夥伴關係、 推動全方位對接和聯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核心在於增強人類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聯係、交流和合作。打造全球互聯互通網絡,包括基礎設施、製度規則、人員流動等方麵的互聯互通,以此推動全球在全方位的對接,消除隔閡,深化全球合作,最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互聯互通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抓手
從人類合作視角看,互聯互通是人類交流的網絡。各主體、各領域、各環節之間的相互聯係影響和決定著交流合作的程度與深度,成為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引擎。簡言之,建設全球互聯互通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抓手。
約翰·麥克尼爾(John R.McNeill)在《人類之網》一書中指出,有文字以來的大部分時間裏,推動曆史變遷的主要因素是陌生人之間的接觸,接觸使雙方重新思考,並在某些情況下改變原有的行為方式。①部落、城邦、帝國、現代國家等實際上都是互聯互通的節點。作為國際體係內部互動網絡的互聯互通,在維持現有秩序框架的同時,也在改變係統自身,推動世界向更加複雜的全球體係演進。通過人與人、機構組織、國家等多種主體之間的溝通、聯係、對接、協商與合作,資源、要素、信息、網絡、人員、製度、政策等要素在區域和全球內的交換,互聯互通減少了交流障礙和桎梏,結束了封閉、隔離的狀態。①在互聯互通過程中,各主體之間所產生的關係即為互聯互通夥伴關係。
當前的全球互聯互通網絡,受到各國空間距離、自然條件、民族文化、曆史軌跡與現實發展、價值戰略取向、規模實力等因素的影響。更糟糕的是,國際社會存在一股逆全球化思潮,孤立主義和大國博弈等因素相互幹擾,民族主義情緒高漲,全球不信任增加,互聯互通的障礙更加凸顯。各國、各民族、各區域進行協商和合作日益難以達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等硬聯通和製度、機製、政策文化等軟聯通存在的鴻溝,造成巨大的相互損耗,不利於全球經濟增長以及消除貧困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在此背景下,打造全球互聯互通網絡體係是消除隔閡、深化全球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是通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路徑。互聯互通是消除隔閡、割裂和衝突的紐帶和潤滑劑,如建立跨境鐵路、公路、航線等,可以把陸鎖國變成陸聯國,把孤島變成珍珠,促進各國的交流和協作。②建立全球互聯互通夥伴關係,可以為全球的生產資料和資源的流通創造新的機會,有助於縮小全球發展差距,推動世界平等、平衡。互聯互通已經是全球大勢所趨。①加強國家和地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經貿、文化等方麵的互聯互通,使雙方的聯係更加順暢、積極、有效地配置彼此的資源,提高財富積累效率和人民的物質精神文化水平,這也是全球化的本質要求。②互聯互通是全球發展的共同利益和願望,也是全球發展的最終要求,突破“邊緣—中心論”的命運,有助於轉變國家的發展道路,極大地減少全球一體化的成本,加快形成全球物流、運輸大通道和網絡體係,優化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提升全球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遠景目標的實現,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③
二、以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為著力點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
打造全球互聯互通夥伴網絡包括“硬聯通”“軟聯通”"心聯通”三大重點內容。2021年11月19日,習近平出席第三次“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重要方向,以規則標準“軟聯通”為重要支撐,以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為重要基礎。
(一)基礎設施“硬聯通”
基礎設施“硬聯通”是互聯互通的基礎。首先,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資源整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可以減少交易費用,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現實可能性。其次,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還有利於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引導社會投資,整合周邊經濟資源,促進有關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在目前全球基礎設施建設存在巨大缺口的情況下,這一點尤其顯得重要和緊迫。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包括公路、鐵路、水路和航空等交通建設,電網、水網和油氣管線等能源資源建設,電信網、衛星網和支付結算網等信息傳播建設,以及產業園、工業園、經貿園和科技園等配套園區建設。不同國家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對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存在不同需求。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來說,在公路、鐵路、航空、海運、能源和信息基礎設施上加強合作,建設國內基礎設施,共建聯通各國的跨境基礎設施以及連接地區乃至全球的基礎設施聯通網絡是現階段的發展重點。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國和共建國家在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互聯互通網絡已初具規模,從公路到鐵路,從海運到航空,從油氣管線到海陸光纜,都取得豐富成果。例如,蒙內鐵路、亞吉鐵路、中老鐵路等鐵路運行順利,瓜達爾港、漢班托塔港、哈利法港等港口建設紮實推進,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已與126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雙邊政府間航空運輸協定,中俄原油管道、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等能源建設合作項目有序開展,中歐班列開行量和貨運量再創曆史新高,為各國經濟複蘇提供了強勁動力。在新發展階段,基礎設施“硬聯通”將以現代數字技術為基礎,建立起基於現代數字化技術的鐵路、公路、航運、航空、管道、信息等基礎硬件係統的互聯互通,協助各國各地區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及價值鏈,釋放投資和貿易潛力。新型基礎設施的“硬聯通”,還注重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理念,注重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在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中,采用綠色技術、綠色設備、綠色材料,並在保護生態文明過程中形成“硬聯通”。
(二)製度規則“軟聯通”
製度規則“軟聯通”是建設互聯互通網絡的機製保障。要真正使基礎設施順利通關、穩健運行和落地生根,需要加強其政策、規則和標準之間的有效銜接。製度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標準、行政指令程序、貿易投資規則、金融與稅收、海關合作、社會保障和投資糾紛處置與審計監管等許多方麵。
“軟聯通”的目標是推動“企業、商品、職業等領域的行政認證體係”,簡化商品、資金、技術、人員的流轉,減少不必要的貿易費用,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促進有關各國的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通常是由不同的利益攸關群體組成的,投資周期長,投資回報率低,並且極易遭受政治和金融危機的衝擊。因此,各有關國家或區域的利益相關者需要聯合起來,製定統一的標準,共同參加,共享收益,建立互聯互通的多邊合作機製,這樣才能保證合作的長期性和穩定性,促進區域的持久發展。“軟聯通”作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規範,必須依法進行,保護生態環境,維護工人的合法權利,積極開展社區職業技能培訓,積極參加“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活動,促進有關國家和地區的平等和繁榮。
截至2022年7月底,中國已與1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關於共建“一帶一路”的200多份合作文件。已與32個共建國家和地區簽署了經認證的經營者(AEO)互認協議;與13個共建國家簽署了7個自貿協定;與22個國家建立了電子商務合作機製。同時,《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於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中國將同合作夥伴一起構建全球最大規模的自貿區。中國還積極申請加入《全麵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通過高水平開放帶動高質量發展。此外,中國已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瑞士、奧地利、加拿大等14個國家簽署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場合作機製。
(三)人文交流“心聯通”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之親在於心相近。隻有增強“心聯通”,才能逐步實現行動和製度上的互聯互通。“心聯通”注重加強文化交往,構建文化交往的多元化和相互影響的大環境。“心聯通”通過推動建設一大批“小而美”的項目,幫助共建國家民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這還會促進各國人民增進情感聯係,增進文化交往,了解彼此生活習慣、思維習慣、文化背景、發展曆史等。
人文交流“心聯通”包括很多方麵,內容涵蓋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多個領域。在教育科技合作方麵,要對各種不同交流合作形式之間的差異進行剖析,準確掌握當前教育合作形勢,適時地製定相關的發展戰略。要按照國際教育服務貿易的發展趨勢,進一步深化教學管理製度的改革,促進教學共享、學曆互認、人才培養、學術交流等方麵的交流合作,提高聯合辦學和研究的規模和水平,逐步增進雙方的了解。在文化交流和互動方麵,要堅持以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重的基本方針,掌握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動向,按照國家的對外發展戰略、文化產業政策和文化商品的基本特征,綜合考慮合作國家的基本國情、文化訴求和文化政策等特點,加強宣傳方式改進、改革和完善,爭取盡量落地、生根和見效等。與此同時,要繼續加強圖書報刊、影視、戲曲、音樂傳媒等產品的互通,拉近國與國之間民眾的心靈距離。在旅遊合作方麵,要根據國家對外發展戰略、合作國家的社會安全和旅遊發展方針等情況,研究製定和完善較為合適的應對之策。在提供公共產品方麵,要充分了解責任範疇,準確掌握當前的發展狀況、存在的問題和發展的根本趨向。按照本國的發展戰略、周邊國家的根本需求以及不同的社會需求,不斷推進和改進現行的社會公共物品。同時,適時推進國際標準、地區組織等新型公共產品,諸如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