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溝通,是“一帶一路”的重要保障。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共建國家的政治互信加深、戰略對接、優勢互補、宏觀政策協同,各國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共識越發強烈。

一、共建國家增多、形成廣泛共識

經過九年多的努力,中國政府與沿線各國和各國際組織不斷加強溝通協調,在各方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愈發受歡迎,成為國際社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截至2022年3月,已經有149個國家和32個國際組織與我國簽署了200餘份“一帶一路”合作文件。這說明“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成員國參與熱情高、合作範圍廣。另外,20多個國家與我國製定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14個國家與我國簽署了第三市場合作文件。截至2020年1月,中國與沿線國家累計建立了44個工作組。

“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核心理念被納入聯合國、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等重要國際機製成果文件,形成了共建“一帶一路”的廣泛國際合作共識。“一帶一路”也致力於推進與沿線國家各自的發展戰略實現對接,有序推進戰略規劃、機製與政策協同,2017年中國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理念、實踐與中國的貢獻》提出主動推進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家戰略、總體規劃等的有效對接。2019年4月中國發布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進展、貢獻與展望》提出在自願協商的基礎上開展不附加強製性條款的政策對接和項目合作。目前,“一帶一路”倡議與歐亞經濟聯盟、《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非盟《2063年議程》、哈薩克斯坦的“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土耳其的“中間走廊”倡議、蒙古國的“發展之路”、越南的“兩廊一圈”、波蘭的“琥珀之路”等戰略實現了對接,凝聚了共識,確立了合作方向,為實現共同利益奠定了基礎。

二、積極融入世界、政策協調不斷推進

中國政府積極參與區域性、全球性國際組織的活動,對外締結或參加了大量政治、經貿、文化、衛生、司法協助等領域的雙邊、多邊條約,為深化中國與世界各國及國際組織的全方位合作、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提供了堅實的法律保障。僅以2020年為例,據不完全統計,當年中國對外締結的國家間、政府間和政府部門間的雙邊條約、協定及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共100餘項。在多邊條約方麵,2020年中國核準了《世界旅遊組織章程第三十八條修正案》和《亞洲及太平洋跨境無紙貿易便利化框架協定》。2020年11月15日,中國和東盟簽署了《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同時,中國以國家高層互訪為引領,形成深化合作的第一推動力,進而廣泛開展包括部門、地方在內的多層次、多渠道政府間合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做了大量的政策溝通與磋商工作,親自擘畫和推進精彩紛呈的元首外交,遍訪世界57個國家,接待了110多位外國元首訪華。①高層訪問為共建“一帶一路”提供了強大的政治推動力,得到了相關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回應,形成了包括凝聚合作共識、簽署合作協議、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擴大各領域交流合作的一係列豐碩成果。②

三、合作平台與機製進一步完善

近十年來,中國努力完善了中國—東盟、中阿合作論壇、上海合作組織等合作平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更是成為促進政策溝通的重要場合。通過高峰論壇,一是能全麵總結“一帶一路”建設的積極進展,展現早期收獲成果,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鞏固良好的合作態勢;二是能共商下一階段重要合作舉措,進一步推動各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深化夥伴關係,實現聯動發展;三是能在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結構調整的同時,推動國際合作,實現合作共贏。2017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18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共形成了279項具體成果,這些成果已全部得到落實。①2019年4月,第二屆高峰論壇又形成了含六大類283項內容的成果清單,這些成果正在有序推進落實。除此以外,中國先後舉辦博鼇亞洲論壇、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進口博覽會等多輪主場外交活動,不僅極大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了解,也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