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第七十四章 世間八法1
天力導語:當你不再證明自己的時候,神性就出來了!美就綻放了!
你不需要證明你自己!
沒有一棵樹需要證明它是樹!
你想要證明什麽?
證明你的大腿比別人更像大腿?
或者證明你比別人更像人?
或是證明你的爸爸媽媽比別人更會生?
也許你想證明你的腦袋比別人更聰明?
或是證明你比別人更能幹?
哎!
這或許既是許許多多的人命運的悲哀!
他們原本是上帝的作品,
原本可以散發出天然的品質,
原本可以舉手投足充滿了美麗。【..】
可惜,
當一個美女努力在證明她的美的時候,
散發的卻是醜!
當一個人努力地表現他的聰明的時候,
做的事情卻很愚蠢!
當一個人總想證明自己的時候,
內心卻永遠摸不到、找不到自己!
這一句話,
需要怎樣才可以讓那些迷失的人兒明白呢?
多少生命無辜地在那裏折騰,
拿著自己有限可憐的聰明當做寶貝,
卻不懂得接收上帝賜予的,
與生俱來的魅力、美麗!
隻有當你不再證明自己的時候,
神的光輝才經由你而呈現!
隻有當你篤信,
神的創造即是最完美的作品的時候,
你才可以真實、真誠、坦**地呈現自己,
才可以有機會看到內在的智慧與寶藏,
如同泉湧一般源源不絕!
由內而外的信心,
才會布滿你每一個眼神與動作!
那個時候。
你讓自己陶醉!
因為你遇見了自己,
遇見了神的作品。
這一扇門如此神秘,
以至於那麽多人一生無法窺探!
那種本來的自信被世俗所淹沒,
換來的,
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喂飽自己的匱乏!
凡是不會愛也無法收到真摯的愛的人,
都會陷入這種奇怪的生命輪回之中!
因而缺乏內在的自信,
他們無法真正懂得欣賞自己!
愛自己。
絕不是穿最漂亮的衣服
(那是衣服的事情不關你事!)
也不是戴最美的首飾,
也不是吃最好的食物,
也不是住最豪華的酒店,
開最好的車子!
那些都是玩具,
都是你的妝點!
愛自己源自與你自己的相處,
來自你對自己全然的欣賞,
全然的疼惜,
全然的理解,
全然的接納!
愛的本質。
就是全然的接納!
沒有這一個基礎,
愛永遠進不了你的心靈,
你始終如同孤魂野鬼,
找不到歸屬!
回到本源,
才可以從那裏出發!
隻是放開,
隻是坦然地呈現。
隻是就這樣把自己的目光送到對方的眼睛裏,
隻是如同燭光,
就這樣閃亮既可以貢獻光明!
隻是喜悅地聆聽。
滿心地享受!
隻是讓心靈去感應,
並隨著那份跳動的韻律,
即可捕獲神的禪機!
當你不再證明自己的時候,
神性就出來了!
美就綻放了!
夢靈受到天力的啟示,與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對世間八法的理解和感悟:
在東方,佛教已然成為一種像是宗教的東西。人們為了長壽、興旺、改善生計、個人利益、驅除某些邪靈等等而修習佛法。因此人們並非意欲證悟,而是致力於妝點此生。西方也好不了多少。在西方,法也並未真正用於證悟。在那裏,人們修習佛法主要是為了撫慰自己、療愈自己,為了放鬆……為了所謂的自我成長。
佛陀不是為了這類的世間利益而教導佛法。也許我們以為我們是富於靈性的人。所以我們並不是在尋求物質利益;然而我們仍在追尋某種心靈上的收益,我們希望擁有快樂的人生。這兩者同被視為世間利益。如果我們懷有那種動機,佛教就是一條我們應該避開的道路。從自我的觀點來看。佛教道路基本上是個壞消息。我們愈是修習、研讀佛法,它對自我愈顯得震撼,它與利己主義愈發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應該仔細思考什麽才是我們要的。還不太晚,我們仍舊可以退出。
阿底峽是印度最偉大的佛教學者之一,他用很棒的方式描述。他說:“有八件事情讓人軟弱”,意指世間八法或我們所落入的八種陷阱:
希望受到讚美;不希望受到批評
希望得到;不希望失去
希望快樂;不希望痛苦
希望聲名遠播;不希望默默無名或受到忽視
這世間八法十分重要,我們應該熟記在心,那麽就可以不時檢查我們是否落入其中任何一個陷阱,或甚至是全部。檢查是否落入任何一個這類的陷阱,是我修習的核心基礎。它們很容易記:毀與譽,得與失,苦與樂,譏與稱。
因此我們檢視自己是否落入任何這類的陷阱,我掉進全部這些陷阱,尤其是第一個:希望受到讚美。我總是喜歡被讚美,那是我最大的弱點。我相信這發生在我們許多人身上。微小、膚淺、無用、可笑的讚美之詞,就能讓我們變得非常軟弱。批評亦然,幾句荒謬、毫無意義的批評,能帶來永遠的傷害。
我想你們都知道我在說什麽:我們多麽喜歡贏,多麽不喜歡輸;我們多愛受人關注。多不樂意被人忽視……這一切都是陷阱。如果我們落入其中一個陷阱,我們就變得軟弱。
我總是掉進這八種陷阱。我不想失去朋友,我希望得到讚美,我不願意被人批評,我想得到弟子,我希望被重視,我不想被冷落。那麽我會怎麽做?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避開我不想要的,最後我就去滿足別人的自我。
理想狀況下,假如我是一個真正的老師,我應該告訴你一些你需要聽的東西;那有可能很傷人。假如我當真嚴肅看待我做為心靈友伴的角色,那會殺傷你的自我,真正原因就在於靈性道路與自我希求乃是背道而馳的。很遺憾我得這麽說,但這是唯一之道。
因此,如果我們想成為靈性修持者,如果我們希望變得強壯。我們應該是需要鍛煉的。阿底峽尊者教給我們一種很棒的訓練方式,稱為“婁瓊”。“婁瓊”是個藏文字,意指“修心”。這個修煉方式基本上就是記得問問自己:我們正落入哪些陷阱?
讓我們回到前麵的問題:我們懷有何種動機?那是一切事物的真正起因。我們是認真想要證悟,亦或我們所做的這一切隻是為了放鬆、療愈,又或許因為我們已在生活裏經曆嚴峻的問題與障礙,我們隻是想從中複原?提醒你。那或許真能達到某種效果。倘若我們以這種動機來修習佛法,我們或許真能得到某些世間利益,但我們將無法徹底運用佛法的可能性。由是之故。我們修習的甚至將不會是真正的佛法,而是某些捏造的複製品。
因此我們的動機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擁有第二類動機——為了達到全知或證悟而修持靈性道路,那麽我們必須有一條完整的道路。
是什麽造就一條完整的道路?一條完整的道路需要具備見、修、行。請注意,這點非常重要。我注意到西方有許多方法毫無見地,似乎有太多的方法:各種禪修、新世紀音樂、複生、複死……提醒你,將這些作為方法是可以的,我一點都不是在批評方法,但你必須要有見地。如果你沒有個見地,你哪兒也去不了。它或許能夠治療某些創傷,或是像普拿疼一樣可以暫時止痛。見地非常重要。見地決定了修與行。
那麽,我們如何獲得見地?透過研讀,透過審查我們所研讀的內容;這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道之所以特殊的地方。他給予我們質疑的自由。就你的邏輯與常識所及。你可以問問題,你可以辯駁,你可以分析。因此你應當研讀並且歸結出見地;基於那個見地,你獲得對此修道的信心;然後你可以選擇許多方法。
此刻,我們可以說擁有出離心是我們的見地。我們所謂的出離是什麽意思?當我們觀賞電影時,那是名副其實的出離。為什麽?因為當我們看電影時,即使各種形色的事情都發生在熒幕上,我們知道那不過是一場電影,那全都是假的。其中也許有動人的愛情或懸疑的情節,我們甚至會感動落淚,然而我們內心知道,那隻是一場電影。
比方說,電影放映當中,當我們感覺想要去洗手間時,我們會有勇氣起身前去。沒什麽大不了,我們並未真的陷在其中。這是為什麽我們稱此為出離——我們對這件事有正確的見地。既然我們了解到它徒勞無益的一麵,就會有真正的出離。但相反的,在我們所謂的生活的大電影裏,卻很少人擁有這種勇氣。
當然,出離並不意味著,由於了解這是一場電影,我們就必須走出戲院,並且鄭重發誓再也不看電影。僅僅了解到這是一場電影,就已經徹底改變我們對這場電影的態度。我們無需停止看電影,我們仍然可以觀賞,然而出於這份了解,我們就不會陷進去,它變得沒那麽重要。這有點像是短暫的證悟。
這是我們所需要的,然而了解這是一場電影卻著實不容易。我們總是被困住,到最後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真的。然而當我們坐在這裏,沉浸於這場電影,或笑或哭,完全迷失在其中時,就是由於我們的善業,由於我們的功德,我們身旁的這個人拍拍我們的肩膀說:“別擔心,這隻是場電影。”這個人就是我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