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水戰 下
隨著代軍戰船向前推進,越來越多的戰船進入到秦軍投石機的打擊範圍,不僅是前兩排的大型戰船,後麵的中型戰船,改型的戰船,還有木筏,也都成為秦軍的打擊對像。因此秦軍也漸漸取得了一些戰果。
因為這些戰船都是用民用船隻改造而來,船體的結構相對來說並不那麽結實,經不起猛烈的撞擊。因此如果挨砸的石塊多了,就算是沒有命中致命的部位,還是會讓戰船的船體散裂而進水,由其是中型戰船,船體較小,結構也更為脆弱,再加上沒有船頂,如果連續挨二三次石塊的打擊,船體就吃不住力了。更不用說是木筏,隻要被一塊大石擊中,就立刻會被砸散架。
另外,雖然代軍的戰船、木筏在出戰之前都澆過了水,但除了三十二艘大型戰船之外,其他船隻都沒有蒙上牛皮,抗火性也大大降低,也經不出火油長時間的燃燒。
因此在秦軍的奮勇打擊之下,代軍連續有好幾艘戰船被投石機擊沉,而被擊沉的木筏更是多達十餘艘,還有好幾艘戰船上都燃起了火焰,也包括有幾艘大型戰船。
不過這時代軍前兩排的大型戰船己經突進到了投石機的打擊死角,而陶製飛彈還從戰船中不斷的發射出,秦軍著火的船隻、木筏己經超過了一百艘以上,不少船筏上都己經完全燃燒起來,不少秦兵為了躲避火焰,爭先恐後的向水裏跳。
這時代軍的戰船己經推進到了駐離秦軍的陣列隻有一百多步的距離,因此秦軍的戰船也不能再躲在木筏的後麵,紛紛搖動槳櫓,迎著代軍的戰船衝了上去。希望能夠靠近代軍的戰船,進行接舷交戰。
而在這時,代軍的戰船也在迅速的改變陣列,變橫列陣式為縱列陣式,三十二艘戰船有二艘因為船體被震裂漏水,退出了戰鬥,返回水寨中進行修理,而剩下的三十艘戰船迅速的調整位置,排列成了四支縱隊,每支縱隊有七到八艘戰船不等,每艘戰艘之間的距離大約是八到十丈,除了頭尾的兩艘戰船之外,中間的戰船艙風也都迅速的調整了床弩的布局,變成了左右布置,這樣就能將所有床弩的威力完全發揮出來。
結果這四支縱隊就像四把利劍一樣,插入到秦軍的陣式中。雖然秦軍的船筏拚命的向代軍的戰船逼近,而代軍戰船則是左右開弓,兩側的床弩都奮力的向秦軍的戰船射擊,而在其他的舷窗,其他的士兵也是弓弩齊射,箭矢如兩,射向秦軍而去。
因為這時雙方的距離太近,因此床弩發射的陶製飛彈的命中率極高,秦軍的戰船、木筏被打得紛紛起火,還有不少秦兵中箭身亡。一時火光大盛,煙霧彌漫,秦兵的慘叫聲不絕於耳。而代軍的戰船因為是全封閉結構,秦兵的弓弩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不過在代軍這樣嚴厲的打擊下,還是有不少秦軍的戰船、木筏冒著代軍的打擊,奮力的逼近到代軍戰船的船邊,還有不少都帶著火焰。
但等靠近了代軍的戰船之後,秦兵們才發現,代軍的戰船不僅是全封閉結構,而且還是向內傾斜,這種設計也讓秦兵們頭疼不己,因為根本就沒有辦法蹬上代軍的戰船。有的秦兵雖然舉起手裏的槍戟武器,向代軍的戰船一陣猛砍猛刺,但這也僅僅隻是泄憤而己,對代軍的戰船幾乎沒有任合的影響。雖然還是有少數秦兵奮力的爬上了代軍的戰船,但在船上也無法立足,堅持了一會兒,不是被代兵射倒,就是被戰船拋落在水中。
而從代軍戰船的箭孔中,弓箭、穹箭還在不斷的向外射出,秦兵也被射得連續身亡,摔落到水中。而且如果從舷窗射出陶製飛彈,幾乎是彈無虛發,隻要是擊中,就是一團火焰,迫使得全船的秦兵都不得不被迫跳船逃生。
由其是固定在水麵上,放置著投石機、床弩的木筏,當初固定這些木筏很不容易,這時想重新解開就更難了,而在近距離的時候,投石機、床弩一點殺傷力都沒有,在代軍的戰船麵前,幾乎就是完全不設防,結果絕大部份放置投石機、床弩的木筏都被打得燃起了大火,隻有極少能解開固定的木樁大石逃走。
在大型戰船的後麵,代軍的其他戰船,木筏也都紛紛殺到戰場中,和秦軍混戰起來。
代軍的其他戰船雖然沒有裝配陶製炸彈,也不是全封閉結果,但都配有普通的床弩,而且也是內傾結構,就箅秦軍的戰船木筏靠近過來,也很難登船作戰,而代兵在左右兩側紛紛開弓放箭,離近之後,就用長槍刺擊,打得秦兵傷死無數,浮屍水麵。
不過代軍的木筏到是和秦軍差不多,雙方到是可以進行秦軍最希望的白刃作戰。因此兩筏相交時,雙方的士兵立刻在木筏上短兵相接,激戰起來。
但雙方交戰的結果,十有六七都是秦軍的士兵傷亡。這個結果也讓秦兵們十分意外,因為乘坐木筏出戰的士兵基本都是由魏軍組成的,如果是在其他戰場上相遇了,他們根本不可能是秦軍的對手,但在這個時候,情況卻是完全相反了。
而出現這樣的局麵,主要是有兩個原因,一是秦軍的戰船、木筏首先遭到了代軍的陶製飛彈的打擊,有不少木筏都己著火,而且又被代軍的大型戰船一衝一攪,弄得陣形大亂,而秦兵們的心裏也有些發慌;二是魏兵穿的是皮甲,較為輕便,而秦兵們還是穿的青銅甲,有少數將領甚致還是穿的雙層甲胄,雖然防護力要遠強於魏兵,但更為笨重,如果是在平地上作戰,當然要占有一定的優勢,但戰場換到了木筏上,沉重的甲胄也就成了一種累贅。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雙方作戰的主導思想也不同,秦兵仍然是和陸地上一樣,以殺傷殺死對手為主要目標,因此以刺砍為主,而魏兵則不同,隻要能將對方打落下水就行了,因為隻要是人落了水,就基本失去了戰鬥力。除了刺砍之外,還有推擠拉等等手段,有時魏兵甚致會抱著或拉著對手,一起跌入水中。而雙方所穿的甲胄不同,就算是落到水裏,魏兵的逃生機會依然要強於秦兵。
結果盡管雙方士兵接受水戰訓練的時間都差不多,而且秦兵的基本素質甚致還要更高一些,但真的打起來了,秦軍卻是處於明顯的下風。結果秦兵被魏兵打得紛紛落水。
當然,在戰場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代軍的三十艘大型戰船,在秦軍的船隊中橫衝直撞,隻殺秦軍的戰船不斷起火,解體、沉沒。
這時整個水麵上飄浮的盡是或大或小的火點,煙霧彌散,散滿了各種殘碎的木結構和浮屍,還有無數的士兵在水中掙紮撲騰。不過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來,無論是浮屍還是在水中奮力掙紮的士兵,八成以上都是秦兵。
而就在這時,隻聽在秦軍的大營方向號角吹響,這是撤軍的信號,也表示秦軍徹底認輸了。
剩餘的秦軍戰船、木筏聽到了號角的聲音,也都如遭大赦一樣,槳櫓一起搖動,紛紛向船塢的方向劃去,而代軍自然不會放任秦軍的船筏就這樣逃走,因此隨後追擊掩殺,逼得秦軍慌不擇路,互相掙搶,己然全不顧其他,結果在進船塢時又擠在一起,在塢口堵了一大堆。
這也正好成為代軍的好目標,隻要是將陶製飛彈射出,幾乎卻可切擊中目標,而且因為秦軍的船筏太密集,幾乎是舷舷相接,連轉向都做不到,因此隻要是一艘船筏著火,就可以立刻蔓延到其他的船筏上,而且連逃都沒有地方逃,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火勢蔓延過來,有的士兵拚力的撲打著火焰,有的幹脆就跳進水裏逃生。
幸好是這時秦軍設在船塢兩側的投石機紛紛開動,這時也顧不得誤傷自己的船筏,拚力的將石塊投射向敵軍,一時石塊亂飛,激起水花無數,同時也連續擊沉了十餘艘船筏,當然秦軍、代軍都有。
而經過了這一場激戰之後,代軍的戰船上的陶製飛彈也都用得差不多了,現在又見秦軍的投石機如此凶猛,因此也不敢再緊逼秦軍的戰船,紛紛調頭撤退,這才放過了秦軍。否則代軍說不定就能一舉殺入到秦軍的船塢中,徹底消滅秦軍的水軍。
不過仍然有數十艘船筏上己經燃起了不可撲滅的火勢,其他的船筏隻能和這些船筏拉開距離,不使自己的船筏被火勢蔓延到,同時救起落水的同伴,然後依次駛進船塢中。而這時還在水麵戰場中掙紮撲騰的秦兵,也隻能愛摸能助了。
代軍從秦軍的船塢前撤離之後,到並沒有立刻退回到水寨中,而是又回到戰場上,將落水掙紮的秦兵一一救起來,當然是做為俘虜,並且將秦軍遺留在戰場上的一些船隻、木筏也都拉住,當作是是戰利品,全部都拉回到了水寨中。而在水麵上,隻留下幾艘打撈屍體的木筏。現在幾乎整個水麵上都是浮屍,要盡快清理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