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七十一章 慈悲喜舍 4
發菩提心的這些修法,是佛菩薩為大乘佛子指引的必經之路,除非你覺得輪回好,不需要解脫,不做也可以。可是,你現在覺得好不等於以後仍覺得好,當來世轉入三惡趣的時候,就更不堪設想。到那時,好與不好已無力扭轉,趁現在有辦法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抓住時機。
我們也曾講過,要發出離心,但並不意味著從此以後就什麽都不能做,不管家庭的事,不管孩子的事,不管單位的事,……,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家庭事務,孩子的教育,自己企業的發展等等,可以照樣去做,而跟普通人不一樣的是什麽呢?普通人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發財等等,這些就是他們最崇高的理想。學佛的人一旦發起無偽的出離心,就不會覺得這些是最好的,他們知道還有更崇高的人生意義。雖然這些世間的事務暫時要去做,但隻是一種臨時的謀生方法而已。
現在盡管發了菩提心、出離心,可還是人呀,人要活在這個世上就要吃,要穿,要生活,這些生存條件當然要用自己的雙手去獲得,佛也沒有對在家人要求自從發出離心的第二刹那起,一切都要放下。但我們最終的目的不是這些,而是求解脫,這樣的觀點叫出離心,這是每一個學佛的人所應該做到的。佛不會勉強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發出離心、菩提心,但如果你想解脫的話,就要接受這些修法。若不肯接受,不這樣去想,不這樣去做,就無法解脫。擺在我們麵前的就是解脫道。你不接受,就等於是拒絕解脫。除此以外,佛也沒有告訴我們第二條解脫道。
象菩提心這樣偉大的發願,是隻有在佛陀教法下的修行人才可能才具備的。其他世間的鬼、神,或是任何一個未修法的凡夫,他們不但白天沒有這樣的念頭和實際行動,即使連做夢都夢不到。菩提心是非常高尚的一種發心。這一世我們有機會去感受這樣的發心,去修習菩提心,實在是千載難逢,應該值得慶幸。所以,外加行修完以後,一定要去體會、去感受這些大乘佛教的精髓。
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就是這些。念咒、磕頭、燒香、拜佛是不是大乘佛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衡量的標準取決於有沒有這樣的發心,所以。四無量心的修法至關重要。
凡是想修大乘法的人,就要這樣修,就要有這樣的發心。沒有這樣的心,就放不下自私心,有自私心,就不會為眾生付出什麽。即使付出,也是有條件的,希望自己能有所回報。這樣的付出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我再三講過,大乘菩薩要付出,而且要無條件地付出,這才叫做無緣大悲,這是很重要的。
總結歸納從外加行到發菩提心的這些修法,我們應該明白:有三種心行一定要放棄,若不舍棄,便無法修學大乘佛法,無論念佛、打禪或修密……,你都絕對不是大乘行者。亦非小乘行人,這種“修行人”該如何稱呼呢?簡單地說,隻能稱為信佛的人。但不是學佛的人。我們講過,信佛、學佛是兩回事。信佛是你覺得佛陀很偉大,佛說的是真理,你不反對,但自己不去行持佛法,這叫做一般的信佛。而學佛是指,佛陀怎麽做我也一定要如是去做,雖然現在我不能具足佛陀的一切功德,所作所為無法與佛陀一模一樣,但是要有此決心,這才是學佛。那麽,在修行過程當中,我們要斷除哪三種心行呢?
第一要放棄追求世間圓滿的欲望。這種貪欲若不肯放棄,那麽燒香、拜佛、念佛、打座、做功課等,都是為了獲得世間的圓滿,你做的這些根本與解脫無關。貪圖這一世的健康長壽,或者下一世的人天果報,都叫世間法。
不能貪求世間法,並不是指從今以後不要去工作,不要去發展自己的企業等等。但隻能將這些當作臨時的生存手段,做為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們的人生目的和價值不是這一點,而是在輪回裏尋求一條非常安全的出路。所以第一個要放棄的就是貪求世間的念頭。
如果你割舍不下,就僅能算是修人天福報,與解脫還相差萬裏。若是這樣,不修五加行也可以,隻須在自己家中設置佛堂,供養供養佛,或者去廟裏燒燒香、拜拜佛,或許你能得到今生的健康長壽以及後世的人天福報等。珍寶人身如今己經獲得,難遇佛法如今己聽經聞,卻連這麽一點蠅頭微利都不肯放下,那麽,你要等到哪一天才能真正開始走解脫道呢?追求世間圓滿的結果對你來說隻能意味著:長劫輪回在所難免,解脫之日遙遙無期。因此,一定要放下貪欲塵世之心。
第二要放棄的是自私心。很多人雖然在念佛、磕頭,但其目的僅是為了自己解脫輪回。比如一些人也在精勤地修五加行,若問他們:“你為什麽要修五加行?”很多人都會想:“如果不修五加行,以後我就不能聽_-大_-圓_-滿_-或是其它密宗的修法。”“你不能聽密法又會如何呢?”“沒有機會聽_-大_-圓_-滿_-或者大手印的法,我就不能成就。”“你不能成就又怎樣呢?”“我不能成就,就會始終呆在輪回裏,那多苦呀!”。那麽,他們修五加行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不痛苦。若是這樣,就說明他修的五加行,從名稱上看是大乘佛法,但實際上卻不是,因為他們隻是為自己而修,沒有考慮其他眾生的解脫,所以這不是大乘的修法。因此,第二個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有人又會提出疑問:如果沒有自私心,是否便不用懺悔自己的罪障?從今以後也不必為了清淨自己的罪業而修法,金剛薩埵也不用修了?不是這樣的,這些修法都需要修,修的時候也可以觀想清淨自己的罪業,但這不是自私之心。因為要度眾生,首先必須要有度眾生的能力才行。怎樣才能讓自己有能力呢?就是先修金剛薩埵的修法,清淨自己的罪業;再修曼茶羅的修法,增長自己的資糧,這樣把自己的身心調整好了以後,才能具備能力。之所以強化自己的這些修行能力,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將來度眾生。因此我們也不用這樣疑惑。
從另一角度講,若菩提心真正生起,其本身就有清淨罪業的能力,如五無間、謗法等很嚴重的罪業都能因此減少,而普通的殺生,偷盜等十不善業,就可徹底清淨。如果不修其它法,僅修菩提心,也能夠達到這樣的目的,再有其他修法的幫助會更快,所以,第二個要放下的就是自私心。
第三要放下的是什麽呢?等到把加行修完之後,就要去領悟、感受無我,即修密宗或者_-大_-圓_-滿_-正行的修法,其中所講的重點就是證悟空性的修法,那時,我們要放下我執,這是為了能夠更好地無自私的渡化眾生。這是第三個要放下的。在修加行的時候,暫時不必急於去修空性,此時的機緣還沒有成熟。
修出離心時,要放下世間;修菩提心時,要放下自私;修無我時,要放下我執。這些若不舍棄,所謂的出離心、菩提心就都是空話,不可能生起,所以要把它們放棄。
今後,在修行過程當中,要時刻觀察自己有沒有進步,如何觀察呢?
第一、修外加行時,我們要觀察:在沒有聞修此加行法時,我們對世間有何看法、有何貪執;修了外加行中人生難得等一係列修法後,對世間又有怎樣的看法,如果前後毫無改變,一切還是為了自己世間的健康、長壽、快樂等,便可確認自己的修行沒有任何進展,沒有任何收獲。
第二、修菩提心時,同樣要反省:在聽聞修持菩提心修法之前後,我的私心有何等差別?如果修法之前,一切隻為自己,對他人的苦樂無動於衷;修法以後,雖然口裏天天在念發菩提心的頌詞,哪怕念了十萬遍,但內心深處還是認為其他人的好壞都無關痛癢,隻盼自己能早日得解脫、自己能早日明心見性、自己能早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沒有為眾生著想,那就可以確認,聽加行修加行,自己沒有任何大乘法的收獲。
放下我執,對我們來說還有一定距離。雖然在修加行的過程中,根基好的也有可能明心見性,但對一般人而言是比較難的。所以對這點,暫時還不能要求。
總之,第一要舍棄世間,第二要放棄自私心,但不能產生誤會,認為出離心是消極逃避,菩提心也是不能實現的妄想等等。一旦有這樣的想法,就會成為修行的障礙。如果如理如法地去修,這些修法與你們的工作家庭並沒有任何矛盾。在佛住世時,印度的很多國王在治理江山管理天下的同時,也在發菩提心,這根本沒有抵觸。所以你們不能以為一旦發了菩提心,就沒辦法生活和工作。
希望大家能夠重視菩提心和出離心,絕不能認為出離心、菩提心可有可無,從而放棄這萬劫不複的修行機會。從無始以來,我們已經曆了成千上萬次不可思議的生死輪回,直到今天還是一個普通人,再過幾十年告別人世時,如果沒有加緊修行,隻能再次空手歸去,除了所造的如山黑白之業外,其它什麽也帶不走。所以,在整個生命輪回的過程當中,這一世是非常關鍵的。無情的事實就是這樣,珍不珍惜此機會,全憑自己做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