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財非貧,無學乃為貧;

無位非賤,無恥乃為賤。

無年非夭,無述乃為夭;

無子非孤,無德乃為孤。

譯文

沒有錢財不是貧窮,沒有道德學問才是;沒有社會地位並不低賤,沒有羞恥才是。沒活幾年不是夭折,沒有著述才是;沒有兒子不是絕後,沒有道德才是。

度陰山曰

我國古代泛道德主義在這幾句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所謂泛道德主義,就是道德滲入所有方麵,並且成為這些領域判斷是非的標準。比如經濟方麵,貧窮的標準不是沒有錢財,而是沒有道德學問。比如社會方麵,低賤的標準不是社會地位,而是道德中的羞恥心。比如壽命方麵,夭折的標準不是沒活幾年,而是沒有著書立說;絕後的標準不是沒有兒子,而是沒有道德。

這種泛道德主義,造成對人的評價標準含混不清,因為在所有領域中,高低的評價標準不是專業能力而是道德,所以人隻要好好自律、修身就能成為該領域內的第一。而當所有人都大談特談道德時,沒有道德的人也隻能跟隨,偽君子就此產生。

我們並非反感道德—因為必須有職業道德—而是反感把道德當成衡量一切的標準,使得人的能力被忽視,高手不能脫穎而出,低能者假借道德而升到最高處,最後社會難以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