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自2013年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中國一直將東盟視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優先方向和重要夥伴。2013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題為《攜手建設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演講,指出:“一個更加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符合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時代潮流,符合亞洲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具有廣闊發展空間和巨大發展潛力。”①在過去30多年裏,中國—東盟從“全麵對話合作夥伴關係”"睦鄰互信夥伴關係""麵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發展到“全麵戰略夥伴關係”。基於共同利益、共同發展、共同理念、共同責任,中國與東盟形成強大合力,推動雙方關係實現從無到有的跨越式進展,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愈發緊密,經貿合作碩果累累,樹立了相互尊重和互惠互利合作的典範。
一、中國與東盟的戰略互信持續提高
一直以來,東盟在中國周邊外交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對於東盟的發展都給予最有力的支持。30年來,雙方建立了領導人、部長、高官等各層級、立體式的對話合作機製,為雙邊經貿關係的發展構築起了堅實的基礎。中國和東盟目前已成功舉行了23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和多次領導人特別會議,共同商討和規劃雙方經貿關係的發展方向。習近平提到,中方願同東盟一道,在《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指導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對接,為促進地區繁榮發展貢獻力量,從而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①2020年,中國—東盟外長會議發布了關於新冠肺炎疫情問題的聯合聲明,決定攜手麵對疫情對各國及地區經濟合作的負麵影響,盡快恢複各國的經濟發展和雙方的經貿往來。
此外,中國—東盟的合作機製不斷完善。2010年,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全麵啟動。2013年,中國提出“2+7”合作框架,包括深化戰略互信、聚焦經濟合作這兩條政治共識和加強政治、經貿、互聯互通、金融、海上合作、安全、社會人文等七個重點領域合作設想。2018年,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發表《中國—東盟戰略夥伴關係2030年願景》。同年,提出“3+X合作框架”,構建了以政治安全、經貿、人文交流三大支柱為主線、多領域合作為支撐的合作新框架。2019年,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麵建成10周年並成功實現升級,標誌著雙邊貿易投資合作邁入了新的階段。中國—東盟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18屆,成為推動雙方商務合作的務實平台和深化雙邊數字經濟合作的新舞台。2020年,雙方共同簽署了區域全麵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不僅標誌著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的誕生,也使中國和東盟的合作空間拓展到了“10+5”區域,標誌著雙方在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方麵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本格局。
二、中國—東盟貿易實現跨越式發展
海關統計,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由1991年的83.6億美元增長到2020年的6852.8億美元,年均增長16.5%,顯著高於同期東盟對外貿易總額7.2%的年均增速和同期中國對外貿易總額13.0%的年均增速。中國2008年超越美國成為東盟第三大貿易夥伴,並於2009年超過日本和歐盟,連續12年穩居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2010年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使雙邊貿易規模呈井噴式增長,2011年雙邊貿易額突破3000億美元大關,東盟當年也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歐盟和美國的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隨後僅用一年時間便達到4000億美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國與東盟守望相助、迎難而上,在科學防疫的同時有序複產複工,加強貿易合作,逐步推動經濟複蘇,實現了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取得了曆史性的進步。2020年,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總額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逆勢增長至6846億美元,2021年雙方的貿易額達8782億美元。中國繼續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東盟繼續超越歐盟成為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東盟超速增長的貿易規模,使雙邊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995年的約7%增至2020年的約15%,占東盟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1995年的不足3%增至2020年的20%以上,雙邊貿易關係日益緊密。
其中,中國—東盟自貿區是拉動雙方貿易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助推器。中國—東盟自貿區不僅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最大的自貿區,更是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東盟中有六個成員國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十大貿易夥伴國,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成擴大並融合了區域內的市場,使得區內貿易與投資更加自由與便利。
此外,中國—東盟的經貿結構具有很強的互補性,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傳統和新興產業領域的合作成果十分顯著,近年來東盟國家更是成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聚集地和中國出口經濟的重要對象。
三、中國—東盟雙向投資快速增長
東盟已經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投資目的地和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雙方建立對話關係以來,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經曆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變化。投資領域從製造、采礦、批發零售等行業逐步拓展到農業、電力、供水、電信、基礎設施、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以及更加豐富的商貿服務領域。2003年中國對東盟的直接投資額僅為1.2億美元,2020年已增加至143.8億美元,年均增速高達32.6%。同期,中國實際利用東盟的直接投資也從29.3億美元增至79.5億美元,年均增速約為6%。近年來隨著中國對東盟直接投資額的快速增長,雙向直接投資存量逐步趨向均衡。截至2020年年末,中國在東盟區域內的直接投資存量約為1266.8億美元,東盟在中國的直接投資存量約為1325.6億美元,雙邊直接投資存量超過2500億美元。
四、中國—東盟互聯互通全麵提升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和東盟完成了多項重大基礎設施合作項目。中國—東盟間的貿易發展、人員互通對區域互聯互通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因雙方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和《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2025》,不斷延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廣度與深度,中老鐵路、印尼雅萬高鐵及中新共建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等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實施。水上交通方麵,中國積極參與東盟各國港口和海運市場建設,舉辦了13次雙邊海事磋商機製會議,瀾滄江—湄公河國際航運合作項目取得重大突破。鐵路交通方麵,中老鐵路是第一個直接聯通中國鐵路網的境外鐵路項目,中泰鐵路和印尼雅萬高速鐵路是中國—東盟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示範項目,後者還是東盟第一條設計時速為350千米的高速鐵路。公路交通方麵,連接中國與東盟的第一條高速公路——中國南寧—友誼關的“南友高速”於2005年正式通車,橫跨中老泰三國、全長1880千米的昆曼公路2008年正式通車,中國援建的柬埔寨58號公路2020年正式通車。航空交通方麵,雙方不斷擴大航線網絡,目前已實現中國與東盟10國的直接通航。在通信和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上,中國與東盟共同參與了國際海纜的建設,同老撾、越南、緬甸等國家建有十多條跨境陸地光纜,中國通信企業還與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緬甸等國的企業在基站鐵塔和光纖網絡建設上積極開展合作。雙方還積極加強通信領域的政策對接,《中國—東盟信息通信技術合作諒解備忘錄》於2018年完成第三次續簽,並將2020年設為“數字經濟合作年”,積極推動雙方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
五、中國—東盟人文交流不斷擴大
人民是國家間外交得以順利進行、關係得以持續發展的原生動力。東盟各國是世界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東盟國家中的華人華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日益提高的政治地位、包容開放的文化態度,在參與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紐帶作用。中國與東盟於2005年8月在曼穀簽署了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這是中國與區域組織簽訂的首個文化合作文件,旨在推進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國的文化交往和合作、共同研發和信息共享,規定各國應鼓勵和支持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和培養文化領域的人力資源以及加強文化企業的合作。以此為標誌,中國與東盟各成員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成為中國和東盟之間的另一大重點合作板塊。隨著“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構想的提出,拓展和加深雙方的人文交流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人員往來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構建起以文化產業合作、教育交流與合作、青少年交流與國際旅遊合作等為主要內容的人文交流機製,雙方互訪人次也屢創新高。截至2019年年初,中國已在東盟國家設立了6個文化中心,建立了33個孔子學院和35個孔子課堂,“中國—東盟教育周”已經成為中國與東盟年度青年人文交流的名片。中國和東盟雙方互訪人次日趨頻繁,2003年僅為387萬人次,到2016年已上升至3000多萬人次,2017年已近5000萬人次,再創新高。①特別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通過加強與東盟國家的抗疫合作,更加凸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