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遇見三生石

起了大早去火車站。

火車開了才發現,手機沒帶,忘在家裏,真是粗心大意,算了罷,這樣玩得更沒有負擔,這樣玩得更與世隔絕。

和上次比起來,人多了不少,不過開往杭州的火車還好,不會那麽擁擠。

獨自坐在窗邊看著沿途風景,這次是獨自出來的。

一個人是旅行,一群人是旅遊。喜歡旅行,不喜歡旅遊。

火車開了三個多小時,一直看著窗外,腦子空白,發呆。

到了中午,火車行駛了一半的路途,天上開始烏雲密布,向窗外望去,前麵的路灰暗,後麵的路光明。

慢慢進入了下雨區,雨水順著車窗飛濺進來,弄濕了衣裳,但是不願關窗,喜歡這樣的感覺。

遠處田間,有人拿著籃子,裏麵是香燭冥錢,去掃墓。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已經過去很多天了,要掃墓,什麽時候都可以,又何必一定要清明?

車廂裏很安靜,原來開往南方的火車也如南方一樣恬靜。

一天沒吃東西,因為不餓,心情平靜時就是沒有什麽食欲,看來自己比較適合去修行。晚上七點多到了杭州,打車去下榻的飯店,還是上次的飯店,對於熟悉的事物,總是放心的,人都有這樣的想法。

房間是早就訂好的,拿了房卡上樓,六層,從房間的窗戶向外看去,風景很好,向下看去,頭暈目眩。

走在有點熟悉卻又生疏的街道,路上行人多,上次來的時候還是嚴冬,現在卻已快立夏,時間過得這樣快,總是在不經意間,就從你的眼皮底下溜走了。

夜晚的雷峰塔很美,被五顏六色的燈光照耀著,就像托塔李天王手中的玲瓏寶塔。

現在去雷峰塔有些晚了,隻在下麵照了幾張相。坐在石階上,晚風有些微涼,突然傷感起來,沒由來的。

在西湖周圍走了走,有人在湖中劃船,風過水麵起波瀾,船就像枯葉一般在湖水中沉浮。

第二天起了大早。

精神滿滿的向雷峰塔走去,門票四十。

帶著虔誠的心走進雷峰塔,頓時感覺心裏很壓抑,就好像進得來出不去的感覺,塔內燈光有些昏暗,現在人還不多,向周圍看去,零零散散的隻有幾個遊客而已。

白娘子與許仙的故事永遠被珍藏在雷峰塔和人們的記憶中,也許它是真實存在的。

塔內有很多遺跡,沒有照相,留在腦海中就可以了,有些事物,隻有親身體驗才可以,不能用現代的技術保留。

慢悠悠的到了塔頂,這景色,讓人為之臣服,遠遠望去,整個西湖幾乎盡收眼底,人們就像螻蟻,朝陽籠罩整個西湖,籠罩雷峰塔,籠罩著文尚雪,頗有那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勢。

在上麵呆了很久,遲遲不願下去,直到遊人越來越多,讓人感覺到擁擠,才不得不離去了。

下一個目的地是靈隱寺,也是遠近聞名的寺院,向往已久。

靈隱寺在西湖北麵,還好,都是在西湖周邊的,打車去就可以了,總不怕迷路。

到靈隱寺的時候已經快中午了,真後悔沒早些來,人可真多,果然是千年古刹,香火旺盛可不是蓋的,看那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真是望而卻步,討厭人多的地方,以為這裏會是清幽恬靜,沒想到反而是喧雜吵鬧。

“哎~明天早點來吧。”反正訂了五天後的車票回去,有點沮喪的走出靈隱寺的寺門。

站在人來人往的石階上,望著遠處,總要找地方去才是,不然能幹什麽。

寺院周圍有很多古樹,參天而立,尋著那些古樹,不知不覺竟走遠了,人群的喧鬧聲,來自寺廟裏僧侶的梵音,漸漸遠去。

周圍隻剩下鳥鳴,不知是什麽鳥,不見蹤跡,隻聞餘音。

不遠處有條小路,一路走去,有條小河,過了河,來到一個小村莊。

地圖上說這裏是靈隱村,如果不是提前知道,也不會認為這是一個村子,發展的太快了,像個小鎮。

有些建築還是江南一貫的風格,白牆黑瓦,不過有的也不是,說不出來的一種怪異感覺,獨自在靈隱村轉。

沒有很多遊人,但還是有,那種怪異的感覺,原來就是那種商業氣息,很失望,本以為誤闖桃源,沒想到卻還是在塵世。

村子裏沒什麽可看的,轉了轉就出去了,靈隱寺往下走大概五百米遠還有個法鏡寺,本想去,不過一想到靈隱寺那人山人海的大場麵,法鏡寺雖不如靈隱寺出名,但人也少不了的,到底去還是不去呢?

就在考慮去處的時候,肚子不爭氣的叫起來,中午了,早飯還是七點多吃的。摸了摸抗議的肚子,還是先找吃飯的地方。

靈隱寺周圍有不少小館,隨便找了一家進去,考慮到這附近都是寺院,還是點了一道素菜,冬菇地栗,一碗米飯,午飯就這樣搞定了。冬菇鮮香柔嫩,地栗鬆脆爽口,還是不錯的一道菜。

法鏡寺人不多,比想象的少,不知道是不是中午的原因,大家都回家吃飯去了。

法鏡寺建於東晉,清乾隆年間改名法鏡寺,以前的名字麽,好像是叫繙經院,是杭州唯一的比丘尼寺院。比丘尼就是指尼姑,阿彌陀佛。

進寺院看見比丘尼文尚雪就虔誠的行禮,她們也回禮,隻是麵無表情。

這個寺院附近有金佛洞,蓮花泉,三生石等古跡,但文尚雪的目標是三生石。

耐著性子先在法鏡寺裏轉了一圈,照了些照片,但是那些佛陀塑像沒敢照,講究點的都知道這個規矩,佛神的塑像最好是不要照的,這樣是冒犯了神靈,也許是迷信,但也是尊重。

三生石在法鏡寺大門左邊,一路有些坎坷,不太好走,越是難走,就越讓人覺得前方有難尋的寶。

來到三生石前,大概高十米,寬差不多兩米,和自己想得不太一樣,現實總是和我們的想法有出入。

石上刻著“三生石”三個大字,還有《唐•圓澤和尚•三生石跡》的碑文,講述的是關於三生石的傳說。石上有很多唐宋的題詞,不過有些已看不清楚了。

摸一摸石頭,觸手冰涼,上麵有人刻的字,是現代的,用尖利的小刀之類的東西,刻得歪歪扭扭的,某某和某某的名字,是有個傳說,相戀的倆個人把對方的名字刻在三生石上,下輩子就可以再續前緣。

誓言寫在紙上會破碎,刻在石頭上會被風化,隻有深深烙在心裏,才不會被湮滅,但是,人心太容易變。

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莫要論。

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按照慣例照了相片,口中高吟這首詩,回頭看了最後一眼,離去。

隨後又去看了金佛洞,就是一個洞;蓮花泉,就是一汪泉水;三生石也隻不過是一塊刻滿文字的石頭而已。

也許一切都是那麽普通,但是我們卻讓它們變得特殊,變得傳奇。

《雲起梅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