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存在論的角度來看待《資本論》,《資本論》所揭示的資本無限增殖的邏輯,正是人的欲望無窮膨脹的體現,是一種欲望形而上學的邏輯。馬克思的形而上學批判不是以一種新的形而上學來取代舊的形而上學,而是從根本上拒斥和超越形而上學。因此,馬克思的《資本論》不僅揭示了這種欲望形而上學及其邏輯,並且對這種欲望形而上學展開了激烈的批判,試圖從根本上超越同一性形而上學對人類的控製。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揭示了G—W—G'這一資本增殖的邏輯,但是這一邏輯隻是基於貨幣轉換為資本的簡單模式給出的公式。實際上,這一公式中的W並非簡單的指一種“商品”,而是指一個生產過程。換句話說,W指的是資本的循環過程的第二階段W…P…W'。“資本家用購買的商品從事生產消費。他作為資本主義商品生產者進行活動;他的資本經曆生產過程。結果產生了一種商品,這種商品的價值大於它的生產要素的價值。”①因此,貨幣資本循環的公式是G—W…P…W'—G'。在這裏,我們必須強調這一公式。強調這一公式的意義並不是讓我們清楚這一資本增殖的邏輯,而是讓我們明白這一公式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合理性界限。正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揭示了理性的邊界,在某種意義上,馬克思的《資本論》揭示了資本的邊界。康德指出理性一旦超越自己的邊界進行形而上學的誤用,就會導致先驗幻象。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一旦超出G—W…P…W'—G'這一貨幣資本循環的公式,就會陷入財富增長的幻象。
馬克思所生活的時代是19世紀的早期工業資本主義時期。《資本論》寫作所依據的主要是英格蘭的社會狀況。馬克思通對英格蘭工業資本主義的考察,發現了“資本主義積累的絕對的、一般的規律”:“社會的財富即執行職能的資本越大,它的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從而無產階級的絕對數量和他們的勞動生產力越大,產業後備軍也就越大。”②馬克思的結論和亞當·斯密等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之間卻出現了矛盾。因為根據亞當·斯密的觀點,資本增長的規模和能力越大,整個社會的財富就會得到更大的增長,這種財富的增長將會惠及全體人民。而現在,馬克思所看到的卻是一個工人階級生活悲慘的世界。這促使馬克思去追問工人階級生活的苦難根源在哪裏。馬克思指出,根源在於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被資本家剝奪了。當代資本主義社會謀求建立一種高福利國
家,他們在第一次分配之後,通過高稅收等其他方式進行第二次、第三次分配,實現全體人民的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這使我們很難再通過剝削去指責當今的資本主義製度。羅爾斯在其著作中,倡導一個能夠最大程度增進最不利者利益的理想正義社會,更使我們有理由相信,當代資本主義解決了,最起碼是在努力地解決馬克思所謂的剝削問題。
實際上,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主要矛盾和危機還不在於“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階級對立,因為這一矛盾在當代資本主義的努力下,已經得到了很大緩解。對於當代資本主義來說,最大的危機在於偏離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軌道,陷入了資本增殖的幻象,從而墮入了欲望的深淵。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展現的欲望形而上學的邏輯在當代社會中愈演愈烈。同馬克思時代的工業資本主義相比,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是金融資本主義。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都開始產生“資產證券化”浪潮,衡量一個企業的資產首先要看的就是它的股價。金融資本主義開始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的本質性特征。實際上,在早期的工業資本主義時期也存在著金融資本,馬克思將其稱之為“高利貸資本”。但是為什麽不把那時的資本主義也稱為金融資本主義呢?這是因為那個時期資本增殖的邏輯是工業資本主義式的,而我們當今社會的資本增殖模式卻是金融資本式的。工業資本主義時期,存在著三類資本:工業資本、商業資本和高利貸資本,增殖邏輯是G—W…P…W'—G',通過工業生產過程發生資本的增殖,商業資本通過購買工業生產的勞動產品獲得利潤,高利貸資本通過把錢借貸給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獲得利潤,無論是高利貸資本,還是商業資本如果想產生增殖都離不開工業資本的生產過程,也就是說離不開W…P…W'。但是金融資本主義把資本這一增殖的過程給簡約化了。我們時代的金融資本如果想獲得增殖,不單單可以通過商業資本和工業資本實現,它完全可以自身實現增殖。資本不通過實體經濟,自身發生增殖,標誌著金融資本主義的誕生。
隨著金融資本主義的興起,G—W…P…W'—G'逐步被簡化成G—W—G',並且其中的W逐漸被虛擬化,直到直接出現G—G'的資本增殖模式。①現今的金融資本,對進行實體經濟的投資獲得收益已經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熱衷的是資本炒作,用錢來套取更多的錢。一旦資本增殖的邏輯由G—W…P…W'—G'轉變為G—G',就意味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超越了自己的合理性界限,欲望形而上學被膨脹到了極致。“在這種虛擬的‘新經濟’中,資本炮製了一種幻覺,仿佛它可以在沒有勞動介入的情況下自我繁榮。”②人們不再把辛勤勞動當作美德,而是把資本的投機當作能力的展現。整個社會處於一種欲望的癲狂之中。僅靠諸如新教倫理之類的道德法則來規範人的欲望,隨著神聖的祛魅,已經不再可能。“有一種看法,產生於文藝複興時期,在17世紀期間變得根深蒂固,即人們不再相信能夠用道德教化式的哲學和宗教戒律來約束人類的破壞欲。必須尋找約束人類欲望的新方法。”③文藝複興雖然使人類擺脫了神聖性的奴役,但卻將人置於自己欲望的控製之下。
霍布斯、培根、洛克、休謨、愛爾維修等許多大思想家都在尋求壓製或馴服欲望的道路。但是,“考慮到這樣的不容忽視的事實,即人類是永不安寧的、充滿欲望的並受欲望驅使的動物,那麽壓製欲望和馴化、利用欲望的解決方式都缺乏說服力。壓製欲望是以假想的方式逃避問題,而更具現實性的馴化、利用欲望的解決方式,其轉變過程與煉丹術一樣神秘”①。當這些大思想家們試圖解決欲望的時候,僅僅是早期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尚未發展到金融資本主義。也許當時的社會還可以通過新教倫理、通過權力的壓製或者通過欲望與欲望之間的製衡來控製、利用和馴化欲望。即使效果不是那麽理想,但畢竟還處在合理的發展界限之內。在我們的社會,不僅所有的欲望都轉化為對金錢的欲望,並且這種欲望被放大到極致。在我們的時代,對於資本增殖來說,生產過程已經變得不再那麽重要。根據《財富》雜誌2015年7月22日發布的2015年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前10名中,有7家都是銀行保險類企業。G—G'的資本增殖模式已經衝破了資本增殖的合理性界限,所產生的隻能是財富增殖的幻象,它會把整個資本主義推入欲望的深淵。資本主義社會的欲望形而上學邏輯把現代人整個都卷入到了對欲望的追逐當中,人的本質完全被物化了,人所具有的“神性”的本質消失殆盡。我們很難看到“崇高”“自由”和"詩意",充斥著這個世界的是"卑汙""催逼”和“算計”。
實際上,馬克思已經找到了徹底消解欲望形而上學的道路,那就是瓦解“資本”。資本作為人類“欲望”的現實化,正是欲望形而上學的秘密所在。資本賴以生存的前提是“私有財產”,所以馬克思認為揚棄人的異化和揚棄私有財產走的是同一條道路。正是在“財產權”這一問題上,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和馬克思有根本性的分歧。在馬克思看來,“財產權”是資本主義社會中異化的根源,而資產階級思想家們則一致認為“財產權”是現代社會中人們基本權利和自由的保障。就當前社會發展的現狀來看,至少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我們無法拋棄資本,世界各國也依然會熱衷於資本增殖所帶來的經濟發展。這也決定了人類至少暫時無法選擇馬克思的釜底抽薪式的方法。但是,當代社會必須堅守住資本的合理性界限:資本的增殖必須通過實體經濟的生產(G—W…P…W'-G')實現。一旦人類社會完全墮入到資本增殖的幻象(G—G')中,等待人類社會的將不僅僅是所有的一切沉浸到金錢的冰水中,連現代社會的最後一絲先驗的道德規範都將**然無存。當我們被這個欲望形而上學的邏輯所控製,並津津樂道股票、基金和理財的時候,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就已經被我們拋到了九霄雲外。
我們暫且拋開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增殖的方式是否合理不談,資本文明也必將導致資本主義的自我毀滅,當然也包括人類文明的毀滅。這是因為,按其本性來講,資本主義理性的計算乃是謀取利潤,其資本增殖的邏輯會榨幹地球最後一點資源。根據丹尼爾·貝爾的論斷,當代資本主義已經逐步掙脫了新教倫理的限製,“節製”不可能再出現在資本主義的字典裏。如果沒有資本增殖所支配的“熱病似的生產”,可持續發展是可能的。但是,資本無限製和無止境的增殖和人類欲望的極度膨脹必將造成對自然資源的瘋狂性掠奪。按照如今的自然資源開采和地球汙染速度,人類還能持續多長時間將成為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如果資本的文明是人類終極文明形態的話,那也隻是人類自我毀滅前的狂歡派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