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習近平在訪問坦桑尼亞時提出“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事實上,中非相似的曆史遭遇、共同的奮鬥曆程、一致的發展任務早已將雙方緊密聯係在一起。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辛勤培育,中非合作已成長為碩果累累的參天大樹,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非合作成果遍布非洲各地,深入社區家庭,為非洲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受到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廣泛歡迎和支持。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下,中非貿易和投資額逆勢增長,中國在非合作項目堅持運行,為非洲經濟複蘇作出重大貢獻。中非雙方在務實合作中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給雙方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滋養著中非友誼的合抱之木越長越高。
2018年9月3日,習近平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講話,提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六個“共”,即責任共擔、合作共贏、幸福共享、文化共興、安全共築、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可以說,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六個“共”,為下一步中非合作定下基調,確定了戰略方向,得到了中非雙方充分的認可。結合中非合作的實踐,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安全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成為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的“四梁八柱”。
一、中非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對話協商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倡導相互尊重、對話協商,建立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中非命運共同體始終貫穿著“真實親誠”政策理念和正確義利觀。
2013年3月,習近平在坦桑尼亞發表題為《永遠做可靠朋友和真誠夥伴》的重要演講,全麵闡述了新時期中非共謀和平、同促發展的政策主張,強調中國“真”“實”"親""誠"對待非洲。2014年3月,中央外事工作會議將“真實親誠”確定為對非工作方針。201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將“真實親誠”進一步升級為中國與廣大發展中國家開展團結合作的指導規範。“真”,指的是對非洲真誠相待。中國一貫尊重非洲國家的主權和尊嚴,不幹涉非洲國家的內政,並對非洲朋友始終守信重義。“實”,指的是致力於互利互惠、合作共贏的中非合作。中非充分發揮中非政治互信和經濟互補優勢,中非合作不斷實現跳躍式發展,取得一係列實效。“親”,指的是繼續加強中非友好。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民和非洲人民有著天然的親近感。”這種親近感源於中非雙方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感情。“誠”,指的是坦誠解決合作中存在的問題。隨著中非合作的不斷深入和拓展,合作中的問題也隨之出現,這是十分正常的現象。習近平指出:“中國和非洲都處在快速發展過程中,相互認知需要不斷與時俱進。中方坦誠麵對中非關係麵臨的新情況新問題。”①中方會以誠懇的態度,與非方一起妥善解決存在的問題。
除了簡明扼要的“真實親誠”四字箴言之外,在2013年的訪非行程中,習近平就中非合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首次提出正確義利觀。2013年10月,在中國首次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上,正確義利觀被確定為新時期中國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的基本原則。在2014年3月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正確義利觀被進一步升級為推進構建新型國際關係特別是開展對發展中國家外交應堅持的基本理念。“義利觀”的“義”指的是“道義”,中國在同非洲國家交往時應堅持道義為先,堅持與非洲兄弟平等相待、真誠友好、重諾守信,為維護非洲的正當權利和合理訴求仗義執言。“利”是指“互利”。中國在與非洲國家交往時絕不走殖民主義者的掠奪老路,絕不效仿資本家的唯利是圖做法,也不會像某些國家那樣隻為謀求一己私利,而是願與非洲兄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在此過程中,中方會更多考慮非洲國家的合理訴求,力爭通過合作讓非洲早得利、多得利。
二、中非經濟合作碩果累累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堅持開放創新、包容互惠、合作共贏,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中非在經貿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等方麵取得豐碩的成果,逐步實現共同繁榮。
經貿合作是中非合作的主要領域。雙方具有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良好基礎。近些年,中國對非貿易、投資規模不斷擴大。2000年中非貿易額僅為104億美元,至今中國已連續12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2020年中國與非洲雙邊貿易總額1869.7億美元,受疫情影響中非貿易較之前有一定程度下滑,但中國對非工程承包額卻不降反增。根據中國商務部統計,僅在2020年上半年,中國在非洲新簽工程承包合同額291億美元,同比增長33.1%,反映出中非經貿合作的強勁韌性和巨大潛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和非洲大陸自貿區的啟動,中非在經貿領域不斷深化合作,電子商務也不斷發展,尼日利亞、肯尼亞、烏幹達、盧旺達等國都加強了與中國的電子商務合作。
基礎設施建設是中非合作優先領域。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落後薄弱,是製約其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非設施聯通建設紮實推進。中國企業利用各類資金幫助非洲國家實施大量的基礎設施項目,截至2020年年底,已經建成和在建項目顯著改善了非洲設施聯通狀況,包括新增和升級鐵路超過1萬千米,公路近10萬千米,橋梁近千座,港口近百個,輸變電線路6.6萬千米,電力裝機容量1.2億千瓦,通信骨幹網15萬千米,網絡服務覆蓋能力近7億用戶終端,中國企業累計為非方創造的就業崗位已經超過450萬個。
產能合作是中非合作重點領域。雙方在展開產能合作方麵互有需要又互有優勢。非洲急需發展製造業和其他工業產業來解放生產力、促進就業,而中國正好具有裝備、技術和管理經驗等方麵的綜合優勢。中國通過把國內的優勢產能以產業鏈形式成規模地轉移到非洲,不僅能緩解國內產業結構升級調整而帶來的壓力,也能提升非洲的製造業水平和非洲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目前,已有一批中國企業以工業園和產業園為依托走進非洲。中國在非洲建成、在建或籌建的產業園有近100個,其中近40個已經開始運營,它們對促進非洲國家產業升級和中非經貿關係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隨著非洲一體化進程的深化,中非在產能領域的合作也必將進一步對接,實現共贏。
三、中非的和平安全合作不斷加強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堅持共建共享,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進入21世紀以來,非洲安全問題雖然總體上趨於緩和,但是新的安全威脅不斷出現。這一時期,非洲大陸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恐怖主義、族群衝突、跨國犯罪、糧食危機等非傳統安全因素逐漸凸顯。為應對上述問題,中非雙方加強和平安全合作,共同打造和升級中非安全共同體,營造公平正義、共商共享的安全格局。
近年來,中非安全合作領域不斷拓展。中方向非洲聯盟和薩赫勒五國提供軍事援助,推進實施“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項目,積極參與聯合國在非洲的維和行動,繼續派護航編隊赴亞丁灣、索馬裏海域護航,支持非洲國家維護地區安全和反恐努力,向非洲國家軍隊提供抗疫物資援助,援非軍事醫學專家組參加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加強安全合作研討交流等。2018年6月26日至7月10日,中國國防部在京舉辦首屆中非防務安全論壇。來自50個非洲國家和非盟防務部門、軍隊的代表出席論壇,其中包括塞拉利昂、南蘇丹等國的12位總參謀長、副總參謀長。與會代表圍繞“攜手合作,守望相助”的主題進行深入研討,並參觀了中國陸、海、空軍部隊。2019年7月15日,首屆中非和平安全論壇開幕。包括15位國防部長、軍隊總參謀長在內的50個非洲國家及非盟防務部門的近百名高級代表共聚北京,探討新時代中非安全合作的新途徑。此外,中國也積極推進實施“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項目,該基金是一攬子和平安全舉措安排,領域上涵蓋軍事、反恐、情報、維穩、執法等多個方麵,形式上包括人員培訓、物資援助、基建項目等多種類型,援助方式上包括軍事援助和經濟援助,落實渠道上兼顧雙邊和多邊。可以說,中非和平安全合作基金比傳統專項基金資金來源更多元、覆蓋麵更廣泛、針對性更突出、操作上更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非洲特使機製不斷完善。2007年5月10日,中國政府決定任命劉貴今大使為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其設立初期的工作將重點圍繞引發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達爾富爾問題展開,長期的工作將立足於加強中國對非工作,密切中國與非洲國家和地區組織的聯係,促進中非關係不斷發展。此後,鍾建華、許鏡湖大使依次擔任中國政府非洲事務特別代表,積極斡旋非洲熱點問題,同國際社會各方就非洲事務保持良好溝通,為促進非洲和平與發展、推動中非關係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四、中非人文交流的廣度、深度進一步擴展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尊重文明多樣性,促進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的文明交流,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中非將文化建設作為合作根基,雙方人文交流的範圍更為廣泛,合作程度也進一步加深,在孔子學院、媒體交流、智庫與學者交流等領域取得積極成果。
孔子學院作為中國對非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重要平台,在非洲發展迅速。截至2019年6月,中國已在非洲44個國家建立了59所孔子學院、41個孔子課堂。除了中國文化走進非洲,中國還提供大量機會讓非洲人民走進中國來感受和學習中國文化。自2015年以來,中國已為非洲提供了3萬個政府獎學金的名額,並培訓了20萬名各類職業技術人員,培養了一批中國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國通”人才。
在媒體交流方麵,中非合作也十分緊密。中方承諾繼續實施“中非新聞交流中心”項目,舉辦相關研修班,推動雙方新聞媒體人員交流互訪,支持雙方新聞機構互派記者。中非媒體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不斷推動中非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中非媒體合作促進了媒體間交流與合作和人力資源建設,並在重大地區和國際問題上相互借力、共同發聲,提升了中非雙方的凝聚力,也加強了雙方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智庫交流方麵,中國專門致力於非洲研究的智庫正蓬勃發展。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中非雙方應成立專門機構支持中非學術界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鼓勵論壇和相關機構開展聯合研究,在中非智庫論壇框架下建立中非智庫合作網絡,為中非合作發展提供智力支持。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智庫合作委員會在京成立,為中非智庫合作交流賦能。2020年11月,中非智庫論壇第九屆會議以線下、線上方式在北京舉行。
此外,由中國商務部主辦的“非洲國家智庫研修班”等項目進展順利,已成為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我國政府向非洲國家承諾實施的重要人力資源培訓項目,成為促使中非雙方通過研討和考察共同探索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和政策水平的有效途徑,在各個領域培養了一大批知華、親華、友華的力量。
五、綠色絲綢之路在非洲穩步推進
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堅持環境友好,綠色低碳,構築崇尚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係,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共築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的中非命運共同體,將有助於推動中非合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目前,綠色絲綢之路在非洲穩步推進,綠色發展與生態環保合作成為中非合作重點。
首先,綠色發展行動為中非綠色合作指明方向。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通過中非合作“八大行動”,其中包括實施綠色發展行動,傳播走綠色工業化道路經驗,推動中非合作走可持續發展之路。中國決定為非洲實施50個綠色發展和生態環保援助項目,重點加強在應對氣候變化、海洋合作、荒漠化防治、野生動物和植物保護等方麵的交流合作;推進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建設,加強環境政策交流對話和環境問題聯合研究;開展中非綠色使者計劃,在環保管理、汙染防治、綠色經濟等領域為非洲培養專業人才;建設中非竹子中心,幫助非洲開發竹藤產業;開展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合作。
其次,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建設順利推進。為落實《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的設立中非環境合作中心的要求,中國生態環境部、肯尼亞環境部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於2017年12月在第三次聯合國環境大會期間共同簽署了《聯合成立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合作意向書》,三方將共建中心。2018年8月17日,中非環境合作中心臨時秘書處在內羅畢揭牌。2020年11月24日,中非環境合作中心在京啟動,該中心將致力於構建開放、包容、自願的環境合作平台,重點圍繞“中非綠色使者計劃”“中非綠色創新計劃”等旗艦項目,積極推動綠色發展政策對話、合作網絡平台、能力建設及示範項目建設。自2006年至今,由中國商務部舉辦、生態環境部承辦的中非環境管理研修班已培訓了700多位非洲政府官員,加強了環境政策交流對話和環境問題聯合研究,推動了南南環境合作。
最後,中非綠色技術與產業合作進一步深化。非洲的水能、風能、太陽能儲量分別占全球儲量的10%、32%和40%,有條件發展綠色能源。中非環境合作務實發展需要以技術產業合作為抓手,發揮中國環保技術與產業的溢出效應,重點對非洲地區開展環保技術與環境服務合作、項目開發、金融服務,為生態環保產品和服務“走出去”創造機遇和平台,為大型基礎設施項目配套環保設備、環境治理服務。同時,結合正在開展的“中非環境友好型技術裝備清單”項目,探索實施環保治理試點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