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風雨,人以宮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車通之。是人能補天地之闕也,而可無為乎?

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賦之;人有形質,地以六穀①養之。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

注釋

① 六穀:唐以前的六穀包括稻(水稻、大米)、黍(黃米)、稷(或粟、梁,即小米)、麥(小麥)、菽(大豆)、菰米(茭白)。唐以後,人們發現茭白很難采摘,而且染上黑粉菌後便不再結果實,於是將其除名,成為我們耳熟能詳的五穀。

譯文

天刮風下雨,人建造房屋來應對;大地有高山大河,人則利用車和船來通行。既然人力可以補救天地造物的缺憾,我們又怎能虛度一生?人有內在的天性,上天就賦予人類仁、義、禮、智、信五種道德修養來承續;人有外在的形體,大地就用稻、黍、稷、麥、菽、菰米六種穀物來滋養。天地尚且厚待人,人又怎能妄自菲薄呢?

度陰山曰

天人合一理論中的重要思想之一是天為人存,即世間萬物,都是天給人準備的。比如五常,比如五穀。不過天有時候也健忘,所以沒有給人準備四通八達的道路,但人類卻用自己的力量修橋鋪路;天也沒有給人遮風擋雨的建築,人類則自力更生創造了建築。即使如此,天對人也算厚待了,因為它沒有準備的東西是人力可以創造的,而人力無法創造的,它都準備好了。

既然天對人如此厚愛,人就不應該自暴自棄,必須對得起天的一片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