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判的辯證法的意義上去理解共產主義,最重要的就是要破除對共產主義進行一種靜止的、完美的理想狀態的解讀。熊彼特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一種宗教,而馬克思本人是一位“先知”。“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人間天堂的學說,對於千百萬人的內心意味著一道新的光線和新的生活意義。”①在熊彼特的理論視域中,馬克思的共產主義就是一種完美的人類社會的理想狀態,是一種“人間天堂”。因此,馬克思主義不過是人類的烏托邦之夢。它將希望寄托於一個完美的社會,那裏沒有艱難,沒有痛苦,沒有暴力,也沒有衝突。在共產主義的世界裏,沒有對抗、私利、占有、競爭或者不平等。物質產品極大豐富,人人平等,毫無貴賤之分。共產主義是一種完美理想狀態,是一種烏托邦,而馬克思本人是一位先知。這是絕大部分當代西方思想家對馬克思的評價。實際上,馬克思與傳統的烏托邦式的思想家有著根本的不同,馬克思從來不熱衷於對未來社會的描述和建構。正如伊格爾頓所指出的,“馬克思對那個沒有痛苦、死亡、損壞、失敗、崩潰、衝突、悲劇甚至勞動的未來根本不感興趣。事實上,他根本不關心未來會怎樣。眾所周知,馬克思根本無法描述出社會主義社會或者共產主義社會究竟是什麽樣子”①。

馬克思不僅對描繪未來不感興趣,並且他認為對未來的描繪會陷入一種教條的抽象概念。馬克思在1843年致盧格的信中指出,“我不主張我們樹起任何教條主義的旗幟,而是相反。我們應當設法幫助教條主義者認清他們自己的原理。例如共產主義就尤其是一種教條的抽象概念,不過我指的不是某種想象的和可能存在的共產主義,而是如卡貝、德薩米和魏特林等人所講授的那種實際存在的共產主義。這種共產主義本身隻不過是受自己的對立麵即私有製度影響的人道主義原則的特殊表現。所以,私有製的消滅和共產主義決不是一回事;除了這種共產主義外,同時還出現了另一些如傅立葉、蒲魯東等人的社會主義學說,這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因為這種共產主義本身隻不過是社會主義原則的一種特殊的片麵的實現”②。可見,馬克思絕不主張對共產主義作一種固定的、僵化的、教條主義的理解,因為這會使共產主義成為一種教條的抽象概念。

馬克思主義即使是一種烏托邦,也不是一種對未來社會的空想,而是一種吉登斯所謂的“烏托邦現實主義”;馬克思即使是一位先知,也不是作為預言家的先知。“《聖經》中的先知也從來沒有試圖預知未來。恰恰相反,先知的偉大之處在於他們譴責現世的貪婪、腐敗和權力欲,並向我們發出警告:如果不能做出改變,人類將根本沒有未來。馬克思正是這樣的一位先知,而不是什麽預言家。”①實際上,馬克思對預言未來充滿了警惕,馬克思從來“不想教條式地預料未來”。在馬克思的時代,充滿了各種對未來的預測——而幾乎所有這些預測都出自不可救藥的理想主義激進分子之手。先知的偉大不在於預測未來,而在於譴責現世。因此,“對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的分析,才是馬克思的真正遺產和他的研究工作的旨趣所在”②。

馬克思指出,“實際上,而且對實踐的唯物主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③。對於共產主義的理解首先在於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去理解共產主義,不是去把它當作本質上與資本主義分離開的東西而同資本主義相對照。去理解共產主義就是去理解資本主義本身,因為資本主義的動態變遷或演化包括著共產主義的出現。”④共產主義是什麽?共產主義就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資本主義的研究也就是對共產主義的研究。馬克思將資本主義作為其一生的研究課題,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此。未來不是與現在相割裂的狀態,在當下中孕育著未來。因此,對於馬克思來講,重要的任務不是對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進行多麽精細的描述,關鍵在於對當下的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深刻地剖析,找到一條通往未來的現實道路。

“任何有閑暇時間的人都可以設計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就像有些人一生都在構思一部偉大的小說,卻從來沒有動筆寫過一個字。馬克思認為,重要的不是對於理想未來的美好憧憬,而是解決那些會阻礙這種理想實現的現實矛盾。而為人們指引解決問題的合理方向,正是馬克思和所有馬克思主義者的曆史使命。”①而要想實現這一真正的曆史使命,就必須把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關係所掩藏的剝削關係揭示出來,在此基礎上找到一條通向未來社會的通道。未來不是一個既定的現實狀態,未來所意味的正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揚棄。“馬克思正是在現實邏輯的自相矛盾中找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未來的輪廓。現實的潰敗就是未來的真正形象。”②在《法蘭西內戰》中,馬克思充分地表達了革命工人階級的這一曆史使命:“工人階級並沒有期望公社做出奇跡。他們不是要憑一紙人民法令去推行什麽現成的烏托邦。他們知道,為了謀求自己的解放,並同時創造出現代社會在本身經濟因素作用下不可遏止地向其趨歸的那種更高形式,他們必須經過長期的鬥爭,必須經過一係列將把環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曆史過程。工人階級不是要實現什麽理想,而隻是要解放那些由舊的正在崩潰的資產階級社會本身孕育著的新社會因素。”③如果要使這種希望超越無聊的幻想,就應該采取行動讓那個令人心動的美好未來成為可能。共產主義的理想就是對現實的無情的批判,就是資產階級社會本身的不斷崩潰。因此,無產階級的任務就是解放新的社會因素。

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優點又恰恰在於我們不想教條地預期未來,而隻是想通過批判舊世界發現新世界”①。馬克思的這句話對我們理解共產主義至關重要。馬克思不想把共產主義作為一個完美的固定社會狀態進行預言,共產主義社會是在批判舊世界過程當中發現的新世界。因此,共產主義要求我們必須對資本主義社會進行批判。“如果我們的任務不是構想未來並使它適合於任何時候,我們便會更明確地知道,我們現在應該做些什麽,我指的就是要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所謂無情,就是說,這種批判既不怕自己所作的結論,也不怕同現有各種勢力發生衝突。”②這意味著馬克思對共產主義不是從與資本主義相割裂的角度去闡釋,而是從與資本主義相聯係的角度去理解的。正如勞洛所指出的,“對於資本主義消失之後而來到的截然不同的社會製度,馬克思的確著墨不多。不過,這並非因為馬克思的更大的興趣是批判資本主義而不是描繪他認為‘應當’取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共產主義社會。真正的原因在於,馬克思根本不是以這種方式來看待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差別”的。因此,“與唯心主義和空想家的虛無主義途徑相反,理解共產主義的唯一科學道路,就是辯證地理解資本主義,把它理解成一個在其‘母體’中孕育著共產主義的發展過程”③。一種真正艱難的未來局麵不是對現在的單純延續,也不是與現在的徹底決裂。真正的未來是對現在的批判。馬克思的批判的辯證法是對現實的一切進行無情的批判,是在批判舊世界當中發現新世界,因此,共產主義就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對不公正社會的反駁,在批判的辯證法的意義上,共產主義不是一種完美的、理想的社會製度,它所表達的是人類對這種美好事物的向往,共產主義就是共產主義運動。