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勞動產品作為商品,勞動力成為商品是馬克思《資本論》獨特的貢獻。在商品流通中,貨幣是如何轉化為資本的?馬克思發現,要轉化為資本的貨幣的價值變化,不可能發生在這個貨幣本身上,因為貨幣作為購買手段和支付手段,隻是實現它所購買或所支付的商品的價格。貨幣本身並不會在流通中發生價值的變化。“要從商品的消費中取得價值,我們的貨幣占有者就必須幸運地在流通領域內即在市場上發現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因此,它的實際消費本身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從而是價值的創造。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一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①勞動力成為商品,是貨幣實現自身增殖的現實基礎。這一高於自身價值的價值就是剩餘價值。馬克思由此揭示了剩餘價值的生產過程。通過揭示剩餘價值的生產,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決不意味著自由和平等,而是意味著資產階級的階級剝削和奴役,進一步說,資本主義隻是古代奴役關係的現代變種而已。
其實,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就已經對商品的界限或者說“金錢不能買什麽”的問題做出了自己明確的回答:金錢不能購買勞動力。在馬克思看來,勞動力不能商品化,它構成市場合理性的潛在界限。如果勞動力成為商品會導致兩個嚴重的後果。其一,勞動力成為商品意味著資本的增殖成為可能,資本主義社會奴役性的生產關係得以形成。資本之所以是資本,就在於其能“增殖自身”,而資本為了增殖自身,就必須與雇傭勞動之間處於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這種支配關係構成了一種新型的生產關係。馬克思之所以說資本的出現開創了曆史,標誌著社會生產過程的一個新時代,就是在這種意義上而言的。馬克思在反思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指出:“資本顯然是關係,而且隻能是生產關係。”①這種生產關係是資本主義社會中占統治地位的關係。整個資本主義社會分裂為兩個對立的階級:資本家和工人。資本的增殖是通過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而實現的。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就是資本增殖的人格化表現。在封建製和奴隸製的社會形式中,剝削是顯而易見的。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對工人的剩餘價值的榨取是隱而不現的。馬克思的《資本論》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揭示剩餘價值是如何存在的,這種剝削和奴役是如何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不見的。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的第一個後果就是導致了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關係——這一新型的奴役關係在現代社會中的形成。
其二,勞動力一旦淪為市場上的商品,貨幣轉化為資本就成為可能。資本增殖的邏輯決定著資本必然會無限度地實現自身的增殖,並且最終成為支配人們現實生活的形而上學主體。通過具體考察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馬克思發現,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之間的社會關係完全被商品與商品的交換關係所取代,人們之間似乎除了**裸的物質利益和經濟往來之外,再沒有別的社會關係可言了。在此背景下,作為唯一可以通約一切商品的貨幣,就合乎邏輯地成為社會財富的一般代表,並日益受到人們的追逐。這就是貨幣拜物教的產生。因此,正像在宗教中人與神的關係被顛倒一樣,在貨幣拜物教中,人與貨幣的關係同樣被顛倒了。貨幣本來隻是人們商品交換的中介,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中,它卻獲得了獨立的形態,並蒙上了神秘的外觀,成為人們頂膜禮拜的東西。勞動力的商品化意味著現代社會的三重異化:物化、物像化和拜物教。從人的本質來講,人的本質變成了物的本質,人的本質被物化了。從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來講,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成了物與物之間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物像化了。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講,現代社會形成了商品、貨幣和資本三大拜物教,以“非神聖形象”取代了上帝這一“神聖形象”。因此,勞動力成為商品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了人的本質的物化以及整個社會的拜物教狀態。
勞動力成為商品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形成在本質上是關聯在一起的。否定勞動力成為商品也就意味著否定資本主義社會本身。如果我們在資本主義社會框架下重新思考勞動力這一商品形式,就會發現勞動力作為商品遠比勞動產品作為商品更為複雜。相對於馬克思所揭示的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勞動力作為商品還具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勞動力成為商品直接表明人的勞動行為成為商品。人們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實際上就是在出賣自己的勞動行為。隻要是人的勞動行為成為商品,就會出現人的行為是否合法或者是否符合道德的問題。按照市場經濟的原則,人們可以自由地為了功利的目的出賣自己的任何勞動行為。但是,如果人們為了獲取利益,任意出賣自己的任何勞動行為,而完全不顧及這種勞動行為的正當性,可以嗎?人的勞動行為成為商品意味著市場經濟的原則直接侵入了人們的生活領域。桑德爾說:“在過去30年裏,市場和市場價值觀漸漸地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主宰了我們的生活。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我們深陷此種境地,並不是我們審慎選擇的結果,它幾乎像是突然降臨到我們身上似的。”①買賣的邏輯不再隻適用於各種商品,而是越來越主宰著我們的整個生活。替人排隊、雇人道歉、代人寫作業以及找人替自己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這些在以前多半是聞所未聞的做法,卻在今天出現。人們一開始頂多是驚訝,漸漸習以為常。有些人甚至還歡欣鼓舞地認為這是市場經濟的創新。
人們在市場上自由地出賣自己的勞動力,首先考慮的是勞動力的商品價格。人們很少去關心自己在出賣勞動力之後所從事的是何種勞動行為,以及這種勞動行為是否符合人們基本的道德規範,是否會腐蝕人類社會的美德和價值。在人們眼中,薪酬的高低是自己價值的體現,對自己來說是最為重要的事情。即使人們考慮自己將來要從事的勞動行為,也僅僅關心是否違法。人們萬萬不會將自己出賣勞動力的行為和是否符合道德規範聯係起來。市場經濟所謂的公平交易掩蓋了這一切。在美國,很多人想看演出、想參加國會的聽證會、想參加美國最高法院的口頭辯論聽證會,但是卻沒有時間排隊,隻能雇傭排隊公司的人去排隊。替人排隊起初看上去隻是一種稍微有點怪異的做法,在自由市場經濟中,它從根本上講卻是一種本分且正當的工作。如果這些行為讓人僅僅感到一些新奇或怪異,而不大能感受到不公正。一旦這種替人排隊的業務滲入教育、醫療等與人的基本權利相關的領域時,不公正感就會隨之而來。黃牛黨倒賣門診號,他們雇人排隊掛號,然後再把掛號單以高昂的價格轉手。“不管誰從這種供不應求中獲利,是黃牛黨抑或是醫院,通往風濕免疫科的快速通道都給我們提出了一個更為基本的問題:難道僅因為一些患者支付得起額外加價,他們就可以插隊看病嗎?”①替人排隊的問題在就醫的過程中得到了凸顯,這明顯讓人感到金錢無限度的購買力導致了一種新的不平等。但是,作為替人排隊的雇傭勞動者並不會去反省他替人排隊是否侵害了社會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