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統三年①,小皇帝高緯十二歲,要舉行元服禮。大齊朝中,裏裏外外最忙碌的,肯定非我和士開莫屬。

如果是作為皇太子加元服,禮儀還能簡略些。作為皇帝,即使是小皇帝,舉行象征成年儀式的元服禮,前前後後的程序,比起皇太子元服禮,要繁雜得多。

太上皇帝對此非常重視,叮囑我一定把儀式辦得隆重體麵。

為了讓太上皇、皇帝父子二人開心,我不能不竭盡心力。

從正月開始,我在崇正殿內忙了兩旬有餘,總算把一切安排停當。

吉日前,我本人親為使者,浩浩****地大陳儀仗,以玉帛告圓丘方澤,以幣告廟,做足了元服禮的預備式。

二月壬寅朔,皇帝元服禮。鍾鼓齊鳴,儀式開始。群官定位排列,每個人都穿上最莊重的禮服。

萬眾矚目下,小皇帝頭戴空頂介幘走出。太尉婁睿先行盥洗儀式,抹淨雙手後,趨前升階,親手為小皇帝脫去空頂介幘。侍臣以朱漆案跪呈黑介幘,太尉拿起,為小皇帝戴在頭上。奉加禮訖,太尉婁睿趨進,站立於太保、任城王高湝的右邊。

太上皇的同父異母兄弟、任城王高湝手捧祝福書,北麵宣讀。

讀迄,任城王為小皇帝加冕。作為侍中,我負責為小皇帝脫去絳紗袍,係上玄紱,然後,為他穿上正式的袞服。

所有這些儀式完成後,任城王率宗室上壽。

群官三呼萬歲,進獻禮酒十二鍾,米十二囊,牛十二頭。

大禮畢。開始奏獻樂舞。

繁縟的儀式正式結束後,樂舞開始,這些節目,都是太上皇和小皇帝平日非常欣賞的。

我安排了全部七套部樂:第一部是《國伎》,第二部是《清商伎》,第三部是《高麗伎》,第四部是《天竺伎》,第五部是《安國伎》,第六部是《龜茲伎》,第七部是《文康伎》。

每部樂舞間歇期間,為了不至於冷場,還雜有疏勒、扶南、康國、百濟、突厥、新羅、倭國等四夷伎樂。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使儀式顯得更加熱鬧、好看。

欣賞部樂過程中,我不厭其煩,為小皇帝高緯一一講解這些部樂的來曆:《國伎》,原來的名字是《西涼》。苻堅末年,秦國②大將呂光、沮渠蒙遜等人率軍占據涼州,改編龜茲聲樂而製成此曲,當時號為《秦漢伎》。魏朝的太武帝平定河西後,就把俘獲的整個歌舞班子帶回魏國朝廷,把這部部樂稱為《西涼樂》。後來,改稱《國伎》。這一部樂中,樂師所使用的曲項琵琶、豎頭箜篌等等樂器,都出自西域,非華夏舊器。其中的《楊澤新聲》、《神白馬》之類歌謠,皆出自胡戎地區,也非漢魏遺曲。所以,《國伎》的樂器聲調,非常奇異,曼聲動人。

除此以外,這一部樂中的歌曲《永世樂》,解曲中的《萬世豐》舞,曲中的《於闐佛曲》,都是源於西域諸國。奏此部樂,樂器有鍾、磬、彈箏、搊箏、臥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笙、簫、大篳篥、長笛、小篳篥、橫笛、腰鼓、齊鼓、擔鼓、銅鈸、貝等十九種,需要樂工二十七人來演奏。

《高麗伎》部樂,源於高麗。歌曲有《芝棲》,舞曲有《歌芝棲》。樂器有彈箏、臥箜篌、豎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簫、小篳篥、桃皮篳篥、腰鼓、齊鼓、擔鼓、貝等十四種,共需樂工十八人。

《天竺伎》部樂,據說是晉末涼州的張重華所創。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樂器有鳳首箜篌、琵琶、五弦、笛、銅鼓、毛員鼓、都曇鼓、銅鈸、貝等九種,演奏時需要樂工十二人。

《安國伎》,乃魏朝馮太後時代從西域引進。歌曲有《附薩單時》,舞曲有《末奚》,解曲有《居和祗》。樂器有箜篌、琵琶、五弦、笛、簫、篳篥、雙篳篥、正鼓、和鼓、銅鈸等十種,需要樂工十二人。

《龜茲伎》,原為秦國大將呂光滅龜茲時所得,後流傳四方。魏朝占領中原後,重新得到了《龜茲伎》部樂樂團,流傳至今。

《文康伎》,又稱《禮畢樂》。這一部部樂,倒是中華正音,本出自晉朝太尉庾亮③家。庾亮死後,他家中的歌伎追悼他,製作麵具,像其容而舞之,並取庾亮的諡號為部樂命名。當時,每奏九部樂,最後都要演奏此曲,所以又稱為《禮畢樂》。其行曲有《單交路》,舞曲有《散花》。樂器有笛、笙、簫、篪、鈴槃、鞞、腰鼓等七種,三懸為一部。共需要樂工二十二人。

隨著一部又一部部樂的演出,我一旁細細解說。小皇帝高緯聽得津津有味。他完全忘記了身上累贅的禮服,托頤沉思,兩隻眼睛熠熠發光;太上皇飲酒頷首,搖頭晃腦,沉浸其中;皇太後胡氏意味深長,朝我發來脈脈含情的、讚許的一瞟。

演奏完上述正式的部曲,我們北齊的音樂大家曹妙達開始出現在殿庭中。這個白麵少須、長相妖冶的家夥,自從太上皇繼位以來,大受寵用,創製了不少新曲目。曲調婉轉,辭極豔麗。他最有名的短曲,有《萬歲樂》、《藏鉤樂》、《七夕相逢樂》、《投壺樂》、《舞席同心髻》、《玉女行觴》、《神仙留客》、《擲磚續命》、《鬥雞子》、《鬥百草》、《泛龍舟》、《還舊宮》、《長樂花》及《十二時》等曲。

曹妙達創製的所有曲目,風格皆掩抑摧藏,哀音渺渺。勾魂引魄之際,讓人黯然神傷,流連不能自已。樂極生悲之境,油然而生。

夕陽西下,深紫色的天空那麽憂傷,那麽迷人。整個皇家庭院內,在豔曲的音聲中,彌漫著一種莫名的哀怨氣氛。

空氣漸漸地更加冰涼,參加集會的人們越來越身感涼意。當當幾聲鑼聲過後,衛士們在各處燃起了庭燎的巨大火堆。冷冷的夜色,很快被暖融融的紅色所溶化。歡聲笑語,再次響徹皇宮的殿堂和庭院之中。

如夢幻般,安排在宮牆四周的焰火忽然點燃,整個天空完全充滿了神奇的、絢麗的、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明亮彩色。飛躍於夜空中的煙花砰砰地爆閃著,從一個圖案幻化出另外新的圖案。而本來還沉浸在暗影中的庭院地麵,全部亮如白晝。

樂聲響起,太上皇帝最喜歡的魚龍百戲開始表演。在搖曳高舞的魚龍隊伍引導下,各種各樣的新奇雜耍,俳優、侏儒、山車、巨象、拔井、種瓜、殺馬、剝驢等,千奇百怪,炫人眼目,陸續雜遝而來。

如潮的、魚貫的隊伍中,除了上述雜耍外,還有神鼇負山,幻人吐火,千變萬化,曠古莫儔。

殿庭內,所有的人都站立起來。有些外地入覲的官員和夷蠻土著使者,從來沒有見過、想象過這樣的東西。他們瞠目結舌,呆立伸脖,甚至忘記了拍巴掌。

雜耍百戲隊伍跳躍歡舞,須臾之間,消失在庭園後麵,完全給人如夢似幻的感覺。

還未等觀者喘息過來,忽然殿庭內集水滿衢。黿鼉龜鼇,水人蟲魚,在冬天的夜晚,非常駭異地出現在陸地上。

那些戲子們的服裝上都綁有內部安置蠟燭的微細燈籠,活靈活現,怪模怪樣,十分逼真。

未等人們讚歎出聲,一條碩大的鯨魚憑空出現,從魚嘴內噴出數丈高的水柱,在天上焰火的映襯下,怪異無比。不少膽小的人,驚呼後退。

倏忽之間,鯨魚化成黃龍,長七八丈,聳踴徜徉,昂首擺尾,口吐火舌。

焰火不停地放。皇宮的庭院比白晝更亮。

不知什麽時候,在庭院中豎起了兩根大柱,紅繩係於兩柱間,相去十丈。兩個絕色美女,以讓人眼暈的速度攀爬升上柱子頂部,在距離地麵十多丈高度的繩子上麵對舞盤旋,打著筋鬥,互相從對方頭頂躍過。而後,她們時而後退,時而向前,相逢切肩而過,騰挪換易,歌舞不輟。

所有參加舞樂的伎人,都衣錦繡彩。燈光照耀下,他們的服裝千奇百怪,五光十色,讓人眼花繚亂。

海內奇伎,無不總萃。金石匏革之聲,聲聞數十裏外。庭燎炬火,光耀天地。百戲之盛,亙古無比。

在我監製下的全套宴饗鼓吹,製度超越前人。僅僅用於擺放樂器的條案,就橫列整整十二長案。案下,不是簡單的木柱支撐,而是雕木為形,熊羆虎豹,騰倚承之,以像百獸之舞。

所有的大件樂器,上麵皆用朱漆作畫。每案的小鼓加金鐲裝飾,而羽葆鼓、鐃鼓、節鼓,都飾以五彩花紋。長鳴、中鳴、大小橫吹,都裝飾有五彩小幡。金鉦、鼓等樂器,也都加八角紫傘以為飾物。

那些演奏大鼓、長鳴、大橫吹、節鼓及橫吹後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等樂器的伎人,各個打扮得漂漂亮亮。每個人,都是統一裝束,身穿緋地苣文的袍褲,頭上戴金絲合歡繡帽。

樂工、伎人、百戲等等參加表演的人,加起來,數目高達一萬二千人。

至於此次皇帝元服儀式加焰火、百戲的表演費用,何止巨億!

觀此勝景,微醺中的太上皇帝二目發光,嘖嘖生歎。他舉杯暢飲,興奮得頭上的白紗帽都晃歪。

“如此快活,一日可敵千年!”他讚賞地對我說。

太上皇略微有些氣喘。飲酒加上微寒,他有氣疾發作的跡象。

我趕忙過去,給他披上黑貂皮的披風。

在這燈火輝煌的夜裏,品咂人生的歡樂,讓人頓起淒涼之感。

幸福的津液充溢在黑暗中,彌漫在燈光跳躍的空氣裏,就連新宰殺動物的血腥味,也充滿一種誘人、甜膩的味道。所有的芳香,靜靜噴發著無形的微粒。

漸漸地,庭燎熄滅。天空像朦朧的藍寶石一樣呈現半透明的顏色。皇宮慢慢安靜下來,群臣逐漸散去。北國冬日的霧氣籠罩著天空,一股徹骨的寒冷從腳下升起。

少年皇帝已經被宮人送回南宮安寢。而我、太上皇帝以及太後胡氏,三個人,還都靜靜地坐在原處,邊飲熱酒,邊聆聽北國早晨的天籟之聲。

忽然,鄴宮昭陽殿方向閃爍著火光,隱隱約約,先是有青煙升起。慢慢地,紅光迸現,有失火的跡象。而後,便是宮人、衛士救火的呼喊聲和雜遝的腳步聲。

未及半個時辰,宣光、瑤華等殿也被火焰蔓延,劈劈啪啪的殿梁爆燃的聲音,清晰可聞。

顯然,一定是昨夜百戲的戲子們或者是宮人、衛士遺失火種,造成清晨的火災。

太上皇帝笑了:“好大一棚焰火,可惜現在黎明,不如夜晚好看!”

太後胡氏也笑:“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太上皇正想重新改建殿宇呢。”

我連忙附和:“是啊,太上皇心想事成,真是上應天意,下和人心!”

望著越燒越旺的大火,太上皇帝一下子站立起來,兩臂一揚,擺掉身上的貂皮披風,興致十足地對我和太後胡氏說:“好,正好我要離開這裏去晉陽。鄴城宮殿,燒得真是時候!”

①公元567年。

②指苻氏建立的前秦。

③庾亮,字元規,潁川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東晉政治家、文學家。他是晉明帝之妻庾皇後的哥哥。永嘉五年(311),庾亮被時為鎮東將軍的司馬睿(晉元帝)征召任命為西曹掾,後轉任丞相參軍,封為都亭侯。晉明帝即位後,庾亮曾以中書臨領左衛將軍,曾經參與討伐王敦叛亂的活動。太寧三年(325),與王導輔立晉成帝。鹹和二年(327)蘇峻、祖約起事,庾亮出奔潯陽,與溫嶠推荊州刺史陶侃為盟主,擊敗蘇峻、祖約。鹹和九年,庾亮都督江、荊等六州諸軍事,領江、荊、豫三州刺史,進號征西將軍。此人誌大才疏,很想謀求收複中原,未成身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