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弟子陸澄,應該是個用心的學生,因為他將老師的語錄整理得很全麵,有厚厚的七十四節。
《傳習錄·陸澄錄》
□一日,論為學工夫。
先生曰:『教人為學,不可執一偏。初學時心猿意馬,拴縛不定,其所思慮,多是人欲一邊,故且教之靜坐,息思慮。久之,俟其心意稍定,隻懸空靜守,如槁木死灰,亦無用,須教他省察克治。省察克治之功,則無時而可間,如去盜賊,須有個掃除廓清之意。無事時,將好色、好貨、好名等私欲,逐一追究搜尋出來,定要拔去病根,永不複起,方始為快。常如貓之捕鼠,一眼看著,一耳聽著,才有一念萌動,即與克去,斬釘截鐵,不可姑容,與他方便,不可窩藏,不可放他出路,方是真實用功,方能掃除廓清。到得無私可克,自有端拱時在。
現在我們來看一下王老師是如何教學生在做學問時集中注意力的。
這其實是個很頭疼的問題,因為人人都帶著目的而來,而又想以最短的時間學得最多的東西而去,本身就是心浮氣躁,王老師是再清楚不過了。
於是,他語重心長地告誡學生們。我們為什麽不能集中精力?主要是我們考慮了太多的個人私欲。有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心靜下來呢?有的,其實也很簡單,現在我和你們說。首先要靜坐,平息私心雜念。過了一段時間,等你們的心態稍微平和之後,就進入了下一步:反省體察克製私欲。這種功夫任何時候都不能中斷,沒事的時候,將好色貪財求名一一搜尋出來,一定要連根拔除,使其永不複生,才能感到快感。打個比方吧,就像貓捉老鼠,一邊眼睛緊盯著,一邊耳朵細聽著,一有私念產生,立即將其摒棄。態度要非常堅決,斬釘截鐵,不能姑息遷就,不能提供一絲方便,更不能窩藏,網開一麵,這樣才算真正的下功夫摒除私念,也才能真正掃除心中的一切私欲。等到心中無私欲可除,自然可以端坐、拱手,輕輕鬆鬆。
隻要是人,就會有情感。對於喜怒哀樂,王老師也有自己的獨特見解:喜怒哀樂,就生發它們的本體來說,應該是中正平和的。隻是人本身有別的意念,才會過度或不足,就成私欲了。
也就是說,我們要非常注意克製自己的日常情感。喜怒哀樂,一不小心,它們就會變成私欲;有了私欲,你就無法安靜了。
讓自己的內心安靜下來,其實也是一種修行。這種修行,因為人們悟性不同,每個人對道行的認識也就有一種深淺的過程。
王老師接著打比方說,有一間房子,人剛進來時,隻看到一個大致的輪廓;待久了,才把梁柱、牆壁等一一看清楚;時間再長些,梁柱上的花紋都看得清清楚楚。不過,房子還是房子。
《傳習錄·陸澄錄》
□先生曰:『道無精粗,人之所見有精粗。如這一間房,人初進來,隻見一個大規模如此。處久,便柱壁之類一一看得明白。再久,如柱上有些文藻,細細都看得出來。然隻是一間房』。
針對一般人的弱點,即許多人都是嘴上說得好,其實行動上做得並不好,王老師接著又開了療方。
一個人如果真正下決心不斷用功修煉,那麽,他對克製私欲的認識也是一天比一天深刻的。就像人走路一樣,走過一段路之後才認識這段路;走到岔路口時,有疑惑便問,問了再向前走,才能慢慢到達要去的地方。所以,對認識到的私欲,如果不下決心清除,就如同光是空談一樣,沒有什麽好處的。內心也終究不會安靜下來,也無從做好學問了。
我非常敬佩王老師。在那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們其實也浮躁得很。我從許多的明人筆記中都讀到了這樣的片斷。
比如說,楊梅瘡在明代大流行,說明明朝人的男女兩性關係還是比較開放的。
比如說,“大街小巷,合共起來,大小酒樓有六七百座,茶社有一千餘處,不論你走到一個僻巷裏麵,總有一個地方懸著燈籠賣茶,插著時鮮花朵,烹著上好的雨水,茶社裏坐滿了吃茶的人。”(《儒林外史》二十四回)這僅僅是明代南京的一個剪影,人們都在閑談,做學問奢侈噢。
比如說,貪官嚴嵩家抄出的東西,別的不說,僅各類絲綢衣服就達一萬七千零四十三件,以嚴氏家族人口,數十輩也穿不完;漆筷子居然有九千五百一十雙之多。雖是貪官,但也是官場一角呢!
比如說,張岱就曾直露自己的愛好: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雖然他有很高的文學成就,但從愛好看,基本也是一個花花公子,吃喝嫖玩樂基本占全了。
因此,王陽明的教人內心安定的理念就很有些現實意義。
這種現實意義自然可以有效延伸。
有一天,一位管紀檢監察的領導給我們作廉政專題報告,為了教育性更強,他講述了許多生動的細節。
有幾點印象特別深。
一是邊腐邊升。被抓的廳級幹部中,大約有70%是在前一個處長的崗位就開始動手了。而且膽子都特別大,某個廳官,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一筆就收150萬。後來居然發展到收受近兩億!
二是要想他出事,就把他安排到有油水的崗位上。比如交通廳長、國土局長、環保局長,等等。H省的交通廳長連續三任出事。
三是清水衙門並不清。Z省鹽業係統,一下子抓了27個鹽業局長,他們的做法讓人吃驚:每個食鹽包裝袋拿回扣一分錢,一分錢幾年下來也有整整一千萬呢!就連人們認為最幹淨的宗教管理部門也會出事。某地一和尚要建個廟,抱著五萬塊錢去找宗教局長審批。宗教局長笑眯眯收下錢給他出主意說,我說了還不算,你還要去找下管統戰的領導,和尚於是如法炮製。幾年後,和尚還俗,朋友開玩笑說,你發財了吧,有什麽經驗?和尚很世故地講,也沒有什麽,就兩條經驗:一要堅持黨的領導,二要擺平黨的幹部。朋友一聽這話,覺悟蠻高,就去舉報。你想想,和尚能和什麽部門有關係?紀委一查,果真。紀委再按這個套路查,既然這個地方宗教局長有問題,那些廟多的地方,宗教局長會不會也有問題呢?某宗教風景名勝區有數十家寺廟,一查,果然有一個宗教局長也犯事。他的主要做法是,每年將各個廟裏的住持輪流換一遍,每次可以收不少錢。
這些生動的細節笑過之後,讓人反思的是,他們為什麽會走那一步?有很多的因素,但其中最關鍵的一條是:在缺乏有效的監督製度下,在利益觸手可及的環境中,甚至利益爭著搶著向你湧來的時候,那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這些人基本是內心澎湃,心潮激**,親愛的錢啊美女啊,叫我如何能不愛?而所有的前提都是:有私欲,內心不安靜,不拿白不拿,或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民間玩遊戲,如果籌碼是紙片木棍什麽的,大家玩起來就很輕鬆。如果籌碼換成銅板碎錢,大家一定很認真。這個時候,隻要賭注不是很大,那麽玩的氣氛仍然不會很緊張,因為每個人都不會太看重這些小錢。等到籌碼換成銀子換成大額鈔票,那麽,可以想見的結果是:賭家們一定很緊張,因為一局下來,說不定就傾家**產了。
遊戲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心中有物了,有私欲了,就不會輕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