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複古
西晉立朝,華夏一統,按道理應該實行強化中央集權製,才是正理。但是西晉卻拿出部分疆土,實行了西周式的分封製,將嫡係皇族27人封為國王,開始還將他們留在首都,後來竟然讓他們回到各自的封地。西晉的這些封國雖然占地並不大,但跟曹魏的分封有根本不同,國王們對自己的封地有完全的支配權。封國不僅有土地人口,而且官吏的設置任由國王支配,封國的軍隊也歸國王統率。其中5個大國,有戶口20000餘,可以有軍隊5000人,中等國戶口10000,也擁兵3000人。
從表麵上看,西晉的這種製度變革,是吸取了所謂的曹魏教訓。曹魏皇家子孫雖然封王,但都被禁錮在封地上,沒有一點力量,因此,當司馬氏大肆篡權的時候,沒有自家人來幫忙。不過,這種教訓與西漢立國時從秦朝的覆滅中吸取的幾乎一模一樣。士族出身、精通經史的司馬氏應該知道,漢初的經驗教訓告訴人們,握有實力的同姓王,實際上對中央政權是更大的麻煩,因為他們擁有別人所不可能有的血統上的合法性。所以說,西漢初年曆史的重演,背後應該有另外的原因。
曹魏失國,主要原因在於社會的貴族化。土地和人口都被處於中間的門閥貴族奪走,中央政權日益削弱。而原來打天下的集團精英,在這種社會條件下,隻能在功成名就之後,回到各自的封地或者家鄉,安享尊榮。曹魏集團的人才日益凋零,對京師軍事力量的控製也大不如前。與蜀國的連年戰爭,逐漸暴露出曹魏集團的弊病,而戰爭壓力又使得王朝政府不得不借重以司馬氏為首的士族大姓,所以司馬氏得以乘機聯合其他士族大姓,發動政變滅掉在京師的曹家勢力,進而取而代之。就跟秦朝二世而亡一樣,曹魏的失敗實際上並不是沒有分封的過錯,這一點,司馬氏即使沒有完全意識到,至少也不會全無所知。
實際上,西晉之所以大封皇族,主要是想以貴族化的方式抵禦貴族門閥的勢力。西晉以人為的方式,培育起一大批更大的卻跟傳統士族不同的貴族來,讓這些皇族對抗貴族門閥。司馬氏也是靠士族門閥的支持起家的,他們當然知道,從東漢以來盤根錯節的門閥士族,其力量之強大,絕不是中央政權在短時間可以削平的。所以,司馬氏采取這種辦法,從理論上無可厚非,隻是實際效果卻像是在飲鴆止渴。因為自秦漢以來,同姓皇族對皇帝的威脅是最大的。在西周宗法製不複存在的情況下,王權的繼承沒有了原來的宗法秩序,隻要是王室成員,都有可能成為帝王,隻要有相應的物質和軍事條件,誰都可能有非分之想。晉武帝之後,晉2室衰落,有實力的諸王乘機而起,禍亂朝廷,實在是勢所必然,怨不得別人。
在大封同姓王的同時,西晉還以五等爵大封士族和功臣。隻是給予的封地既小,又與士族們原來的勢力範圍不一致。實際上,這種做法與實行“戶調式”一樣,不過是力圖削弱士族門閥。可是,這種如意算盤還是落了空。士族門閥遙領了封地,但卻依然把持著原來的勢力範圍,而且可以堂而皇之地占地蔭戶,行貴族之實。對此,西晉王朝沒有任何辦法,隻能繼續飲鴆止渴,賦予同姓王都督、大都督的名義,讓他們掌握數州的兵權,企圖借此抗衡士族門閥。結果是在以個人魅力尚能控製局麵的晉武帝死後,這些手握軍權的同姓王開始作亂,演出“八王之亂”的悲劇,顛覆了西晉王朝,重演了秦朝二世而亡的曆史。 小說.中國政治製度史導論(第2版) 最新章節第20章 門閥政治陰影下的西晉分封複古 網址:http://www.xoyo100.com/html/5/5157/2535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