學策略.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56]李曉文,王瑩編著.教學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7]劉電芝主編.學習策略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8]蒯超英.學習策略.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59]喬炳臣.學習原理與方法.哈爾濱: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2004
[60]劉韶軍.儒家學習思想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61]史愛榮,孫宏碧.教育個性化和教學策略.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
[62]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63]任長鬆.探究式學習:學生知識的自主建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64]王坦.合作學習導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4
[65]李誌厚.學習論與新課程學習理念研究.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66]鍾誌賢.麵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67]厲以賢.學習社會的理念與建設.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
[68]熊宜勤.知識的學習與教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新發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69]劉宏武主編.課程改革教師崗位培訓資源包 學生學習新策略.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70]劉宏武主編.課程改革教師崗位培訓資源包 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71]王言根主編.學會學習——大學生學習引論.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72]陳心武.一塊亟待開發的處女地.中小學課堂教學策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73][美]戴爾·H.申克.學習理論:教育的視角.韋小滿等譯.張斌賢審校.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
[74][美]David Lazear.多元智能教學的藝術——八種教學方式.呂良環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
[75][美]Cecil D. Mercer,Ann R. Mercer.學習問題學生的教學.胡曉毅,譚明華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76]陶行知.陶行知全集(第4卷).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77]顧明遠,孟繁華主編.國際教育新理念.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78]畢淑芝,王義高主編.當今世界教育思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79]張傳燧.中國教學論史綱.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80]喬炳臣,潘麗娟.中國古代學習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81]李定仁.教學思想發展史略.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04
[82]朱小蔓.教育的問題與挑戰.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83]張詩亞.惑論——教學過程中認知發展突變論.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84]倪勝利.大德曰生——教育世界的生命原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85]鄒進.現代德國文化教育學.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86]郭曉明.課程知識與個體精神自由.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87]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88]靖國平.教育的智慧性格——兼論當代知識教育的變革.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89]項賢明.泛教育論——廣義教育學的初步探索.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
[90]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91]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再論教育走向生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92]馮建軍.生命與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93]劉鐵芳.生命與教化.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
[94]吳康寧等.課堂教學社會學.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95]田慧生.教學環境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
[96]吳鼎福,諸文蔚.教育生態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0
[97]刁培萼.教育文化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2
[98]鄭金洲.教育文化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9]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00]葉瀾主編.“新基礎教育”探索性研究報告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9
[101][加]馬克斯,範梅南.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02][加]馬克斯,範梅南.生活體驗研究——人文科學視野中的教育學.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103][美]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吳國珍,餘巍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104][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李季湄譯.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105][蘇]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蔡汀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
[106][德]F.W.克羅恩.教學論基礎.李其龍,李家麗,徐斌豔等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107]楊啟亮.困惑與抉擇——20世紀的新教學論.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5
[108]張楚廷.教學論綱.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09]黃濟,王策三主編.現代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10]李秉德主編.教學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11]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主體教育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2]施良方,崔允漷主編.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13]石鷗.教學別論.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1998
[114]石鷗.教學病理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115]裴娣娜等.發展性教學論.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
[116]靳玉樂,於澤元.後現代主義課程理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17]張華.課程與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18]鄧誌偉.個性化教學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119]劉文霞.個性教育論.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
[120]熊川武.反思性教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121]賈馥茗.教育的本質.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
[122]張天寶.主體性教育.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123]馮建軍.當代主體教育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
[124]丁安廉,和學新.主體性教育的教學策略探索.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0
[125]和學新.主體性教學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1
[126]瞿葆奎主編.教育學文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127]申繼亮.教學反思與行動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28]金娣,王剛編著.教育評價與測量.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129]單誌豔.如何進行教育評價.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7
[130]俞國良.社會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131]崔麗娟,才源源.社會心理學.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132]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133]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
[134]馮忠良.結構化與定向化教學心理學原理.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135]皮連生.智育心理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36][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姚善友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5
[137]李光偉.中外成才者的足跡——時間運籌縱橫談.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85
[138]周南照,孫雲曉主編.金大陸,黃宏基著.學會共處.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39]簡殊,李建書,張慧萍編著.開發你的能力——JS訓練方案.JS訓練學習中心編印,1996
[140]班華主編.陳立春,程興華編著.創造美好人生——學會做事.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1999
[141]中國教育報社基礎教育部編.劉永曾,鮑東明主編.捕捉最佳教育時機.大連: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5
[142]董遠騫主編.董毅青,薛誌才助編.教學火花集——十二年來創造的教例400則.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143]閆承利編著.素質教育課堂優化藝術.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144]楊光岐主編.會學·學會教學思想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2
[145]李吉林,田本娜,張定璋.李吉林小學語文情境教學——情境教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2
[146]袁勁鬆.腦力訓練.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147]侯書森等編著.青年必知科學用腦手冊.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00
[148]柯維·肖恩.培養傑出青少年的七個好習慣.中國青年出版社,2003
[149]趙幼華,楊之藩.學習化生存.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
[150]學習策略課題組.學習的策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
[151]鄒曉麗.基礎漢字形義釋源.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152]簡明國際教育百科全書·教學(下).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0
[153]辭海編輯委員會編.《辭海》(1979年版)縮印本.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
[154]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2
[155]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
[156]張芳傑主編.牛津現代高級英漢雙解辭典.第三版.香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84.
二、論文
[1]閻亞軍.知識教學與學生發展.[博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06
[2]高慎英.論學習方式的變革及其知識假設.[博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02
[3]遲豔傑.教學:人存在意義的追求.[博士學位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00
[4]燕良軾.教學的生命視野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湖南師範大學.2005
[5]趙荷花.學習的教學論研究.[博士學位論文].湖南師範大學.2008
[6]張傳燧.中國傳統學習理論淺論.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5)
[7]張傳燧.中國傳統教育家論非認知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及其培養.教育理論與實踐,1994(6)
[8]張傳燧.中國傳統學習理論中的心理學思想.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7(4)
[9]張傳燧.中國傳統學習理論的哲學基礎.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2).
[10]張楚廷.全麵發展的九要義.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11]張楚廷.新世紀:教育與人.高等教育研究,2001(4)
[12]張楚廷.素質:人的內在之物.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學報,1996(4)
[13]石鷗.教學話語與師生理解.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5(6)
[14]周慶元,胡緒陽.如何理解學生的“全麵發展”.教育研究,2005(7)
[15]劉鐵芳.試論研究性教學.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6)
[16]辛繼湘.論注重生命體驗的教學.教育評論,2002(5)
[17]裴娣娜.現代教學論生成發展之思——懷特海過程哲學的方法論啟示.教育學報,2005(3)
[18]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9)
[19]葉瀾.重建課堂教學過程觀——“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究之二.教育研究,2002(10)
[20]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教育研究,2002(5)
[21]魯潔.一個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條:塑造知識人.教育研究,2004(6)
[22]魯潔.教育人之自我建構的實踐活動.教育研究,1998(9)
[23]魯潔.論教育之適應與超越.教育研究.1996(2)
[24]遲豔傑.教學本體論的轉換——從“思維本體論”到“生成論本體論”.教育研究,2001(5)
[25]薛曉陽.教育的超越本質及其自由教育的理想.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3)
[26]馮建軍.人的超越及其教育意蘊.教育研究與實驗,2005(1)
[27]田漢族.孔子的完人思想及其現代教育意義.湖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1)
[28]郝德永.人的存在方式與教育的烏托邦品質.高等教育研究,2004(4)
[29]李召存.知識的意義性及其在教學中的實現.中國教育學刊,2006(2)
[30]石中英.人作為人的存在及其教育.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3(2)
[31]成尚榮.從學習出發:教育教學的回家之路.江蘇教育研究,2002(10)
[32]李如密,蘇堪宇.構建教學論體係必須強化“學”的內涵.江西教育科研,2004(11)
[33]李如密,孫元濤.論因教而學.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1(2)
[34]李如密.因材施教與因教而學的整合建構.教育評論,1999(6)
[35]李斌.因教而學及其研究價值.南京師大學報,1999(1)
[36]葉子,蒲蕊.師生交往在學校教育中的深層意義.教育研究,2002(2)
[37]龐麗娟.師生互動的本質與特征.教育研究,2001(4)
[38]吳也顯.從維持性學習走向自主創新性學習之路——麵向新世紀教育、教學體係探微.教育研究,1998(12)
[39]向海英.羅傑斯人本主義學習論及對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山東教育科研,2000(12)
[40]劉慶昌.論教學是有教的學.當代教育論壇,2004(11)
[41]陳佑清.交往學習論.高等教育研究,2005(2)
[42]肖川.學習方式就是人的存在方式.中小學管理,2002(8)
[43]項賢明.教育與人的發展新論.教育研究,2005(5)
[44]蔣曉.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美國近五十年的研究與發展.外國教育研究,1988(1)
[45]劉曉明.學習理論的新發展及對現代教學的啟示.外國教育研究,2000(4)
[46]王家瑾.從教與學的互動看優化教學的設計與實踐.教育研究,1997(1)
[47]潘莉娟,喬炳臣.關於教學生學會學習的幾個理論問題.教育研究,1996(6)
[48]陳佑清.略論學習過程的發現性質.教育研究,2000(5)
[49]裴娣娜.情境教學與現代教學論研究情境教學與現代教學論研究.課程·教材·教法:1999(1)
[50]李吉林.為全麵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上).教育研究,1997(3).
[51]李吉林.為全麵提高兒童素質探索一條有效途徑——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的探索與思考(下).教育研究,1997(4)
[52]田慧生.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時代特征與意義.課程 教材 教法,1999(7)
[53]張兆瑞.訓練大腦的兒童智力操.家庭教育(嬰幼兒家長),1996(2).
[54]長江.為了使孩子更聰明[報告文學]——記開封市縣街小學音樂教師張兆瑞.人民教育,1992(9)
[55]劉鐵芳.讓我們一道在樹下坐一會兒.湖南教育,2004(9)
[56]和學新.主體性的生成機製與教學設計.教育研究,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