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錄
下了七天七夜的石頭雨
“請各位乘客不要驚慌,這是流星衝破音障產生的超音速爆音,請大家戴上耳機,否則您的聽力會受到永久的損害。由於飛行安全已無法保證,我們將在夏威夷緊急降落。”
這時,我盯住了一個火流星,那個火球的體積比別的大出許多,我不相信它能在大氣中燒完。果然,那火球疾馳過大半個天空,越來越小,但還是墜入了冰海。我從萬米高空看到,海麵被擊中的位置出現了一個小白點,那白點立刻擴散成一個白色的圓圈,圓圈迅速在海麵擴大。
“那是浪嗎?”加代子顫著聲兒問我。
“是浪,上百米的浪。不過海封凍了,冰麵會很快使它衰減的。”我自我安慰地說,不再看下麵。
我們很快在檀香山降落,由當地政府安排去地下城。我們的汽車沿著海岸走,天空中布滿了火流星,那些紅發惡魔好像是從太空中的某一個點同時迸發出來的。
一顆流星在距海岸不遠處擊中了海麵,沒有看到水柱,但水蒸氣形成的白色蘑菇雲高高地升起。湧浪從冰層下傳到岸邊,厚厚的冰層轟隆隆地破碎了,冰麵顯出了浪的形狀,好像有一群柔軟的巨獸在下麵排著隊遊過。
“這顆流星有多大?”我問那位來接應我們的官員。
“不超過五公斤,不會比你的腦袋大吧。不過剛接到通知,在北方八百公裏的海麵上,剛落下一顆二十噸左右的。”
這時,他手腕上的通信機響了,他看了一眼後對司機說:“來不及到204號門了,就近找個入口吧!”
汽車拐了個彎,在一個地下城入口前停了下來。我們下車後,看到入口處有幾個士兵,他們都一動不動地盯著遠方的一個方向,眼裏充滿了恐懼。我們都順著他
們的目光看去,在天海連線處,我們看到一層黑色的屏障,乍一看好像是天邊低低的雲層,但那“雲層”的高度太齊了,像一堵橫在天邊的長牆,再仔細看,牆頭還鑲著一線白邊。
“那是什麽呀?”加代子怯生生地問一個軍官,得到的回答讓我們毛發直豎。
“浪。”
地下城高大的鐵門隆隆地關上了,約莫過了十分鍾,我們感到從地麵傳來低沉的聲音,咕嚕嚕的,像一個巨人在地麵打滾。我們麵麵相覷,大家都知道,百米高的巨浪正在滾過夏威夷,也將滾過各個大陸。但另一種震動更嚇人,仿佛有一隻巨拳從太空中不斷地擊打地球,在地下,這震動並不大,隻能隱約感到,但每一次震動都直達我們靈魂深處。這是流星在不斷地擊中地麵。
我們的星球所遭到的殘酷轟炸斷斷續續持續了一個星期。
當我們走出地下城時,加代子驚叫:“天哪,天怎麽是這樣的?!”
天空是灰色的,這是因為高層大氣中種彌漫著小行星撞擊陸地時產生的灰塵,星星和太陽都消失在這無際的灰色中,仿佛整個宇宙在下著一場大霧。地麵上,滔天巨浪留下的海水還沒來得及退去就封凍了,城市幸存的高樓形單影隻地立在冰麵上,掛著長長的冰淩柱。冰麵上落了一層撞擊塵,於是這個世界隻剩下一種顏色:灰色。
1.火與冰的洗禮
離開太陽,在宇宙空間中穿行的地球要麵臨許多已知或未知的危險,小行星帶就是其中早已預料到的一個。
在地球穿越小行星帶的時刻,飛行是非常危險的。考慮到大概率會發生的危險,所有的航班,包括一切地麵的活動都應該早早被預警和禁止。不過,可能是為了讓我們感受一下史無前例的火流星災難,主角和家人被安排繼續完成他們的旅行。於是,我們得以目睹一場七天七夜的終極版隕石炸彈是怎樣燃燒地球的天空和冰凍的海洋,並掀起了滔天巨浪和塵土的……經曆了火與冰的洗禮後,地球的表麵除了滿身傷痕,隻剩漫天的灰塵。
2.為什麽小行星帶如此危險?
其實,不隻是小行星帶非常危險,小行星本身也很危險。雖然僅僅是多了一個“小”字,但是小行星和行星卻有著本質的差異。在宇宙中,質量決定一切。行星的質量大,可以依靠引力的作用讓自己滾成一個完美的圓球,並且擁有自己專屬的行車軌道,不會與其他行星發生交叉碰撞。小行星的質量有大有小,可能恰好像個球也可能是其他不規則的形狀,像麵包屑一樣飄**在太陽周圍的空間裏。這些大大小小的碎石,本來就是行星前進道路上很大的安全隱患。
對於目前的地球而言,好消息是,這些惱人的麵包屑並不是均勻撒在太陽係內的。據觀測,太陽係內側空間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小行星,都分布在離地球較遠的地方——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小行星紮堆的這一圈,就是流浪地球的絆腳石——小行星帶。
我們很容易把小行星理解為宇宙在塑造太陽係的時候產生的建築廢渣,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麽小行星會聚在一起成為一股強大的“惡勢力”。
有人認為,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距離比火星和太陽之間的距離還遠,在火星和太陽之間有三顆行星,那麽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廣闊空間應該完全能夠容納得下另一顆行星。所以他們推測,現在散落的小行星帶,有可能就是一顆原本存在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行星遭遇巨大撞擊而形成的。但是這些小行星的質量加起來比月球還小,即使算上漫長的歲月裏丟失的質量,也並不足以拚湊成一顆夠分量的行星。
那為什麽這些物質沒有聚在一起,變成一個大一點的矮行星呢?
其實,要打造更大的天體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首先需要各種各樣的石頭和星際塵埃經過很多機緣巧合,碰撞合並成一顆質量較大的星子(也叫“原小行星”)。星子越大,引力就越大,就可以更快地收集行星所需的材料,最終完成矮行星的建築。整個過程非常漫長並且需要足夠的運氣。可惜,小行星帶這一片的家夥們運氣非常不好,它們待在太陽係第二大佬——木星的身邊。隨著木星圍繞太陽旋轉,兩位大佬互不相讓,一個往裏拽,一個往外拽,把想組團的小行星們拉過來扯過去,小行星聚合的引力完全無法與太陽或者木星的引力抗衡,隻好放棄抵抗,繼續躺平。
小行星帶躺平,地球就坐不住了。不光是想要遠赴比鄰星的流浪地球,躲在火星背後與世無爭的地球同樣也會受到小行星帶的威脅。太陽和木星的引力拉扯不停變化,不可能保證每一顆小行星一直待在固定的區域內活動。小行星帶上大大小小的石頭如果受力失衡,就可能進入太陽係的內側,撞上其他的行星。
其實,小行星之所以大量聚集在木星靠近太陽的一側,而不是木星軌道內其他行星的周圍,一方麵是因為木星巨大的引力,另一方麵是太陽附近行星比較密集,在幾十億年的運行中,大部分小行星都被太陽或者其他行星捕獲了。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在之前漫長的時光中,地球曾經遭受過多少次的隕石襲擊。
3.最慘烈的一次撞擊
目前我們所知道的地球曆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撞擊,發生在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10公裏以上,名叫“希克蘇魯伯”的巨型隕石撞擊了地球。正是那一場撞擊,讓地球的生態圈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動植物從此消失。在地球上生活了一億多年、位於食物鏈最頂端的恐龍也因此滅絕。
為什麽我們能夠把幾千萬年前恐龍的滅絕和隕石聯係在一起呢?答案還是岩石。岩石中的鈾和鉛告訴我們太陽和地球的年齡,而這一次泄露秘密的,是石頭裏麵的另一種元素——銥。和鈾的性格完全不同,銥是一種超級穩定的重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非常少。
科學家們發現,在恐龍滅絕的那個時期,地層中銥元素的含量遠遠高於其他年代的地層中銥元素含量的平均水平。地球上本來幾乎沒有的東西突然大量出現,一般來說隻能來自天外。於是科學家們推測,在那個時期,一顆富含銥元素的隕石撞擊了地球。衝擊揚起的漫天灰塵在全球範圍內慢慢沉積下來,隨著鬥轉星移,越來越深地埋進地殼之中,形成了銥含量很高的黏土地層。
這個推測最直接的證據就是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上,一個直徑達180公裏的巨型隕石坑——“希克蘇魯伯”隕石坑。根據科學家們對“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的鑽探和研究,隕石坑的形成時間是6600萬年前。同時,坑裏的土壤也和這個時期全球其他地方的土層一樣,富含非常多的銥元素。於是,恐龍滅絕和隕石撞擊的時間對上了。
一顆直徑10公裏的小行星撞擊地球威力確實非常大,它產生的能量相當於50萬顆原子彈同時爆炸,可以讓附近1000公裏以內的生物瞬間死亡。但是,人們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都發現過恐龍化石,說明它們曾經在全球範圍內廣泛地存在著,為什麽一顆墜落在墨西哥的隕石會讓全世界的恐龍都滅絕呢?
目前科學界的推測是:導致全球生物大滅絕的原因並不是撞擊,而是撞擊造成的次生災害——全球性的生態災難。撞擊讓墨西哥灣淺水區的海水瞬間蒸發,以每小時16萬公裏的速度衝向天空,大量的氣體和灰塵形成了一片溫度高達7800多度的雲。與此同時,小行星撞擊的衝擊力相當於11級左右的地震,衝擊波在全球擴散,導致地震、海嘯、火山噴發等災難頻發。熱雲裹著火山噴發出來的大量煙塵和有毒氣體很快包圍了地球。
遮天蔽日的塵埃讓綠色植物很難進行生存必需的光合作用,海洋中的藻類和陸地上的森林逐漸凋亡。包括食草恐龍在內的大量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失去了食物的來源逐漸死亡,於是,食肉動物也失去了它們的食物來源。尤其是恐龍,它們是當時地球生態圈中的頂級消費者,大部分恐龍體型龐大,食量也大,必須要有數量大得多的生產者和次級消費者才能保證它們的生存,大量動植物的死亡對恐龍的影響很可能是毀滅性的。最終,隻有一些小型生物在這場全球劇變的縫隙中存活了下來。其中,就有人類的祖先——小型哺乳動物。
不過,這次史前滅絕事件仍然還有許多未解之謎,上麵的推測也隻是目前科學界的主流假想,需要更多的證據去證明。小行星撞擊是否是恐龍滅絕真實或者唯一的原因,科學家們也仍然在不斷地探索。
4.去小行星上看一看
小行星一言不合就造訪地球,地球也對小行星充滿好奇。巨型小行星可能會帶來物種滅絕,是地球巨大的威脅,但它們也重塑了南美洲的植物群落,造就了世界上最大、最複雜多樣的生態係統——亞馬孫熱帶雨林,讓哺乳動物取代了爬行動物統治地球。它們的身上還藏著太陽係古老的秘密,甚至可能是地球生命的起源。帶著許多的問號,人類開始回訪小行星。
到目前為止,最遠的一次探訪,是日本牽頭,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合作的“隼鳥2號”探測器的“龍宮”之行。“隼鳥2號”於2014年12月出發,經過52億公裏的長途跋涉,在2018年6月到達了小行星“龍宮”。這隻重達3.3公斤的“小鳥”在小行星上蹦蹦跳跳,又挖又炸,然後帶著它辛勤勞動的成果——5.4克的岩土樣本,在2020年12月順利飛回了地球。
中國也啟動了自己的小行星探測項目。按照計劃,在2025年左右,我們會去一個編號為2016HO3的近地小行星抓一把土回來,同時還會飛到神秘的小行星帶上去打探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