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裏士多德在《政治學》中指出,廣場可以用來消磨閑暇的時光,而市場則可供我們交換各種生活必需品。確切地說,市場就是指商品買賣的地方。隻有到了現代社會,市場才逐漸成為一種資源配置的方式。表麵上看來,市場似乎與道德無涉,它僅僅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一種有效的資源配置的方式。商品交換是自由的,人們在市場進行商品買賣,也不能就據此區分人有高尚抑或卑鄙的偏好。但是,市場始終是同道德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它絕不像經濟學家們所假設的那樣是中性的。人們會不自覺地把市場經濟原則應用到其他生活領域,用商品買賣的方法去購買或償還本不應該成為商品的物品。也就是說,現代人逐漸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領域都變成了市場。市場及其所倡導的價值觀主宰了一些本來應該屬於倫理道德所規範的生活場域,潛移默化地把一些值得人們關切的非市場價值觀徹底排除出去。市場始終在配置資源的過程中同時傳播著某種無形的價值觀——唯金錢至上的功利主義的價值觀。因此,商品的界限問題實質上是商品的道德邊界問題。我們必須認真思考這樣一個重大問題:如何從道德或價值的角度在現代社會中重新確立商品或市場的邊界,從而約束金錢無限度的購買力,抵禦人類生活世界被殖民化。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分析了商品的兩種構成方式:勞動產品作為商品和勞動力作為商品。我們通常認為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這一定義是從古典政治經濟學以來就形成的觀點,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裏士多德。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商品首先是一個外界的對象,一個靠自己的屬性來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的物。這個物不是一個自然物,而是凝結了人類勞動的勞動產品。當這些勞動產品用來進行買賣的時候就成為商品。勞動產品作為商品標誌著商品的物的維度。此外,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還揭示了另外一種獨特的商品形式:勞動力商品。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認為,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市場上找到能夠自由出賣自己勞動力的工人。勞動力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因為它是一種能生產出高於本身價值的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標誌著商品的人的維度。馬克思關於商品構成的論述為我們探討商品的合理性邊界提供了邏輯思路,成為我們研究的切入點。從勞動產品作為商品的角度來看,究竟什麽樣的勞動產品不能成為商品?從勞動力作為商品來看,人的何種勞動行為不能成為商品?
在這個世界上,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一旦用金錢估價,它就失去了原本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一個眾人皆知的基本常識。“對生活中的各種好東西進行明碼標價,將會腐蝕它們。那是因為市場不僅在分配商品,而且還在表達和傳播人們針對所交易的商品的某些態度。”①如果有些東西成為商品,可以通過金錢購買得到,就會腐蝕這些“好的東西”本身所承載的人類的美德和價值。那麽,究竟什麽樣的物品不能成為商品呢?
第一類是與人本身以及其相關的物品。人口不能販賣,尤其是兒童不允許買賣。即便購買者善待兒童,這樣一種做法也是不允許的,因為這在傳達一種錯誤的人或兒童的評價方式。從曆史上看,奴隸製之所以駭人聽聞,就在於它把人當作商品在市場明碼標價地買賣。我們譴責和聲討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黑奴買賣,原因也在於此。人體器官也不能進行買賣。在現代社會中,器官移植隻能接受捐贈,而不能進行購買,買賣人體器官是一種違法的行為。延伸開來,有著強烈的人身屬性的私人物品成為商品雖然不被法律所禁止,但是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不恰當的。比如名人的私人信件成為被拍賣的對象,總會受到其家屬的抵製和抗議。人本身及其相關物品不能作為商品,是因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把人作為商品是**裸地直接把人給商品化,貶低為物品。
第二類是因為侵犯公民基本權利的物品。當健康、教育和公共安全等都通過市場買賣機製來配置時,現代社會的不公平程度就會凸顯出來。“如果富足的唯一優勢就是有能力購買遊艇、跑車和歡度夢幻假期,那麽收入和財富的不平等也就並非很重要了。但是,隨著金錢最終可以買到的東西越來越多(政治影響力、良好的醫療保健、在一個安全的鄰裏環境中而非犯罪猖獗的地區安家、進入精英學校而非三流學校讀書),收入和財富分配的重要性也就越發凸顯出來。”①這裏麵存在一個根本性的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日益擴大的是不平等。關涉公民基本權利的事物成為商品則加劇了人們之間的不平等。很顯然,當金錢不僅可以買到奢侈品,而且可以買到健康、教育和安全的時候,富足與否就變得至關重要。到那時,普通收入者的生活也會變得極為艱難,人們之間不平等也將會不可逆轉。
第三類是涉及人類社會的基本價值的物品。比如政治選票不允許買賣,因為它不是私人財產,而是公共責任的體現。買賣政治選票的做法本身會潛移默化地侵蝕公民的真實含義,促使公民對自己本己職責和政治權利的淡化。桑德爾曾經討論過一個倒賣約塞米蒂國家公園露營地門票的例子。加利福尼亞州的約塞米蒂國家公園每年都會吸引至少400萬名遊客前來,其露營地門票一票難求。票販子開始倒賣露營地門票。按照自由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原則,就應當使那些最珍視露營體驗的人享用這些露營地,而珍視的程度應當根據人們付費的意願來定。這樣既符合了市場經濟的功利主義原則,把門票的價值最大化,另外也為社會提供了福利的最大化。然而,公眾對倒賣露營地門票的行為十分憤怒。“國家公園不隻是使用的對象或社會功利的來源。它們是有著自然奇觀和美景、值得人們欣賞甚至敬畏的地方。黃牛黨兜售這種地方的門票似乎是對美的一種褻瀆。”①各種倒票行為之所以被打擊,各種票證之所以不能被炒作或倒賣,是因為它們會褻瀆人類社會的某種基本價值。無論這種價值是政治價值、審美價值抑或是其他。
即使我們局限在自由市場經濟範圍內,也可以對倒票行為提出質疑。自由市場遠不像經濟學家們所鼓吹的那樣符合資源配置的功利主義原則,以及能夠促進社會的最大福祉,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因為單純考量購買者的購買意願並不能證明購買者一定對物品最為珍視。顯而易見,市場價格不僅反映了購買者的購買意願,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反映了購買者的購買能力。在現實生活中,那些坐在棒球場昂貴席位上的富人未必對棒球比賽有足夠的熱情,觀看比賽隻是因為他們口袋裏的錢足夠富裕,而一些最喜歡看棒球比賽的窮人則往往會由於付不起門票而不得不放棄這樣難得的機會。
上述三類物品不能成為商品,原因在於:這些物品一旦成為商品就會侵犯和腐蝕人類社會所具有的公共善。“如果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被轉化為商品的話,那麽它們就會被腐蝕或貶低。”①在桑德爾看來,如果我們把參加國會聽證會、教皇的彌撒活動以及公共演唱會的門票當作純粹的商品,就會侮辱和貶低它們,也就是用一種錯誤的方式來評價它們。“我們時常把腐敗與非法所得聯係起來。然而,腐敗遠不隻是指賄賂和非法支付。腐蝕一件物品或者一種社會慣例也是在貶低它,也就是以一種較低的評價方式而不是適合它的評價方式來對待它。”②桑德爾之所以使用了“貶低”“腐蝕”“腐敗”這樣的字眼,是因為這些物品成為商品,意味著人類社會的某些基本價值遭到了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