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殿上朝前。

薑鴻曾專門問過林璟。

問他如果拿下賑災主審權後,有沒有辦法來解決此事。

因為薑鴻自知他不一定能做好。

若是到頭來也搞了一塌糊塗,還不如不爭。

林璟很是自信的說,災情他一定能解決。

看著林璟信誓旦旦的模樣,薑鴻決定盡自己全力幫忙。

換在以前,薑鴻才不會相信林璟,隻會把他當作一個說大話的無恥之人。

但,這次南楚一事,徹底讓薑鴻對林璟產生了極大的改觀。

現在的林璟與之前那位隻知風花雪月的太子爺,判若兩人。

這不僅是為了幫林璟洗刷掉京內的輿論,更是為了南方那受到牽連的幾百萬災民。

這件事落到寧王和張相二人手裏,最終結果肯定是慘死百萬,然而京中年邁的建陽帝,恐怕還會被蒙蔽雙眼。

“嗬嗬。”

林璟冷笑:“寧王,你要知道你為何隻是一個親王,而本宮卻是太子。那正是因為本宮比你能力強!”

寧王林玉這輩子最為痛恨的事情,就是他未曾爭過林璟,成為太子。

當然,京中有傳聞,林璟這樣一個廢物皇子之所以能成為太子,完全是因為他的母妃和兄長。

而且,也有傳聞,林璟最多風光幾年,就會被廢黜。

林玉終於是看到了希望。

可是,可是卻久久沒有動靜。後來,他才機緣巧合下得知林璟上了香妃的床,打算以此彈劾林璟。結果並未遂願!

“太子,本王倒是想聽聽看,你一個常年久居宮中之人,如何知道賑災事宜!”

林玉真的有些看不起林璟。

哪怕林璟在南楚使者事件中大放異彩,卻也並不能與賑災事宜相提並論。

賑災也屬於治國的一類事,這可不是參與幾次比鬥就能學會的事情。

“父皇,寧王求教,兒臣可以教教他嗎?”

“嗯。”

建陽帝也有些不快。

林璟一個從未參與過治國的人,在這件事情為何如此冒失。

南楚一事後,林璟在朝堂百官心目中地位水漲船高,要是建陽帝真的過分斥責,估計百官也會求情。

所以,還不如聽聽看,他到底能說出什麽花樣。

最關鍵的是,建陽帝也期待奇跡的發生,雖說很渺茫。

“本來本宮不該理會你,畢竟堂堂親王,連如何虛心求教都不明白。”

林璟搖頭歎氣,一副看不起林玉的樣子:“不過,罷了,能為父皇分憂,我也就不計較什麽。”

沒等林玉開口,林璟接著說道:“就拿張相所說的治理方案,這裏麵全都是問題。”

“和災區地方官員聯絡,將賑災銀分散到災民手中。這點,就行不通!”

張相沒想到林璟竟然將矛頭指向自己。

他剛準備反駁,林璟打斷他的話,繼續說道。

“首先,災區地方官員是否有懶政的嫌疑,是否真的公正清明廉潔,這些都需要考證。”

“賑災銀過的手越多,越容易被人搜刮。”

“這裏麵的第二個問題就是,災區受災情況不同,災民的損失也就不同。賑災銀如何分配,怎麽分配,都是學問!”

“走訪調查,這裏麵包括明察暗訪,掌握精準數據後,才能確保朝廷撥出的每一兩銀子都能準確無誤的發揮最大價值。”

林璟說出這一番話的時候。

建陽帝眼前一亮。

薑鴻也是大為吃驚。

在宮外的時候,時間短,他沒辦法聽林璟的計劃。

所以,到現在薑鴻也是頗為忐忑不安。

直到現在,他才真正鬆了口氣。

張相一下子愣住,他沒想到這位太子竟然能說出如此言論。

“陛下......”

張相剛要解釋一番的時候,建陽帝抬手,再次將他的話給攔住。

建陽帝用讚賞的眼光看向林璟。

“太子,你繼續說。”

“是。”

林璟前世酷愛研究新聞,這些方麵的理論他應該比大乾朝堂上所有人都要強。

賑災之事,在別人看來或許是個棘手的事情,但是在林璟看來,易如反掌。

“這是了解情況,其次便需要進行災民的安頓和安撫。”

“為了減少暴.亂的情況發生,朝廷在賑災過程中需要大肆宣揚,讓災民知道是誰救他們於水火。將這一思想灌輸到他們腦海中後,暴.亂會大大減少。”

“同時,也要做好災區治安工作。每個地方總會有一些地頭蛇,他們會不會掠奪賑災銀,會不會出現同一災情,同一損失的情況下,賑災銀分配不公的事情。”

“杜絕這類事件,暴.亂會減少五成以上。”

建陽帝甚是欣慰:“所言不錯,這些的確都是方針良計。”

“安頓工作同樣重要,結合不同州、府的容納度,分批接納災民,減少資源不夠的情況出現。”

“哼。”

寧王冷哼一聲:“這條和我們設定的方針計劃豈不是一樣?”

“沒說完呢,急什麽急,樣子多難看。”

林璟再次罵了一句。

“災民來到新的地方如何安置,如何確保災民不會受到原住民的孤立。畢竟在原住民看來,災民大量湧入,會使得他們利益受損。很容易造成一個地方出現貧民區。”

“這點,地方官員可以好好琢磨研究。比如青州,青州大地盛產茶葉,每到采茶季都會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災民這些勞動力可以酌量按插.進去。”

“兗州礦石業發達,礦工卻越來越少,這些災民也能充當勞力。”

“災區重建,京城撥銀後,可以由災民們組建勞動力去進行重建工作。這樣省去一大批人力和財力的損失。隻要在津貼上麵多一些補助就好。”

“兒臣計算過,以市場價百分之二十的溢價來算,災民們組建的勞動力團隊在災區重建中,至少可以幫朝廷省去三成耗損。”

“最後就是災區重建工作。”

“這點,需要根據不同的受災情況來分別定論。旱災,可以考慮大力興建水渠,水井!”

“水災則需要修建堤壩,以及分水渠。到時候如何導流水災情況,也需要實地考察,一一定論。絕非將這些事情交給地方官員就能解決掉的。”

“稍有不慎,分流的洪水可能會造成第二個災難,讓無辜百姓受到牽連。”

“父皇,這就是兒臣的定論!”

聽過之後,建陽帝整個被驚到了。

他沉默幾秒,連連拍手稱讚:“好,好,好,真是妙計良方!朕怎麽沒發現吾兒竟有如此謀略。”

“父皇,太子所說,兒臣也想到了......”

“朕決定了。”

建陽帝直接無視掉寧王的話,他看向林璟:“南方水災一事,全權交由太子處理。文武百官,在這件事情上都要給予太子十足的支持。”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