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二

[唐]杜牧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解析

詩人路過華清宮,看到眼前的斷壁殘垣,想起之前的歌舞升平,有感而發,寫下了《過華清宮絕句三首》,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二首。

此詩的背景是“安史之亂”,當時唐玄宗派使節去探察安祿山的實際情況,使節風塵仆仆、快馬加鞭地趕回來報告。一二兩句寫綠樹林中,使節騎馬而過,揚起了黃色的塵埃。綠色的樹林和黃色的塵埃構建了一幅色彩鮮明的畫麵,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黃塵滾滾也暗示著戰爭的硝煙即將來臨。三四句轉開了視角,寫華清宮裏的歌舞升平,統治者醉生夢死,這和宮外的緊張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霓裳”指唐玄宗改編的《霓裳羽衣曲》,“千峰”指驪山。這首曲子一直在演奏,直到中原被叛軍占領才停下來,可見統治者一直處在昏庸麻木的狀態中。

詩人吊古傷今,由眼前所見產生了曆史興亡之感,借詩句對晚年的唐玄宗進行了諷刺,同時也是告誡晚唐統治者,不要再重蹈覆轍。

語文小課堂

在唐朝,《霓裳羽衣曲》是很有名的宮廷樂曲。傳說唐玄宗夢見自己遊月宮,聽到了天上演奏的仙樂,又看見了身穿霓裳羽衣的仙子翩翩起舞。醒來後,他把夢中的樂曲記錄下來,這便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酷愛音律,又擅長作曲,特地設立了訓練樂工的機構,名為梨園。後來,“梨園”一詞逐漸成為戲曲班子的別稱,戲曲演員則被叫作“梨園弟子”。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a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b,行樂須及春c。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d,相期邈雲漢e。

注釋

a獨酌:一個人喝酒。b將:和。c及:趁著。d無情:忘情。e雲漢:天河,銀河。

解析

花叢中隻有一壺美酒,我沒有親友陪伴,獨自飲酒。我舉起酒杯邀請明月,明月、影子和我自己就成了三個人。明月沒有辦法一起飲酒,影子也隻是徒然地陪在我身邊。暫且伴隨著月亮與影子,要趁著春光及時行樂。我高歌,明月緩緩跟隨;我跳舞,影子隨之亂晃。清醒時共同把酒言歡,喝醉後各自分開。我們一直做忘情之交,約定在遙遠的天河見麵。

李白擔任的翰林一職是虛職,沒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再加上被人忌妒、誹謗,他感到很失落,常常自己一個人借酒澆愁,並寫下了《月下獨酌四首》,這首詩是其中的第一首。

在詩中,“獨酌”“無相親”烘托出詩人的孤寂。於是,詩人“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把明月和影子擬人化,又從“花”想到“春”,從“酌”想到“歌”“舞”,把原本寂寞的環境渲染得熱鬧非凡,這很符合詩人豪放曠達的性格。但是,熱鬧隻是表麵、暫時的,最終詩人還是隻剩自己,一種無奈、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最後,他和明月、影子約定一直做朋友,表現出他的豁達和真誠。

本詩把月亮和影子擬人化,構思巧妙,想象奇特,情感真摯,體現出了李白詩歌飄逸浪漫的獨特風格。

語文小課堂

關於李白的死有很多說法:有人說他是飲酒過度引發疾病而死的;也有一種具有浪漫色彩的說法,說他是醉酒後到水裏撈月,溺水而死。李白寫過很多關於月亮的詩,認為月是高尚皎潔的象征,他酒後出現幻覺,坐船的時候俯身去撈月亮,這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從李白浪漫、豪放、豁達的性格來說,人們也更願意相信這個說法。

天淨沙·春

[元]白樸

春山暖日和風a,闌幹樓閣簾櫳b,

楊柳秋千院中。啼鶯舞燕,小橋流水飛紅c。

注釋

a和風:溫暖的風,多指柔和的春風。b簾櫳:掛在窗戶前的簾子。c飛紅:指飄舞的落花。

解析

這首元曲把許多具有春天特征的意象堆疊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視野繪製了一幅明媚和暖、生機勃勃的春日圖,語言清新自然,描寫錯落有致。

第一句從整體上描寫春天的溫暖和煦,青翠的春山、暖暖的陽光、柔和的春風,處處洋溢著春天的氣息。第二三句則轉寫比較具體的事物,是靜景。闌幹、樓閣、簾櫳容易讓人聯想到登高憑欄遠眺,楊柳、秋千多與閨中女子或閨怨有關。最後兩句描寫啼叫的黃鶯、起舞的燕子,還有小橋、流水和落花,從院內轉向院外,從靜景轉為動景,也暗示了此時春天已接近尾聲,表達出惜春之情。

在這首元曲中,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而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了各種自然景物之中,運用動靜結合的手法,讓畫麵流轉,構思精巧,意趣盎然。

從軍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a。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注釋

a關山:邊塞。

解析

詩人通過描寫軍中宴樂的場麵,表現出邊疆士卒豐富的內心,表達戍邊者的思鄉之情。

首兩句寫軍中置酒作樂、眾將士狂歡的場麵。琵琶具有異域情調,盡管已經換成了新的曲子,但對中原的戍邊戰士來說,還是能聽出離別之情。第二句中,“關山”是一語雙關,既指地理上從長安西去的要道,又指抒發離別傷感之情的曲子《關山月》。前兩句用熱鬧的歌舞場麵反襯將士們濃重的思鄉哀愁。第三句寫將士們既想聽曲子又怕聽,因為聽曲是在邊關唯一能紓解愁緒的娛樂方式,卻越聽越愁。這裏的描寫筆觸細膩,刻畫入微,生動而逼真。最後一句是景物描寫,寓情於景,言有盡而意味無窮。

語文小課堂

琵琶最早大概出現在秦朝時期,一開始是一種圓形、帶有長柄的樂器。因為彈奏的時候主要有兩個方法,一個是向前彈出去,叫“批”;一個是向後挑起來,叫“把”,所以叫“批把”。後來,為了與當時的琴、瑟等樂器在書寫上統一起來,就改稱琵琶。

青玉案·元夕

[宋]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a,更吹落,星如雨b。寶馬雕車香滿路c。鳳簫聲動d,玉壺光轉e,一夜魚龍舞f。

蛾兒雪柳黃金縷g,笑語盈盈暗香去h。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i。

注釋

a花千樹:形容燈火數量多,就像千萬棵樹開花。b星如雨:比喻燈火多。c寶馬雕車:裝飾華美的馬車。d鳳簫聲動:指演奏音樂。鳳簫,暗含了神話傳說中弄玉吹簫引鳳的典故。e玉壺:一種花燈的名字,一說為月亮。f魚龍舞:指耍魚燈、龍燈等娛樂活動。g蛾兒雪柳:古代婦女元宵節戴在頭上的飾品。h盈盈:形容舉止、儀態美好。暗香:清幽的香氣。i闌珊:黯淡,零落。

解析

在東風的吹拂下,黑夜中擺放出千萬盞燈,就像火樹開了花。焰火既像是被風吹散的繁花,又仿佛星星化成雨點落下。裝飾華美的馬車經過的地方,到處都彌漫著香氣。鳳簫聲悠悠響起,玉壺燈光芒流轉,魚形和龍形燈徹夜舞動。

姑娘們插著蛾兒,戴著雪柳,佩著黃金縷,姿態優美地談笑著,帶著清幽的香氣離去。我在人群之中千百遍地尋找,忽然回過頭,發現要找的那個人就站在燈火零落的地方。

詞人通過描寫元宵節觀燈的熱鬧場景,塑造了一個不與世俗為伍的女子形象,寄托了自甘淡泊的孤高情懷。上闋中,“花千樹”“星如雨”“玉壺光轉”“魚龍舞”都是形容燈火的多和美,從視覺上渲染氣氛。“鳳簫聲”“暗香”分別通過聽覺和嗅覺來渲染氣氛。下闋從寫景轉向寫人。觀燈的女子個個盛裝打扮,笑語盈盈,暗香浮動,卻都不是詞人要找的人。原來那個人一直站在清冷的地方。這個遠離喧鬧、甘於寂寞的女子實際上是詞人理想的寄托。

作者小傳

辛棄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號稼軒,曆城(今山東濟南)人。他早年曾參加抗金義軍,多次上書力主抗金複國,都沒有得到重視。後來,經過幾次的任用和免職,他到死也沒有實現願望。詞風豪放,與蘇軾齊名,並稱“蘇辛”。存詞六百多首,是宋代作品最多的詞人。

語文小課堂

作為詞人的辛棄疾創作了很多首膾炙人口、讓人驚豔的詞,但實際上,他還是一個橫刀立馬、衝鋒陷陣的武將,隻是當時的朝廷一味求和,他收複山河、建功立業的壯誌難以實現。經受了官場的挫折後,他選擇歸隱,把對國家的感情和對戰場的留戀寫入詞作中。

[唐]李商隱

曾逐東風拂舞筵,樂遊春苑斷腸天a。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帶斜陽又帶蟬。

注釋

a樂遊春苑:即樂遊原,是唐朝時有名的景點,在長安的東南方向。

解析

這首詩表麵是一首詠物詩,實際上是詩人托物言誌、自傷身世之作。詩人曾經意氣風發,但後來受到黨爭的牽連,仕途不順,長期漂泊在外。妻子早逝,孩子還小,為了生活,他不得不離開孩子去遠方工作,所以內心非常痛苦。

開篇是虛寫,回憶了春天柳樹的樣子:柳樹曾經隨著春風輕輕搖擺,就像在宴席上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舞”字生動形象地展現出了春柳的動人姿態。“逐”字運用了擬人的手法,賦予柳條人格,就好像它們不是被風吹動的,而是主動追逐東風,顯出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第二句交代地點在樂遊原,“斷腸天”是說明媚燦爛的春景讓遊人銷魂。前兩句勾勒出了繁華、熱鬧的場麵,為後文做出強烈的對比做鋪墊。三四句轉到實寫,描述現在的秋景,“秋日”“斜陽”“蟬”三個代表冷清的意象是為了襯托秋天柳樹的蕭瑟之態,從視覺和聽覺上加重渲染,與前麵的春日之柳形成強烈的對比。“如何”與“肯到”連用,反問的語氣加重了情感。

題目為“柳”,全詩句句寫柳,卻沒有帶一個“柳”字,又融合了擬人、對比、象征等多種手法,語含比興,含義深遠。詩人以柳喻人,借柳的春榮秋枯來感傷自己的遭遇。

觀祈雨

[唐]李約

桑條無葉土生煙,簫管迎龍水廟前。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弦。

解析

這首詩通過莊稼幹旱和貴族階級求雨還不忘享樂的強烈對比,譴責了統治階級的驕奢**逸,表達了對百姓困苦的關心和同情。

第一句從細節描寫旱情嚴重。因為幹旱,桑樹連葉子都沒長出來,路上的土被烤得冒煙,暗示了農民對雨的渴盼。第二句描寫盛大隆重的祈雨儀式。龍王廟前,管樂齊奏,人潮湧動,熱鬧非凡。第三句寫豪門貴族也參與了求雨,甚至還有歌舞表演,十分隆重。第四句卻話鋒一轉,點出了貴族的真實心理:他們心裏擔憂,天氣陰下來後,加重的濕氣會影響管弦樂器的音色,耽誤他們享樂。

作者小傳

李約,字在博,一作存博,自號蕭齋,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是唐朝宗室的後代。他擅長楷書和隸書,對畫很癡迷,梅花畫得好。他做過一段時間官,後來選擇了歸隱。

語文小課堂

中國古代等級分明,各種顏色代表著各種不同的等級。最初,朱紅色是最高的等級,是皇帝專用的。所以,朱紅色的大門代表著至尊至貴,隻有那些得到皇帝恩準的人家才能把大門漆成朱紅色,“朱門”就成了身份尊貴的象征。後來,人們便用“朱門”泛指富貴人家,如唐代詩人杜甫在《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中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